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虽然到目前为止关于早期读写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早期读写能力的发展始于婴幼儿期、表现为一系列与常规读写有关的行为技能和经验等观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可.早期读写能力由读写知识、读写经验构成.早期读写的早期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学前儿童的读写能力发展明显不完善、早期读写能力与其他领域能力尚未完全分离以及儿童尚不能独立获得早期读写能力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国际上有关儿童早期读写能力萌发的研究认为儿童在生活中即开始学习读写,儿童是学习读写的主动者,儿童的阅读和书写相互关联发展。在读写萌发思想指导下的儿童早期读写课程由此必然具有支持儿童主动建构的课程取向、统整化的课程内容、渗透式的课程实施策略、提供有意义的读写环境等特征。当前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应尊重幼儿语言发展规律,践行主动建构的课程取向,统整幼儿读写经验,与幼儿生活世界相联系;应营造互动的读写情景,为幼儿创设有意义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3.
1966年,Marie Clay第一次提出“早期读写能力”(emergent literacy)的观念,指出读写能力的发展是从幼儿出生时就开始的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幼儿在接受正式读写教育时就开始的与读写有关的行为非常重要。父母、教师以及周围的环境在幼儿读写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86年,Teale和Sulzby在《Emergent Literacy:Reading and Writing》一书中对“早期读写能力”概念作了更加正式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姓名是学前儿童较早也是最常接触的书写内容之一,姓名书写常被作为研究儿童“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窗口”。系统梳理国外学前儿童姓名书写评价标准,详细分析现有汉语学前儿童姓名书写评价标准,结果发现:构建多阶段多水平的评价框架是基本趋势,但表音文字的儿童姓名书写评价标准难以直接在表意文字的汉语情境下使用,已有汉语学前儿童姓名书写评价标准也存在不适用或涵盖性不够等问题。为此,以240名3~6岁儿童的姓名书写作品为研究对象,按照评价量表编制程序,研制出三阶段十水平的学前儿童姓名书写评价标准。该标准以读写萌发理念为基础,体现了儿童姓名书写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具有良好的文化适应性和实践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幼儿幼儿早期读写的认识经历了以阅读准备为主导的传统认识和以读写萌发为主导新认识两个阶段,目前读写萌发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是早期读写教育的主导型研究范式。本文介绍了读写萌发的相关概念。把读写萌发理论介绍到我国可以增强我们对于幼儿读写发展的理解,也可以改进我国幼儿读写教育方面的实践,同时汉语背景下读写萌发的研究也有利于丰富读写萌发理论自身。  相似文献   

6.
论早期读写的习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幼儿是如何学习读写的”这一问题,探讨了幼儿早期读写学习的特征。幼儿的读写具有“早期性”和“奠基性”,早期读写学习主要是以习得的方式进行的。早期读写的习得性主要表现在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和学习目的的间接性,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学习结果的经验性等方面。了解早期读写习得性的意义在于,幼儿园早期读写教育应当以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读写情境为原则,以整合读写教育和其他领域的教育、整合日常读写活动和专门读写活动、整合口语学习和书面语学习为基本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7.
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早期读写能力的提出与定义、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结构、影响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环境因素、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的教育观等四个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评价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一直是幼儿园和家长共同面临的问题,家园合作评价幼儿语言发展成为一种评价新趋势。本文基于美国加州学前评价体系——预期发展结果评估档案(DRDP),梳理其语言与读写领域的评估指标、评估量表及评估方式,通过总结出DRDP语言与读写领域评价的三大特点,启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应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家庭及周围环境、以家园合作保证幼儿语言发展评价的真实性、制订全面细致的语言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读写能力是个体借以理解文本和表达思想的基本能力,影响读写能力发展的一般因素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环境和个体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数字化读写活动对儿童传统读写能力是一把双刃剑,网页浏览、信息搜索、写邮件和博客等对传统读写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数字阅读、即时信息、计算机写作和拼音输入法的使用则可能存在消极作用.未来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0.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在学前教育活动中,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是根本目的。学前教育中的教育质量,如何评价?我们从幼儿自身出发,以"兴趣"、"享受"、"收获"三项内容为标准,结合教学活动中的观察与思考,简单总结出幼儿教学活动中的三项"绿色"标准,希望以此衡量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