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建国 《上海教育》2011,(10):21-21
"十二五"是奉贤教育实现"跨越发展"的攻坚期,对处于历史转型期的奉贤区域教育来讲,承载着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的现实追求。奉贤是上海远郊区之一,长期以来,区域义务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与上海中心城区存在着现实落差,区域内城乡间、乡镇间、校际间也存在较大差异,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2.
吴志科 《上海教育》2010,(19):24-25
奉贤是上海的远郊区,具有典型的都市郊区特征。当前的奉贤教育已经进入了“追赶与跨越”并存的历史转型期,也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贯彻落实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和《规划纲要》精神,是当前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工作,是奉贤教育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3.
"师资建设是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在1月17日的奉贤区"十三五"教育队伍建设启动暨奉贤教育发展专家委员会成立会上,有专家强调。以"聚焦新农村文化育贤,打造南上海品质教育"为目标,"十二五"以来奉贤教师建设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新三年规划的制定,也划出了发展新路。"十二五"期间,奉贤有5名校园长成为上海市特级校长,有7名教师成为上海市特级教师,6名教师成为区拔尖人才和领军人才。此外,面向区域学科年轻教师和职初教师,奉贤推出了"128"与"135"  相似文献   

4.
徐星 《上海教育》2023,(15):28-29
<正>《上海教育》:奉贤作为上海重点建设的五个新城之一,定位“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在新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近些年来奉贤对区域教育的发展是如何思考和谋划的?施文龙:新城建设背景下,奉贤的经济社会全面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也必然要求加快区域教育的高品质、现代化发展。一流的新城需要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成就一流新城。中共奉贤区委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奉贤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全面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让教育成为奉贤最强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我们在推进教育综改方面推出一系列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整体育人模式;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完善区域教育治理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11,(10):16-20
奉贤位于上海远郊,地处浦江之东、杭州湾北岸,全区版图面积7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万。作为上海典型的人口导入区,近年来,外来人口如潮般涌入到奉贤。以2010年奉贤区人口统计情况来看,全区户籍人口52万,外来人口56万,已呈现本地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倒挂"现象。最新统计显示,上海市常住人口总量增幅超过50%的区(县)有7个,  相似文献   

6.
教育现代化发展承载上海的未来与希望,寄托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进入新世纪,上海立足落实国家战略和推动国际大都市建设需要,把握机遇,顺势而为,率先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并为之多途径实践探索、全方位改革创新。回眸上海教育发展,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在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以及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中,上海教育率先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不断推进良好的教育公共治理,  相似文献   

7.
<正>书记“学思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一个使命在肩的教育人都应该思考:如何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时代新活力、贡献教育新力量。区域新行动奉贤区委区政府和全体教育人一起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内涵、时代使命和教育担当,提出“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奉贤要以教育发展优先化、育人方式先进化、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治理现代化和老百姓对教育满意度高的“四化一高”总体要求,定位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奉贤实践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思路,打造南上海教育高地,打响南上海教育品牌,加快建设教育强区  相似文献   

8.
王森龙 《上海教育》2005,(12B):30-30
奉贤,自古因“敦本重学,敬奉贤人”而得名,是一块教育的沃土。而今的奉贤,作为21世纪南上海开发开放的战略要地,“通江达海,濒湾临港”的经济地理特征和优势日益凸显。上海的高等院校纷纷以整校、校区或二级学院等形式入驻奉贤。已经入驻或正在入驻的高校达10所,其中已经落成的有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商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上海中华职业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自考助学中心、上海工会干部管理学院,在奉就读学生近5万人。  相似文献   

9.
2010年底,一本以建国60年来上海教育界著名人物的教育活动为线索的书《浇灌上海——上海教育60年见证》甫一出版,便受到了广泛欢迎。与此同时,很多读者读完后觉得很不过瘾,希望能阅读到更多关于上海教育的有意义的往事。为此,我们特别邀请该书作者,原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轩,在本刊开设"厥轩忆往事"专栏,以其独特的经历和视角,为我们讲述更多上海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一元更始,万象更新,又是辞旧迎新时。值此2013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向过去一年为上海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全体教育、卫生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热情支持上海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各方面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祝福与问候!当前,上海正处于加快实现"四个率先"、  相似文献   

