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8):56-57
两年前我开始学习太极拳竞赛套路,我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深深地迷上了太极拳。最近我在练习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同时,也练习传统的陈式太极拳套路。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一段时间练完太极拳后,我总感觉膝关节酸胀,浑身疲乏、嗜睡。请问这种现象是练习太极拳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后出现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2.
陈式太极拳的练习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功练习、拳架套路练习、推手和散手练习三部分。 在推手练习中又分为单人推手练习和双人推手练习,就是把拳架套路中的“棚”“捋”“挤”“按”“采”“捌”“肘”“靠”结合步法的“进”“退”“顾”“盼”“中定”,通过单人及双人练习,更好地运用到对抗实战中去。在此,我把跟陈正雷老师学练的单人推手的训练方法整理出来,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初习太极拳     
李宏伟 《中华武术》2002,(12):31-31
我是一位太极拳初学者,主要练习孙式太极拳。说实在的,在习拳之前,总认为这是老爷爷、老奶奶们的专属健身运动,也从没想到有一天我一个年轻小伙子也会去习练太极拳。  相似文献   

4.
张军波 《中华武术》2007,(11):52-54
河南省禹州市张书勇发来E-mail我一直练习陈式太极拳,在这些年的练习过程中,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陈式太极拳中"内气"和"内劲"的区别在哪里?两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陈正雷答:关于太极拳的内气,人们都觉得很神秘,论述的人也很多。我认为,内气可以看作是通过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在体内产生的一种微量元素(姑且这么说吧)。许多练习太极拳的人都能感  相似文献   

5.
陈式太极拳的系统化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痕 《中华武术》2006,(9):36-37
在陈式太极拳发展传习过程中,历代拳家积累了一套系统严密的训练方法。在此,我将陈正雷老师讲授的陈式太极拳传统训练方法与自己多年练习及教学当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体会结合起来作以介绍,敬请各位指正。陈式太极拳系统化训练共分为六个阶段,这就是学架子、正架子、捏架子、顺架子、拆架子、定架子。通过这六个阶段的训练,可较为系统地掌握正宗的陈式太极拳。在练习时要弄清楚每个阶段需要掌握什么内容,需要纠正哪些问题,明白自己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6.
有人问:练习太极拳可以同时练习气功吗?《中华武术》杂志已请专家做了解答。我是既练太极拳,又练养生站桩功的,想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认识,以资交流,并向专家请教。  相似文献   

7.
路迪民 《武当》2006,(8):29-31
我是跟赵斌老师学的杨式太极拳,但在太极拳史研究上,倒是顾留馨让我明白了许多。  相似文献   

8.
高东祥 《中华武术》2007,(10):55-55
太极拳很简单,也很难练。要想练好太极拳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老师,还要有一定的天赋,再有自己的勤奋苦练,一定能达到登堂入室之境界。在练习太极拳中要做到"三个明白"。第一谓之"心明";何谓"心明"?就是心里要"明白"。不管初学者还是练习数年、数十年的太极拳练习者,都要做到"心明",要明白太极拳的理论和她的运动规律,明白自身练习中已经解决了  相似文献   

9.
我的名字叫扎西。扎西,在藏语里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而我现在的吉祥、如意都是太极拳给我带来的,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有今天,全靠太极拳,全靠赵斌老师。”  相似文献   

10.
金杨眉 《武当》2005,(6):62-63
我的师爷李雅轩先生逝世已有28年了,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110周年。每当听我的老师(太极拳名家)陈龙骧、李敏弟谈起李雅轩先生生前学武,用武的感人事迹,和看到近年来太极拳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我们不能不更加缅怀这位为太极拳的继承和发展呕心沥血,贡献一生的一代太极拳大师。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太极拳起式是引导太极拳练习进入意境和状态、由无极生太极的过程,对于统领太极拳整套套路、保证太极拳质量至关重要。起式动作不准确,套路练习的标准就会降低,质量就会下降,意念的走向和动作的规范性等就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媛媛 《武当》2010,(5):39-39
我是来自河南焦作的太极拳热爱者,从小就练习不同流派的太极拳。经过十几年的习练,使我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熟练掌握了太极拳的多种套路。十余年来,我在省、市及国际太极拳比赛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在2005年和2007年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中,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运动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拳理深邃精密,技法独具风格。文章以太极拳拳理为指导,对太极拳运动“三层九级制”习练标准、方法及太极拳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揭示太极拳运动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练习法则,即:“明白原理,练熟身法,善于用意,巧于运气”,从而为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太极拳练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在完整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普遍出现向其身体左后方偏移的问题。按照正常的太极拳练习,收势时的站位应该和起势时的站位在一条直线上,偏左一点点。于是我们专门负责太极拳教学的老师坐下来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屡次观看教学的录像,最终发现该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一读者发来E-mail: 我爱太极拳,但不爱学套路,只爱信手来练,随意比画,还爱推手。请问这样练习太极拳可以吗?  相似文献   

16.
更正     
王纪民 《武当》2004,(5):27-27
我早年是单练杨式太极拳的,近七八年来又加练了六字诀。每日晨练,一般是先练一遍六字诀,有时还要再练几遍六字诀单字,然后稍息一会,再练一套八五杨式太极拳。最近二年多来,我发觉在练太极拳时把六字诀的发音融入进去,效果相当不错,可以省掉六字诀的单字练习,异曲同工,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6):58-58
本期出场名家:太极拳名家李德印、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伸三安徽省霍邱县潘文玉问:我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退休后开始学习太极拳。但是在练习过程中,由于缺乏柔韧基本功,有些动作怎么也做不到位,比如:蹬脚、分脚、仆步、歇步、坐盘、跌叉等。我曾加强柔韧基本功练习,但是效果不明显。请问,老人能不能练习柔韧性的基本功?怎样练习柔韧基本功?能达到什么程度?崔仲三答 老年人学习太极拳,可以进行柔韧性练习,但是一定要注意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生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变化,人的身体素质不断变化,由于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这种变化也是因人而异的。老年人在做柔韧性练习时,第一不要有攀比心理,盲目攀比,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其次,做柔韧性练习,一定要科学化、系统化,合理地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8.
陈斌 《中华武术》2006,(3):18-19
我的父亲——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先生,在他的著作里将练习陈式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归纳为“五心”“三要素”和“一认识”。五心即敬心、决心、恒心、耐心、信心;三要素则指的是师资、天资和自己的刻苦练习;一认识自然指的是对陈式太极拳的认识。对于前两项,非常好理解,并且在其著作里也有相关的一些解释和说明。惟独这个认识问题,大概是因为问题太大,不宜展开,父亲一笔带过了。我跟随家父习拳多年,且因环境之故,耳濡目染,颇受熏陶。近日有闲,  相似文献   

19.
松活弹抖的爆发力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也是陈氏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的主要区别之一。众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对发劲都很喜欢,但苦练多年,能将劲发得淋漓尽致,随心所欲,意到气到劲到者,却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不得要领。如果真正掌握了陈氏太极拳发劲的规律,练好也并非难事。笔者在多年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潜心探寻其奥秘,现就练习太极拳发劲方法谈一下自己的切身体会。陈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必须在去僵求柔、周身放松的情况下,遵循“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这个太极拳发劲的基本规律,秩序渐进,用心揣…  相似文献   

20.
名家信箱     
中学生阿志宏通过E-mail问: 《中华武术》杂志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想通过“名家信箱”栏目向崔仲三老师询问一个问题,恳请指点。我是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同时也喜欢散打,请问外家拳能否跟内家拳同时习练?如果能同时练习,应先练哪一个?应注意些什么问题?望老师能给予详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