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文 《新闻与写作》2005,(10):38-38
所谓多面式报道是指在一篇稿件中反映多方面的情况,改变传统的单一方面的报道。而单一方面报道,写成绩便连篇好话,写批评就一片“指责”,写揭露又一无是处。总之,非坏即好,非好即坏。有时提倡既报“喜”又报“忧”.也是报这个单位的“喜”,又报那个单位的“忧”。在一篇稿件里报道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就很难看到既有“喜”又有“忧”了。多面式报道却做到“喜忧”同报。  相似文献   

2.
会议新闻的报道一直是新闻报道的瓶颈,新闻媒体在改进会议报道上作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会议报道与观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手法单调俗套、陈旧呆板;新闻含量、知识含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报道会议程序多、出席领导名单多、套话空话多的现象照样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3.
我们发现在电视中“深度报道“这个词频繁出现,什么是深度报道呢?我认为,深度报道是题材重大、报道面宽广、深刻透视新闻事件或社会问题、富有理性思辩的一种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4.
郝庆 《新闻与写作》2000,(12):18-18
我从事对外文化报道已人有几年的时间了,虽然成绩甚微,但也初步摸索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觉得文艺报道中最有意义的是所谓“抓大鱼,”这也是我在这篇小文中要探讨的一种视角。我在对外文化报道方面写的一些稿件,不知可否称作“抓大鱼”,如《家庭文化在京悄然兴起》、《京城通俗电视剧走俏》、《京城广播真火爆》、《京城京味文学走红》、《京台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等。我想以这些稿件为例子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文化报道面很广,涉及多种领域,可报道的东西比较多,如各种演出,各种展览,各种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影视动向等。但我觉…  相似文献   

5.
一、报道:避免两个误区。首先是把主题性报道片面理解为成就性报道,弘扬主旋律的成就性报道虽然属于主题性报道的范畴,但它体现了更为鲜明的政治属性,在时间上更多关注的是“过去”。主题性报道主要针对现阶段的社会热点和时代的亮点,关注更多的是“现在”和“将来”,报道的内容除了总结性外,还有探讨性和前瞻性。其次是把主题性报道片面理解为表扬性报道。虽然在主题性报道中,占大量篇幅的是表扬性质的正面报道,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划等号,因为主题性报道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一系列深入系统的报道,是全景式、多角度、多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不少新闻同行在改进会议报道上作了很多探索,取得一定成果,但与读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会议新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基层、脱离生活的现象仍然存在,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手法陈旧呆板的问题仍很普遍。会议程序多、出席领导名单多、套话空话多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会议报道中新闻含量、信息含量、知识含量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这些现象的继续存在,会降低媒体的影响力。因此,改进会议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共同面对的现实课题。这里,笔者介绍几种改进会议报道的具体做法,供有兴趣的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科技报道是党报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报实现指导性的重要使命之一,但当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科技新闻宣传工作的时候,总感到科技新闻报道的面还不够宽,往往还是就科技谈科技,就生产力谈生产力;一般动态性和工作性报道多,高质量高品位的报道少,介绍一般科技知识的多,分析性强的深度报道少。  相似文献   

8.
刘宏 《青年记者》2008,(6):9-10
当研究中国的政治报道时,最容易引起我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政治报道与政治文明是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中国的政治报道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政治?反过来说,是否只有等到中国的政治文明建立了,中国的政治报道才能获得巨大的进步?一句话,就是谁影响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钦 《新闻爱好者》2010,(12):80-81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对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不曾披露的事实的调查,调查对象多指向权力、利益集团。它不仅是一种报道方法、报道形式,更是一种报道的理念和追求——对真相的探求、对正义的呼唤。在这一点上,无论中西,概莫能外。但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外事报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的邸报。在明《万历邸钞》上录有明朝与朝鲜、日本等国交往的消息。从写作上看,较为正规的外事报道也是在近代报刊出现以后才有的。我国外事报道在题材、内容上的发展变化表现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我国的外事新闻多报道军事外事和政治外事。20世纪初叶也出现了少数经济方面的外事新闻。20世纪以来,外事报道体裁、表现手段有所发展。外事消息导语的出现与发展变化表现在: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新闻要素;不拘一格,花样翻新。  相似文献   

