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间的异同解析、讨论与研究,认识儿童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异同和效果,建议集各种习得理论和经验之优势,制定第二语言习得的计划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利用第一语言习得的经验来营造第二语言学习的情境,发挥儿童语言学习的潜能,促进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母语知识与外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之间的差别主要是一种“量”性差别。导致这种差别的基本原因在于学习第二语言的成人与习得母语的儿童之间在认知能力的发展、语言学习环境、与目的语的接触、交际的需求等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而第二语言学习中的第一语言迁移或对母语知识的依赖应当被视作人们内在的语言认知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3.
如何处理外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欣 《天津教育》2005,(10):48-49
目前,一些学者开始从当代认知心理学所重视的信息处理和认知能力两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进行研究,如Gass、Ellis、Skehen等。他们都强调第二语言习得是复杂的认知过程,并明确地指出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是习得过程的要素。但是,如果考察一下我国中小学乃至大学的英语教学,就会发现很多教师对“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究竟在什么条件下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是有效的?何种语言输入与输出能促进语言习得?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之间关系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无法解决,我们就无法真正创设外语教学中“语言习得”的环境。因此,了解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相关理论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崔娜 《考试周刊》2011,(78):101-102
在语言学习中,无论是第一语言,还是第二语言学习,都是需要通过“学得”和“习得”两种方法来获得并掌握的。从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专家、学者更关注理论本身的研究,鲜有将之实际应用的论文出现。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提高学生的第二语言水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本文就论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其中面临的问题与克服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二语习得理论中关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言水平发展的异同的相关研究,阐明了语言习得/学习过程是一个包含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多重范畴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学习的特殊性(如年龄,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社会环境等)决定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语言水平的发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鉴于此,文章也深入探讨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言水平发展的差异性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习得/学习假说(The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认为,语言发展分“习得”和“学习“两条途径。“习得”是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过程,如同儿童获得第一语言那样。与之相反,“学习”则是一个有意识的掌握语言规则的过程,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学习”得到的东西不能变成“习得”取得的东西。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每个人的大脑里天生都有一个“语言习得装置”(LAD:LanguageAcquisitionDevice),正是这个LAD装置,才使人的语言发展成…  相似文献   

7.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具体说来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日常交际的第二语言习得,即通过与说本族语者的直接交往而学习第二语言;二是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习得,即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而学习第二语言。教师认识和运用第二语言习得的这些规律,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外语的内在化过程,努力创造适应语言习得的课堂环境,培养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8.
第二语言习得无法逃避第一习得语言或其他先习得语言的影响,这种跨语言影响称之为语言迁移。语言迁移有各种形式,包括正迁移、负迁移、生成不足和生成过度等,正向迁移指由于学习者其他先习得语言与第二语言之间的相似性,而对第二语言习得所形成的促进作用。以回族女童经堂学习为例,对比分析英阿两种语言特征,可以看出阿语迁移对回族女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有相当一段时间,双语和第二语言教育家们一直关心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同仁们从第一语言自然习得过程的分析中了解到了第二语言学习的最佳条件,以及习得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等许多情况。或许,通过分析第一文化的自然习得过程,可以在研究跨文化学习或第二文化习得方面取得类似的进展。我们将从经验主义和哲学角度来分析这些过程,然后讨论文化习得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被称为“第二语言习得”。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可称为过程性错误。语言习得的心理学理论和“中继语”理论揭示出语言习得者的习得错误是习得者通向掌握正确语言的必经之路。正确对待这些错误,使习得者的认识过程不走偏差,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本文在对语言习得过程性错误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外语学习的诸多因素以及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语言习得”(language accquisition)问题,是同语言教学的问题有着密切关系的。虽然本族语的习得在很多方面不同于学习第二语言,如学习一门外语,但了解了语言习得的规律,对于指导某种具体语言的学习无疑有巨大的启发作用。一般说来,儿童学会运用本族语,不需专门教育训练,而且只须四、五年,就可以会听会说,并能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吸收领会复杂的构词造句方法,自己“创造”出许许多多从未听过的复杂的句子。如果能摸清这里的“秘密”并用于外语教学,就一定会使外语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事实上,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流行的“直接法”一类的外语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观察和仿效儿童习得  相似文献   

12.
一、中介语理论及其意义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的概念。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中介语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语言状况;第二层意思是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开始不断向目的语靠近的渐变过程,也就是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轨迹,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即“共时”和“历时”的统一。此后,他注意到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会自觉地建立一个既依赖母语、却又不同于母语和目…  相似文献   

13.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学习有习得和学得两种途径.克拉申认为,习得是首要的、第一位的,也不排斥学得的作用,但只有语言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习得第二语言更需要语言环境,移情对营造第二语言习得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移情和习得理论的分析,对如何构建外语教学习得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第二语言习得错误分析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被称为“第二语言习得”。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可称为过程性错误。语言习得的心理学理论和“中继语”理论揭示出语言习得者的习得错误是习得者通向掌握正确语言的必经之路。正确对待这些错误,使习得者的认识过程不走偏差,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本文在对语言习得过程性错误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外语学习的诸多因素以及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15.
第二语言是一个人在学习了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后学习的语言,“333”是指“三个整合”、“三个拓宽”、“三个超越”:“333”汉语刺激模式是指汉语教学以“信息技术与汉语课程整合、课内资源与课外资源整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整合”的方式“拓宽学习内容、拓宽学习空间、拓宽学习渠道”和“超越文本、超越课堂、超越常规”,使学生在频繁的“听说读写思视”刺激中学习语言,丰富语言,形成语感,习得语言,提高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6.
第二语言研究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母语基础上怎样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大家普遍认为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负面影响。然而,在教学经验和一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不但不具负面影响,而且有促进作用。本文就此作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了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可资利用的研究基础,它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7.
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体现为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听说读写的发展顺序和功能关系不同。研究发现:母语习得顺序是线性的、接力式的、不可逆的、结构性的,第二语言学习顺序是非线性的、并列的、独立的、不均衡的。四项能力之间有直接和间接的功能关系。“听说”与“读写”的能力属性不同,前者是语音能力,后者是文字能力。科学认识听说读写技能,有助于准确描述二语综合能力的语言量化指标点,有助于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一、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概念与特点(一)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概念阐释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采用逐渐渗透的方式所实施的以提高学生双语能力为目标、为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双语人才打基础的教学模式。笔者之所以将其定名为“浸润式”,主要依据我国辞书中对“浸润”一词的以下三种解释:第一,“浸润”有“物受水渗透”①之意。在我国,双语教学的直接目标,是解决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一门外语基本过关的问题。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学生第二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自然而然习得的。在这里,语言环境的“渗透”功能至…  相似文献   

19.
认知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基础,为二语习得提供坚实的心理学理论依据。该文围绕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从发酵理论、顿悟论和认知理论等方面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理论进行简要述评,探索从“语言学习”到“语言习得”的有效转化。  相似文献   

20.
介绍第二语言研究涉及的普遍语法理论的各种规则及参数,说明各种参数怎样表现语言,考察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的理论及所涉及的问题。集中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可及性、第一语言的迁移、参数设置、语言输入等问题,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具有很强的建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