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亨利·詹姆斯享誉全球,他的作品在英美历史上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小说中经常反映的是欧美文化之间的关系。亨利·詹姆斯的文化理论受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评论家马修·阿诺德的影响。阿诺德作品中经常出现两个词语:希伯来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在阿诺德看来,如果希伯来文化能够与古希腊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那就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亨利·詹姆斯对阿诺德的观点很是信服,他作品中涉及的文化对比沿袭了阿诺德的文化观,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欧美文化也经历了一个由相互冲突到相互融合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亨利·詹姆斯笔下的小说和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是其显著的特色:女性角色都是脱离了罪恶根源的形象,转而代表了美国的新价值,也代表了美国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在他的带领下,美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开始有了新的意义,各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获得了很大的转变。文章围绕亨利·詹姆斯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典型分析其笔下“美国女孩”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亨利·詹姆斯笔下的小说和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是其显著的特色:女性角色都是脱离了罪恶根源的形象,转而代表了美国的新价值,也代表了美国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在他的带领下,美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开始有了新的意义,各种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获得了很大的转变。文章围绕亨利·詹姆斯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典型分析其笔下"美国女孩"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是美国现实主义的代表,通过阅读和分析他的小说,我们总结出亨利·詹姆斯小说的写作风格:国际文化题材、心理现实主义、结构主义,这些特点都详细具体地体现在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中.  相似文献   

5.
"非利士主义"在维多利亚文化研究中具有丰富的语义,阿诺德将英国中产阶级命名为"非利士人",凸显了这个基督教国家主流社会庸俗市侩、追逐实利和远离理性的特征。乔治·爱略特的小说《丹尼尔·德龙达》中并置着两个世界:一是非利士主义占据的基督教社群,一是文化视野更为光明博大的犹太社群。爱略特对非利士文化进行了自内而外的审视和反思。本应与犹太教希伯来宗教传统一脉相承的基督教英国,却被信仰缺失的现代非利士人占据,而边缘犹太人中却出现护佑希伯来传统的"光明之子",为倾颓的基督教文明提供了光明的指引。  相似文献   

6.
亨利·詹姆斯早期国际题材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以美国人旅居欧洲为背景,着重表现美国人从天真到成熟的艰难的"认知过程",以伊莎贝尔悲剧性却充满力量的婚姻结局表现了欧美文化相融的复杂过程.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融合亨利·詹姆斯的漂泊经历来表达19世纪新旧大陆文化碰撞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英国中产阶级定义的历史发展出发,在肯定文化与阶级认同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分析阿诺德中产阶级文化的精神实质是一种开放有序的希腊精神与希伯来精神的统一体.在进一步分析阿诺德文化认同的涵义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阐释阿诺德所推行的文化教育观的实质是为了通过文化形式建构其阶级地位,最终获得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8.
十字架上的神女──《茶花女》悲剧成因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伯来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学的两个源流,他们在不断的冲突融合中形成了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将希伯来文化中的理性人本意识发挥到了极致,宗教人本意识诞生了。这种人本意识与古希腊文化中蕴含的世俗人本意识一起,在后世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形象中有众多体现,或浅显或深隐。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小仲马笔下的悲剧人物马格丽特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原欲和理性的 巨大作用,来表现人物在摆脱了原始欲望后理性的正确性,进而寻求一条自然欲求和社会道德律令能实现暂时和谐统一的中庸之路。  相似文献   

9.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贵妇人画像》是他写作生涯早期"国际主题"的佳品,也是最早一批呈现身处异质文化中人们的身份困境的作品,这部作品中的美国人几乎都是身处欧陆文化中的异乡客。小说中的美国主人公们在两种文化的碰撞中徘徊、寻觅、挣扎,最终在文化夹缝中重新建立正确的文化身份。本文旨在分析主人公的这一过程,并为当代人在文化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擅长"国际题材"的著名小说家享利·詹姆斯毕生致力于书写并研究欧美文化冲突与融合,他通过研究国际文化主题,试图将小说中的欧美文化关系由冲突转为互相融合.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是詹姆斯一生追求的目标.<欧洲人>是詹姆斯创作于1878年明显反映欧美文化冲突的一部早期作品,小说的主人翁尤金尼亚携带的传统欧洲文化与温特伍斯家中深厚的美国文化发生了全方位的冲突,结果尤金尼亚告别美国梦,重返欧洲.  相似文献   