11.
奉贤,自古因“敦本重学,敬奉 贤人”而得名,是一块教育的沃土。 而今的奉贤。作为21世纪南上海开 发开放的战略要地,“通江达海,濒 湾临港”的经济地理特征和优势日益 凸显。上海的高等院校纷纷以整校、 校区或二级学院等形式入驻奉贤。已 经入驻或正在入驻的高校达10所, 其中已经落成的有上海师范大学、上 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商学院、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上海中华职 业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自考助学 中心、上海工会干部管理学院,在奉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上海教育的时代使命,"卓越、均衡"被写进闸北区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之中。多年来,作为上海的一个教育大区,闸北区始终努力确保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率先走出了一条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办优质教育的可行之路。近年来,除了创造学院之外,闸北在推进优质均衡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亮点:"星火计划"、区域共享课程、创新和艺术教育链等。23项品牌教育成果在全区80多所学校推广应用,97位"特需教师"带着120门全区共享课程送教上门……"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不光是一句口号,让阳光普照正成为现实的写照。而这一切也正是闸北的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区域课程领导力不断提升的明证。  相似文献   

13.
《教育发展研究》2005,25(7):34-37
奉贤区地处上海南端,与上海其他地区(县)相比较而言,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处在中等水平.如何利用上海郊区区划调整的机遇,并顺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集中"以实施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要求,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让教育主动适应且适度超前于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这些方面,奉贤人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并正信心百倍地付诸实践.最近,本刊记者围绕这一话题,采访了奉贤教育的"当家人"--奉贤区教育局局长王森龙.  相似文献   

14.
绿色、健康的教育理念,需要绿色的教育评价体系来支撑。几年来,上海教育的"绿色评价指标"在各区、各校的推行,已有了阶段性的成果。"绿色评价指标"的"本土化"为区校带来了变化:如何利用这些评价测试数据改进学校教学,是区域及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长宁区的"三个指数"的探索、上海六师二附小的绿色指标校本化研究、奉贤教院附小通过指标诊断问题并以此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等等,无不显示在数据时代,教育质量评价的作用更加侧重于诊断、反馈与改进,更加显示其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规划的基础上,上海市将推动"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的发展写进发展规划,争取在2010~2020年期间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学习环境和信息化支持服务系统的变革。抓住当前"电子书包"和"云计算辅助教学"等新技术发展的历史转折机遇,为上海教育构建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教育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报道     
《上海教育》2008,(13):14-15
汉语文化节引发校园汉语热;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取经奉贤;上海学生暑期生活倡导“生命教育”;上海建立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在线活动馆;2008年上海市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会议举行;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举行纪念建党87周年暨抗震救灾座谈会……  相似文献   

17.
静安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教育事业建设和内涵发展水平总体较高。如何探索一条满足本区教育发展需要,符合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大趋势的道路,是静安区委、区府和区教育局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十一五"期间,静安区无论在上海市教育综合督政工作督导组对区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的督导中,  相似文献   

18.
徐刚 《上海教育》2014,(33):73-73
依霖幼儿园2005年开办以来,就以"我和孩子一样高"的视角,打破原有的分龄编班模式,进行常态化的、"一家人"的、三个年龄段的混龄教育探索和研究,创建优质特色办园模式。2014年10月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混龄教育启示录》记录着"依霖人"对于混龄教育研究的日常积累和点滴感悟:描绘着"老大、老二、老三"真实、细致而温馨的生活场景和片段;揭示着混龄教育中儿童的本真世界和成长规律;更蕴涵着依霖人对闵行乃至上海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深情和抱负!  相似文献   

19.
刚刚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共同的任务和追求。如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和"为了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上海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10,(23):20-21
作为区域教育的掌门人,静安区教育局局长陈宇卿接受了本刊专访,他将为我们解密"静安模式"背后的奥妙。《上海教育》:静安区的教育水准在坊间的口碑历来很好,老百姓甚至称赞说,静安教育是上海教育的制高点,静安走在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前沿。近些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