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目 下图所示电路是某一电路的一部分,其中R1=5Ω,R2=1Ω,R3=3Ω,Ii=0.2A,,2=0.1A,则电流表A1的示数为( )  相似文献   

2.
电路如图1所示.已知:R1=R2=R3=10Ω,电源电动势E1=5V,A点的电位U=10V,C点的电位Vc=-4V.求B点的电位Vb及流过R3的电流I3.  相似文献   

3.
第一部分 练习题1 选择题(1)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电容的(  )。 A 电压不能突变 B 电流不能突变 C 电压及电流均不能突变(2 )电流源Is流过两并联电阻R1=40kΩ、R2 =80kΩ,则流过R1的电流I1比流过R2 的电流I2 (  )。 A 大    B 小    C 相等(3 )三个电阻R1、R2 、R3 并联,其等效电阻(  )。 A R =R1+R2 +R3 B R =1R1+1R2 +1R3 C 1R =1R1+1R2+1R3(4)图1所示电路中,I、U分别为(  )。 A 1A、10V B .2A、5V C 1A、5V图1 选择题(4)示意图(5)在直流电路中,电感(  )。 A 相当于短路 B 相当于开路…  相似文献   

4.
例 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U=4.5V,且保持不变,电阻R1=5Ω,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100Ω,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为保持两电表不损坏,求滑动变阻器允许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5.
如图1所示,电源电动势E=50V,内阻r=1Ω,R1=3Ω,R2=6Ω.间距d=0.2m的两平行金属板M、N水平放置,闭合开关S,板间电场视为匀强电场.  相似文献   

6.
于正荣 《物理教师》2013,(10):59-60
问题.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1:n2=22:5,原线圈接u1=220√sin100rt(V)的交流电,电阻R1=R2=25Ω,D为理想二极管,则下述正确的是 (A)电阻R1两端的电压为50V.  相似文献   

7.
刘付革 《物理教师》2005,26(7):7-58
例1、如图1所示,电源电动势E1=10V,E2=12V,两电源内阻均不计,电阻R1=4Ω,R2=6Ω,R3=8Ω,R4=4Ω,电容器的电容C=100μF,开关S是断开的,求:  相似文献   

8.
例1在图1中,所有电阻的额定功率都为4W,若从A点流入电流为2A,则图中阻值为2Ω的电阻消耗的功率为·解析:如图1所示,图中的六个节点分别用A、B、C、D、E、F表示,A、B、C三个节点处的电流分别用I、I3、I4,I4、I6、I7,I7、I9,I10表示·现在我们先从网络的右边向左边逐一剖析,因为R1CF=R19+R10+R111+R12=41Ω+1Ω+11Ω+2Ω=21Ω,所以RCF=2Ω,同理可以推知,RBE=RAD=2Ω,于是Rab=R1+RAD+R2=1Ω+2Ω+1Ω=4Ω·然后再从网络的左边向右边分析,Uab=I·Rab=2A×4Ω=8V,UAD=Uab-I(R1+R2)=8V-2A×(1Ω+1Ω)=4V,I4=I-I3=I-URA3…  相似文献   

9.
题目 甲、乙两个电阻R1=60Ω、R2=75Ω.它们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分别为15W和3W.若把它们接入某一并联电路,则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多少?  相似文献   

10.
例1如图1所示,用伏安法测电阻.若电阻R=320Ω时,电流表A的示数是15mA,电压表V的示数是4.5V.如果用这个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电流表A的示数是13mA,  相似文献   

11.
李明 《中学教与学》2003,(11):33-33
例题 在图 1所示电路中 ,电阻R1=1 2Ω ,R2 是最大阻值为 2 0Ω的滑动变阻器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 ,电流表○A1示数为 0 5A .如果电流表○A2 的量程是 3A ,○A1的量程是 0 6A ,为了不损坏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多少欧姆 ?错解 :电源电压为U =I1R1=0 5A× 1 2Ω =6V .为了不损坏电流表 ,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应为I2 =I-I1=3A - 0 6A =2 4A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R2 =UI2=6V2 4A=2 5Ω .分析 :要求解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的电阻最小值 ,应首先分析一下 ,在什么情况下 ,滑动变阻器连…  相似文献   