11.
新闻媒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把那么多的金钱、精力与注意力花在体育新闻上,尤其是在比赛的日子里。最近几年间,专业体育报刊和电视体育频道如同雨后春笋,令人目不暇接。而晚报、都市类报纸更是把体育版作为重中之重,版面所占的比例很大。与此同时,体育记者队伍也迅速壮大。中国足协不久前曾经作过一个统计,今年在足协领取联赛采访证的记者超过3000入,而全国从事足球报道的人员总数则达到了7000人。如果再加上从事其他比赛项目的报道人员,这个数字还要扩大不少。由此也可以看出,体育报道已  相似文献   

12.
刘杰 《新闻爱好者》2008,(11):125-125
电视节目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策划的竞争。何谓电视新闻策划?我们知道,电视新闻报道通常分为前期采访和后期编排两部分,策划完全可以贯穿始终,其前提是以事实为基础,不改变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电视纪实特性,以创意为核心,对已掌握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分析判断,预见可实现的效果,通过相关报道策略,设计报道方式、方法,进行先期的谋划和后期的完善补充,并在报道选题、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时机等环节上具有与众不同的创新性,同时根据所反馈的意见对其作出相应的调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成功的电视新闻策划就是智慧的结晶,就是新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3.
洪磊 《视听界》2006,(3):87-87
成就报道是“政绩新闻”,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得意之作”,也是稳定人心、鼓舞斗志的“稳心之作”和“鼓劲之作”。所以,一直是各级电视台的“规定动作”。然而,成就报道往往:一是工作性太强,让观众乏味的套话多,空洞无味的数字多。二是报道面较窄,有地域局限,让观众感到亮点少、时空性差。三是时效性较差,常常让观众觉得没有新闻由头和新闻事件,只是按地方领导意图在图解政绩。四是贴近性较弱,往往使观众感到贴“上”不贴“下”、贴“富”不贴“穷”。成就报道出新出彩,须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所在的江苏省盐城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自办栏…  相似文献   

14.
四、深度报道常见的几种形式及采写方法 苏若舟撰文认为,深度报道常见的形式有如下6种: ①多因多果式的报道。记者注意到,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很多,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环境;有主要原因,也有次要原因;有现实的直接原因,也有历史上的原因;有稳定因素,也有临时因素。因此,记者在报道复杂的社会生活时,摒弃了用二值逻辑、一因一果的方法认识、反映事物的思维方法,而用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多因多果式的报道,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李媛 《新闻前哨》2003,(5):33-33
组合报道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报道方式,它是在一个完整的时间段里,围绕一个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将多条不同状态的相关报道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版块式的的信息提供方式,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进行全景式的展示。 组合报道结构形态通常为“动态消息+背景报道+关联报道+趋势报道+主持人穿插分析”,人们又称其为“包裹式”新闻。组合报道是由多个相辅相成的新闻单元组成,以一种整体优势诉诸观众,使重要新闻的空间得以纵向的和横向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吴玲 《新闻前哨》2002,(9):26-27
新闻是客观事实,是不容主观策划的。但是,从哪个角度报道新闻,如何体现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多大规模报道新闻,怎样恰当地组织新闻报道……是可以策划的。导向正确,只是最起码的要求,要让受众乐于接受,就要努力不断提高舆论导向质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划不策划,策划得精不精,报道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近几年宜昌市的新闻报道,之所以受到好评,就是在报道上加强了策划。  相似文献   

17.
郑凌 《视听纵横》2004,(2):44-46
“策划”这个词语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计划和策略。不管你是否承认,在现代的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策划已经成为报道准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越来越多的报道依靠成功的策划获得轰动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媒体本性的一种回归。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洛阳日报社的报道面不仅向国内辐射,还逐渐向国外扩展,报道视角越来越远,并不断开拓海外报道领域。 世界是平等的。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精辟概括,形象地勾画出了电脑、互联网等科学技术普及后,世界竞争格局产生的新变化:地域上的远近概念淡化了,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人开始站在同一平台上展开新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盛芳 《新闻爱好者》2007,(11):16-17
当前不同类型的报纸在选择报道对象和报道方式上,都积极切合自身的风格和立场,实现了一种良性的自觉分工,使得不同类型报纸的人物报道各有千秋,个性鲜明,即使是在对同一人物的报道上,不同类型报纸的报道角度也是有明显区别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之声2010年全国两会宣传呈现出报道角度新、品牌栏目多、内涵挖掘深、媒体合作广等亮点,充分发挥国家电台在正面报道时的积极作用,深刻彰显广播媒体在重大活动中的报道优势。中国之声今年两会报道上了一个台阶,在新闻界两会报道上实现多方面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