11.
亨利·詹姆斯在西方小说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他对小说的理解深入而独特。2017年他最著名的作品《金钵记》中译本出版,掀起了一波亨利·詹姆斯热。1928年他的名字首次在中国文坛出现,萧乾和卞之琳是最早论及亨利·詹姆斯并接受其影响的中国作家,但这段文字缘至今尚未受到研究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文化研究在英国一般上溯到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评论家马修.阿诺德。作为对维多利亚社会现实的回应,他以自己的生活、思考和写作展示出强烈的精英意识和文化追求。他的诗作表达出对古希腊宁静至善境界的向往;他的诗论则提出了诗是追求完美与光明的先导,诗的创作离不开诗人和评论家的不懈努力所生发出的时代精神;他的文化与社会批评是对时代沉疴的直接应对,对后世的英国社会生活、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美国女孩"是文化叙事的主题性意义人物.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往往决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行动方式."‘美国女孩'在欧洲"的故事系列始终以新兴美国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严肃道德为"美国女孩"自身向前发展的行动逻辑,形成了自由与道德变奏的文化叙事模式."美国女孩"在欧美文化差异中的行动完成了詹姆斯对形成中的美国民族文化的想象性重构.  相似文献   

14.
在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中,“美国女孩”是文化叙事的主题性意义人物。一种文化的深层结构往往决定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行动方式。一美国女孩’在欧洲”的故事系列始终以新兴美国文化中的自由精神与严肃道德为“美国女孩”自身向前发展的行动逻辑,形成了自由与道德变奏的文化叙事模式。“美国女孩”在欧美文化差异中的行动完成了詹姆斯对形成中的美国民族文化的想象性重构。  相似文献   

15.
亨利·詹姆斯是注重小说技巧的作家。他的小说中广泛借鉴了戏剧的一些手法,即戏剧性(指戏剧的特性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戏剧性的借鉴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认识其小说重视人物心理的窗口。具体说来,我  相似文献   

16.
宗教改革运动是现代性发生的开始。以一种历史的眼光看,作为在外在超越的西方文化背景上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其在超越的终极承诺并没有丢失,而是发生了变形。它用理性化的世俗生活来承诺对终极关怀的期许。这种情况使得西方文化的发展具有悖论性的命运:一方面,它传承了古希腊的理智主义传统和希伯来的信仰传统,并在两种传统相互融合中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另一方面,它在世俗化的浪潮中逐渐淹没了其超越性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胡燕  黄荷 《文教资料》2009,(12):14-15
汤亭亭的代表作《女勇士》表达了作家对中关文化能和谐相处、相互融合的期许,但是小说中在西方长大的女儿对母亲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排斥态度正是西方社会以东方主义的种族中心为出发点.排斥被视为“他者”的非西方文化的典型范例,她所刻画的中国形象仍然是西方文化所折射的“他者”形象。华裔女作家的双重身份和尴尬处境使她们的文学创作流露出身份多重性的困惑.她们的作品既表达了对融入美国主流文化的渴望,又传递了对自己祖先文化的追寻与确认。  相似文献   

18.
汤仲雯  刘仪华 《文教资料》2011,(9):32-33,27
把亨利·詹姆斯的小说搬上银幕是许多西方电影人的一个夙愿。至今,詹姆斯小说的影视改编已经获取了丰硕成果,譬如著名导演霍兰的《华盛顿广场》。文章比较了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发生的衍变,并探寻了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亨利·詹姆斯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家,其作品也具有印象主义色彩。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他就明确提出:"一部小说是一种个人的、直接的对生活的印象。"从印象主义绘画艺术的特点来欣赏亨利·詹姆斯的中篇小说《黛西·米勒》,可以发现它具有浓厚的印象主义色彩。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叙述视角,语言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及光与色彩的描绘,可以解读印象主义色彩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乡土小说的开创者,在乡土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以深切地“关注人生”、“启蒙主义”和“疗救病苦”为目的,用小说的艺术形式.孜孜不倦地批判和拆解着破旧的历史,呈现出解构的创作视角。现代文化生态学是受生态学影响而兴起的一个学科.认为文化的生成与文化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鲁迅乡土小说的视角成因进行一番疏理和分析.以期获得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