12.
例如图1所示,R1=3Ω,V1的示数是6V,V2的示数是9V,若图中两电阻交换位置后,两电压表示数不变,求A、B间的电压。分析原电路可等'效为如图2所示,设R1、R2、R3两端电压分别是U1、U2、U3,图中R1、R2、R3串联。因为V1测R1、R2两端电压和,所以U1+U2=6V。V2测R2、R3两端电压和,所以U2+U3=9V。因为U1+U2≠U2+U3,所以U1≠U3,R1≠R3。解1、列方程法:由I=RU知:U1+U2=I(R1+R2),U2+U3=I(R2+R3)。当R1=R2=3Ω,有:I1(R1+R2)=6V,I1(R2+R3)=9V。解得I1=1A,R3=6Ω。A、B间电压U=I1(R1+R2+R3)=1A(3Ω+3Ω+6Ω)=12V。解得I2=0.5A,…  相似文献   

13.
题目下列4组电阻,分别并联后等效电阻最小的是()组A.R1=8Ω,R2=14Ω。B.R1=6Ω,R2=16Ω。C.R1=4Ω,R2=18Ω。D.R1=2Ω,R2=20Ω。1公式法由1/R总=1/R1+1/R2有1/RA总=1/8Ω+1/14Ω,解得RA总≈5.1Ω。同理RB总≈4.4Ω,RC总≈3.3Ω,RD总≈1.8Ω,故答案为D。该方法不但僵化机械,过程烦琐,且结果不精确。2变换公式法由1/R总=1/R1+1/R2有R总=R1R2/(R1+R2)。因四个备选项中两电阻的和都相等,故在比较两电阻的积的大小中,谁最小并联后等效电阻的值就最大,显然选项D正确。该方法不仅浅显明了,且通俗易懂。3定值法由1/R总=1/R1+1/R2,有…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科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做为一名物理教师,在近几年教学中,凡遇到学科间综合题就给同学们渗透有关数学知识,下面举几例与大家共同探讨:1“合比”知识在电学中的应用例1电阻R1与R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两端的电压为1.5V,两端的电压为4.5V,R1 R2=600Ω,R1、R2各为多少Ω?解由R1与R2串联可知I1=I2,得R1/R2=U1/U2=1.5V/4.5V=1/3。因为R1 R2=600Ω,所以将R1/R2=1/3,运用合比变为(R1 R2)/R2=(1 3)/3,得R2=450Ω,R1=150Ω。例2如图1所示,若R1=5R2,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为I1,I2,I3则I解1∶I2=,I3∶I1=。由图可…  相似文献   

15.
题 在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0.6Ω,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2A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为3.6W,当电流表的示数为3A时,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为多大?  相似文献   

16.
1 课题的提出 例1(1)如图1所示,R1=6Ω,当开关S在闭合时,电流表A1和A2的示数分别为0.6A和0.9A,求R2的阻值。  相似文献   

17.
1.条件开放例1 如图1所示的电路,R1与R2并联,已知R1=10Ω, 通过R1的电流I1=3A,请你再补充一个条件,求出电阻R2的电功率的大小。(03年武汉) 分析由题意可知U2=U1,而U1=I1R1=3A×10Ω=30V.  相似文献   

18.
余锋  罗小笛  梁永光 《中学理科》2006,(9):25-29,48
解析:(1)当开关S1、S2都断开时,电阻R1与R2串联,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R1+R2=5Ω+15Ω=20Ω,电源电压为U=IR=0.2A&;#215;20Ω=4V。  相似文献   

19.
1.根据电路结构讨论求解 例1 在图1所示电路中,开关S1,S2是两只只能同时断开或同时闭合的联动开关,R1=10Ω,灯泡L上标有“6V3.6W”的字样,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置于中点,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当S1、S2两开关处于某一状态时,用电流表测得电流为1.2A;S1、S2两开关处于另一状态时,用电流表测得电流为0.3A.  相似文献   

20.
整体思维方法是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合理运用这种方法往往使解题思路清晰、步骤简捷.下面介绍两例运用整体法解答的物理问题. 例1 如图1所示电路由10个不同的电阻组成.已知R1=36Ω,其余电阻阻值未知,测得A、B间的总电阻为9Ω.将R1换为12Ω时,A、B间的总电阻为____Ω.分析与解:电路A点分为三支,R1与另两支并联.除R1外,将其余9个电阻看作一个整体,设这个整体的电阻为R,则图1可简化为图2. 因1R总=1R1 1R,则1R=1R总-1R1=19Ω-136Ω=112Ω,故R=12Ω.将R1换为12Ω(R1')时,其余9个电阻组成的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