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雷金玉 《中学文科》2007,(12):81-8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不仅是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丰富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看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闪现出人文性的火花。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体验过程中的奇特思维,教师不要轻易加以否定,不要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不要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我抓住“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和“天无边无际,大得很”两个关键句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产生了超越文本的不同见解,出现了思维的偏差。是及时刹车,把他们尽早引入“正轨”,还是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镨”处,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我将错就错.巧设错疑,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辩论,拓展体验,超越文本,又回归文本,领悟文本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独特体验”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后的直觉或顿悟,是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世界参与意义建构的结果,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珍视学生不同而“独特”的阅读体验,通过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使不同的学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不同建构。  相似文献   

4.
处理好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独特体验”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将二者的关系对立起来,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多元”,唯恐抹杀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的东西。文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反应是多元的。“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实施建议”中又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色”,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实…  相似文献   

5.
任莹 《四川教育》2006,(7):33-33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我们的学生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视野。而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怎样既引导孩子,让“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让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内涵得以正确地解读和建构,把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与学生独特、多元的反应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反应的独特性、多元性来体现语文教学过程的生命体验、运动和成长本质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全人格。教师应有机利用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美好形象,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挖掘课文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做到教师、学生、文本在课堂上“人文互动”,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伴随自己  相似文献   

7.
王元安 《山东教育》2010,(12):22-24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读者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人们对文本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我国新课程改革倡导“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是要尊重学生“文本解读个性化”。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它打破了传统思维定式,把学生从“标准化”“一元化”的文本解读中解放了出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怎样正确解读“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要使这一理念真正落实于课堂,不走样不变味并非易事,正确解读是个前提。课程标准面世至今已三年了,课堂中出现的诸如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独特体验不加指导等偏向,都与没有正确解读有关。正确解读要抓住两个概念,一个是什么叫“独特体验”,另一个是什么叫对独特体验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文本的“意义”进行构建。由于学…  相似文献   

9.
“体验”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感同身受的体味和体悟。体验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内容一拍即合的呼应,是学生与文本心心相印的认同,是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知识的融合、情感的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阅读的体验过程,搭建生本对话的桥梁,为提高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可持续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胡宏伟 《湖南教育》2005,(18):18-18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特定经历,正是这些导致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新课程倡导学习是学生的自主建构,它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个体的体验,关注学生的独特思考,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课程新理念时,“体验”一词屡见不鲜,如“情感体验”、“独特体验”、“审美体验”等等。这决非偶然,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的主体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体验是极具有个性化的行为,最尊重个性的张扬、重视对主体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赵徐洲 《宁夏教育》2009,(11):43-4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可以晚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大解放和新突破。但应承认,由于对课标的曲解和文本不当解读,语史教学出现了“种他人田、荒自己园”和“在人文熏陶的忽悠下迷失了人文性”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田雪芬 《云南教育》2005,(31):26-27
教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置身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应创设与课文相符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对文本中人物、事件的感受,并催生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本教学设计以小英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紧紧抓住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语句,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教师对话。在体验的过程中,既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又实现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逐步领会“掌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教学肯定不是培养注解家、阐释家、探幽家,而是为了培养会思考、敢质疑、能创造、善表达、有批判精神和沟通能力的人。语文老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应该能够引导学生充分领略语言所创造的文学世界是多么美妙,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中必须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地对话交流,读出自己的见解,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共鸣或感触。本文从“挖掘课文的人文价值,善于把握触发点”、“多元品读,激发共鸣”、“回归传统,让语文课更有滋有味”几个方面对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做了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情境产生的“独特体验”.是发展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对文本情境的主动体验,从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他们对文本情境的体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呢?杜长明老师在《摆渡》一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情感,看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闪现出人文性的火花。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体验过程中的奇特思维,教师不要轻易加以否定,不要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不要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我抓住“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和“天无边无际,大得很”两个关键句让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产生了超越文本的不同见解,出现了思维的偏差。是及时刹车,把他们尽早引入“正轨”还是巧妙地利用学生的“错”处,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我将错就错,巧设错疑,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辩论,拓展体验,超越文本,又回归文本,领悟文本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确实,这种重视“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和关爱。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多元反应”,又如何对待学生的“反常”思考呢?它成了一个令教师普遍关注、亟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审视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有以下两种倾向:一是不少语文教师对新教材的人文思想底蕴,对新教材为我们提供的对学生渗透和熏陶的人文品格、人文精神等丰富因素,没有深层次探索;二是一些教师虽然对教材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但是过分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忽视了“价值引领”。面对纷至沓来的生成,一些教师置文本的价值取向于不顾。以致引导失控,导致学生认识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黄桂林 《文教资料》2005,(4):189-191
文本作为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综观教学现状,不少教师在处理文本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感受的关系上存在偏颇:或者片面强调文本价值取向,画地为界,对学生智慧的火花视而不见;或者片面强调诊视独特感受,漫无目的,对学生认识的偏向置之不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文本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目的都在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完善学生的语言系统,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20.
职业中学散文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将电视散文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诗意的空间”中去享受审美,在“心灵的家园”里感悟人文内涵,接受灵魂的洗礼,提升人生的境界。引导学生在生命的体验下,言语的积淀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而真正体现散文教学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道德素养方面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