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格局中的关键区域,在国家改革开放及综合国力、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发挥着重要的探索、创新和引领带动作用。站在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联手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区域教育率先发展,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率先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的重大战略选择。在教育部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本刊也于2009年专门刊发了"长三角地区教育联动发展"的专题文章,经过近三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三角教育改革又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期"长三角教育综合改革"专题将围绕长三角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推动教育联动发展的背景与意义、基础与优势以及共建"长三角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动能定位与目标等展开讨论,同时选登长三角教育综合改革试验中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拟聚焦的战略重点及发展思路,以期引发您对这一问题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2008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两省一市教育联动发展,是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联动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时,江苏教育只有通过深入参与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才能真正把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也为推进江苏教育自身发展创造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教育资源整合.实现区域教育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协调发展。3月15日至17日,江苏教育报刊社、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在无锡举行了2010年苏浙沪教育报刊社社长总编联席会议。三地报刊社社长、总编辑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4.
《安徽教育》2012,(3):19-19
<正>本刊讯为更好地使江苏、安徽两地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的跨地区战略协作,探索数字教育资源的区域性共建、共享、共赢机制,实现两地教育的联动发展,近日,长三角江苏、安徽两省首批网络结对学校签约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央电教馆副馆长丁新出席仪式,江苏、安徽两省电教部门及南京、扬州教育系统相关负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水平落后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联动发展是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需要,是高等职业教育应对生源危机的需要,是长三角高等教育联动深入发展及信息技术网络化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后世博效应即世博的后续效应,是指在世博会结束之后,对全世界,尤其是举办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持续影响.而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是要求江浙沪两省一市在国家区域政策的指导下,实现区域共存、共商、共举、共荣和共享的深度发展格局,最终示范、引领和带动国内其他区域板块的共同发展.本文以温哥华世博会为例,分析阐述了其后续效应对大温哥华地区乃至整个加拿大联动发展的巨大作用,为长三角地区的联动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16个城市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均质性趋势,但江苏北部地区与长三角第二﹑三等级经济功能区的发展差距是拉大的,即极化趋势,而浙南的多数城市与长三角的发展差距在缩小,因此长江三角洲现在的空间结构不是"长三角(两省一市)—长三角周边地区",而是"三大经济功能区(长三角)+浙南—周边地区(包括苏北地区)",并且未来的空间结构演化不会以行政区划为发展方向,长三角周边安徽﹑江西部分要素禀赋优越的地区有望比苏北更早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来。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研究》2010,(2):70-70
1月9日,长三角职业教育联动发展座谈会在南京召开。长三角两省一市教育行政部门职成教处的同志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围绕2009年4月份‘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会议纪要中职业教育相关项目的落实工作进行了研讨。会议一致认为,长三角职业教育联动发展要以思想共创为引领、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政策借鉴为突破、以项目工作为抓手、以资源共享为载体、以发展共赢为目标,根据先易后难、先简后繁、便  相似文献   

9.
《教育文汇》2013,(3):10-11
2012年12月27—28日,首届长三角社区教育联动与协作发展会议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重点研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长三角社区教育区域联动、协作发展、改革创新的对策举措。苏沪浙皖四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共同签署了《长三角社区教育联动发展项目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联动改革与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新世纪以来,在政府主导、社会推动、高校参与下,长三角地区通过举办教育论坛、开展校对校交流、签订教育合作协议等,进行联动改革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高等教育联动改革和协调发展有利于教育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人才、教育等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教育文汇》2013,(2):8-8
2012年12月19日,长三角千校网络结对活动2012年度工作会议暨第三批结对学校签约仪式在上海召开。会议通过江、浙、沪、皖四地同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交流了结对学校经验,并向所有1200所长三角结对项目学校发放了优质教育资源。据悉,长三角千校网络结对活动于2010年启动,到2012年共完成三省一市1200所学校的  相似文献   

12.
兰月 《河北教育》2014,(2):17-17
张北县地处我省西北部坝上地区。由于教育发展缓慢,数年之前,曾经历了大批优质生源流向县外的遭遇。如何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打造优质均衡的教育新格局,成为张北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县提出"特色化"、"品牌化"的教育思路,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构建特色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区域,其金融整体协调联动对于该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在目前沪苏浙三地政府积极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合作进程的背景下,江苏省也理应立足于本省经济金融现状,在构建长三角金融合作体系中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定位。同时更好地运用长三角区域金融的力量,为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4.
淞南镇是宝山区开发较早的地区,也是主要的人口导入镇。区域教育已进入资源扩张与内涵发展的"双高"期,教育人口、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与教育资源配置保障的有效匹配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而宝山区推行的在教育经费区级统筹机制下,实行"区镇两级联动、责任分担,共同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对破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探索和创新,使淞南镇镇域的教育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的目的在于多出人才、多出成果,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不仅是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实现长三角地区高校联动发展,一是政府要为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统筹规划长三角高校联动发展,三是建立公平的奖罚考评激励机制,四是要建立长三角联动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联动三年来,各有关教育部门相互支持、通力协作、共谋发展,极大地深化了长三角教育合作,推进了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进程,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效。在推进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的过程中,我日益感到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一是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有利于落实国家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当前教育资源建设与开放共享的发展趋势,加强对教育资源建设的支持与引导,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十二五期间的迅速发展,2011年7月26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中国教育网络》杂志承办的"2011高校教育优质资源建设与开放共享校长论坛"在敦煌召开,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校长与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领导一起讨论了教育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三个课堂”是以信息化为手段,以网络课堂为载体,强调专门、共享、开放,超越时空界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实践行动。基于“三个课堂”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既是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为深入推进基于“三个课堂”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亟须树立基于“三个课堂”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观念,完善基于“三个课堂”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制度,构建基于“三个课堂”的四级联动资源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09,(17):17-17
2003年10月13日 苏浙沪三省市签署教育合作协议,标志着长三角地区教育合作实质性启动,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冲破体制障碍的一次试点。通过合作,实现三方面互动:一是互通,即建立实时交流互通的信息平台;二是互认,即教育方面的有关认可或评估可以互认;三是互流,即实现教育资源、人才的“无障碍”流动。三地教育部门负责人还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毕业生就业工作合作组织合作协议书》,决定成立“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对学校优质发展研究,国内外学术界多是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展开的,而往往忽略了学校内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对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选择广东省五市6所中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调研,就校内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学校优质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