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我国高校在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过程中,能够将人才培养体系建构在跨学科的实训项目和课程上,能够通过实训教学的手段更好地落实并深化现代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渐成为促进并推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VBSE是高校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重要平台,是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商业竞争环境所形成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使学生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成长。本文以市场为导向,探析VBSE的特征特点及在实践教学领域的价值,提出具体的跨专业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之后兴起的发展方向,被学术界、工业界乃至政府机构密切关注和广泛研究,对教育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阐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过程,包含设计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以知识点为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流程;建设丰富的网络资源;搭建基于云计算的教学平台.经过新一轮的课程建设,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在大数据时代下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影响与改变,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代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创新时代发展过程中,以智慧学习为核心,开展基于大数据平台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方法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发展模式,提出以智慧学习培养和实践为基础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在学生思维方式、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改变,培养创新智慧学习模式,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对高校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内涵及构成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数据素养的价值:促进整合党员发展数据,提升党员培养质量;对工作对象精准化细分,提高党建工作针对性;实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最后,提出提升高校党务工作者数据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大数据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要想得到更好的效益,就要提升图书馆馆内的服务水平,并且改变其自身的职能。高校的图书馆对于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的图书馆要适应时代背景下大数据的发展,加快转变图书馆的职能,为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和培养新一代的适应社会的综合性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概述了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并总结了当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教学中的不足。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视教学团队培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能力、选择最佳教学平台,符合专业课程体系要求、辩证看待教学技术,全面考量避免随波逐流等有效路径,以期能够进一步加快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其信息化教学水平,为行业企业培养所需人才。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文章指出构建工作室模式,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科竞赛以及学生的自主选题与教学融为一体,是为大学生创造一个促进其个性和潜力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环境,是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专业综合素养搭建了一个较好的平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普及推广性。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给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具有高人一等的知识和能力,还应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在高职生知识水平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更要注重学生的政治素养的培养。新时期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将其与思政教育相结合,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新模式、努力构建思政教育平台和利用网络建设谈心教育平台的方式,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课堂更加有趣,把关注学生情感教育和发展作为教学基础,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全面提升高职生的综合能力和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培养国际化人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商务英语教学能够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也可对大学商务英语教学起到指导作用。商务英语教学应明确国际化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案例法、任务法、交际法等教学法,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具有商务英语知识和能力、跨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并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国际化商务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带来了新机遇以及新挑战。文章从提升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等方面提出应对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挑战的对策,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大数据人才培养定位于产业链的前段: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结构化分析与展示以及数据存储等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本文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抓手,结合承德地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需要,探索一条依托企业优势,适合高职院校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与承德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对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特点探讨高校大数据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挖掘课程教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挖掘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据挖掘的相关知识,能分析并运用成熟的技术和方法。由于数据挖掘课程涉及多种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所以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笔者结合大数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职业院校探索提高数据挖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培养优秀的大数据研究型人才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分析教学决策的内涵和关键要素,探索利用智慧教学平台提取小语种专业教学行为数据的新路径,并构建小语种专业教学决策体系。该决策体系将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利用学情数据设计出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方案;教学中,根据教学行为数据与教学目标,实时监测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学后,提取学生评教数据、问卷数据、教师自评数据等开展过程性评价,挖掘教学数据的深层价值,形成教学决策闭环。该决策体系提升了教学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助于小语种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作为一个新的产业,能够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得出,国家对它的战略布局。作为大数据产业后备力的生产基地的高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出新时期如何培养适应大数据产业需求,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已成当务之急。高校必须灵活制定政策,迎接大数据时代新技术、新方法带来的挑战,制定合理的人才发展培养策略,从目标期望、社会效益、教育教学改革的角度综合考虑,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下高职《劳动法》课程教学未摆脱单纯以法讲法、不区别具体受众,忽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选择而进行精准教学。本文提出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视角,打造以劳动用工管理流程为主线,提供对应职业化、精细化知识内容,采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开展课程互助性教学,强化课程建设的过程考核评价的改革,培养具备职业精神、职业态度、职业素养三者有机统一的工匠精神人才。  相似文献   

16.
CBE模式是以实际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模式,与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要求吻合。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对于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池州学院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现行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基础上,提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职业养成教育、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实践课程内容设计、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加强专业师资实践能力建设和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等举措。  相似文献   

17.
人才市场上有关市场营销专业的数据,显示了人才市场对营销人才具有巨大的需求。积市场调查知识、营销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和相关行业知识为素养的市场营销人才,不仅在全国宏观市场而且在泸州区域市场,都具有广阔的就业创业前景。为此,高职院校应以超前眼光,把握市场机遇,全面进行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保证市场营销人才的供给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与数据的分析将会被汇总在一起,通过大数据的处理得出人们所需要的结论。在大数据的视阈下媒介素养教育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大数据的分析运算将会改变人们传统的认知,使传统媒介素养教育向新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转变。大数据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实现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平衡(段文娥2015)。同样的,大学英语教师角色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慢慢地发生着改变。在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变革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是深刻的,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运算,教师可以更加准确的评估教学的成果,及时的更改教学计划。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该如何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9.
民族院校是承担培养民族地区金融人才的主要力量。对于民族院校金融学人才的培养,应在分析民族院校客观情况的基础上,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民族院校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建立"厚基础、重实践、多平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改革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培养平台,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国际竞争的焦点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因此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的力量,近几年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校园"冷暴力"事件,使社会各界对新世纪教师的素养问题提出了质疑。新世纪教师素养的阙失主要表现在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心理素养四方面,教师素养的提高,需要教师自身、学生个体、学校管理者和政府等社会各界的齐心协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