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师有三种境界: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做主体教育的老师,就是要点化孩子的生命。当你点亮孩子生命的时候,也会有一束灿烂之光,照亮自己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2.
蒋乐雅 《考试周刊》2012,(4):176-177
卫生高职校肩负着培养医护人员的重任.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卫生高职校的教师如何开展生命教育成了一个课题。作者认为教师首先应思考“什么是生命”这个问题,对生命要有自己的思考,然后将有益的观念传递给学生。  相似文献   

3.
课改形势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不再是“先知先觉”“闻道在先”;学生也不再是“不知不觉”“孤陋寡闻”。因此,教师在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的同时,要有对话的意识,要注意向学生学习,把自己当作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育改革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指导思想。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合格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一种引导个体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性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进而喜爱生命与人生,珍惜生命与人生,并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促进自我能力的充分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所以实施生命教育不仅可以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更好地实现自我、奉献社会;而且可以避免他们不爱惜生命、自我伤害等行为的发生。随着当今社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绝大部分学生积极进取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由于一些消极因…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做自己生命的设计师,规划人生蓝图,学会管理人生生涯;让学生明白幸福是人生的至高财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个性,做一个有个性魅力的人;帮助学生认识智商(IQ)、情商(EQ)、愈挫愈勇。教师和家长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能力已刻不容缓,因此建议"国培"计划中应对西北地区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大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阳光生命,奠基学生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6.
教师应学会做人生“广告”王玉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每时每刻都在有意无意地通过自己的言行,做着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自身形象或称教师形象的“广告”。教师应该怎样做好人生“广告”?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有高尚、全面、深远的人生“广告”意识。教师的使命和宗旨是...  相似文献   

7.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使我对这旬名言感悟颇深: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要善于育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德、真诚的爱心、满腔的热情改变学生的人生,成就着学生的人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相似文献   

8.
一 教育的问题,根本上来说,是人的德性解放、人生幸福的达成问题,关注学生德性生命的自主发展及人生幸福是创造教育观念和创造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超越“知识本位”的创造教育观,就是要关注学生德性生命的发展与提升,重视学生德性生命的自主成长,也即教师的创造教育观念必须回到“德性本位”的方向上来。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人类不断提升自己生命质量的过程。“人民教育家”于漪说:“教师即是为孩子点亮心中明灯、传播人生思想的‘燃灯者’!”乡村教师正是在不断提升自己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存在和意义,成为生命的“摆渡人”,时代的“燃灯者”。他们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他们几十年的坚守、全身心的师爱、一辈子的期盼,都是在播种希望,都是在孕育未来!新时代乡村教师的坚守,不仅有清苦贫病的默默奉献,更有对知识力量的理性相知,对学生生命的诗意相伴,对亲人伴侣的幸福相守。  相似文献   

10.
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一个教师或者教育工作者,要怎样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这是本刊“教师人生”栏目与全体教师、教育工作者共同探求的课题。中共党员、平江县南桥乡联校校长熊新亚工作28年来,一直坚守在偏远农村,其中19年在大山深处,他坚信“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每到一地他就会使该地的教育发生新变化,就会赢得当地群众的普遍赞誉。熊新亚走过的道路很艰难,但他的人生追求值得我们全体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行者的信仰,这是我的教育信条,也是我的教育印迹。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技能,其深层意义是使人成为人,引导生命走向更完整、和谐的境界,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有宗教般虔诚的教育信念,也要有行者无畏的教育勇气。从教二十多年,我一直以学生的“生命自觉”为支点,立足教育生活世界,扎根教学实践土壤,用理性的眼光审视和打量教育现实问题,在行动中言说,在言说中前行,在自己的“试验田”中默默耕耘,以信念、智慧和良知,改进教育实践,同时,也丰盈着自己的教育人生。  相似文献   

12.
王珂晨 《考试周刊》2009,(29):63-64
语文学习是个性化活动。改革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后.更加注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育,与其说是驯化.不如说是对生命的爱的具体体现.是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和未来人生的关怀。教师和学生两者如何融洽地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教师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己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强,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论生命视角下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教育,教师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也需要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在以往的教师教育中,我们过分注重教师的技能化培训,而忽视了教师生命的完善与发展。因此,要实现人的完整性,使之走向完美境界,就必须完善教师的生命价值,使其在帮助学生完整实现自己的同时也创造着属于教师自己的生命意义与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来读钱理群教授《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一书,其中重点论及的“真正的教师”命题引起了我的深思。钱先生指出,真正的教师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个追寻意义,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他们是有担当的知识分子,把中小学教育视为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事业;他们具有将教学研究融人日常教学行为的习惯,使其成为职业兴趣;他们是在忙碌的生活之流里停下来的独立“思考者”,努力地“做自己的事,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想法”,更自觉地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相似文献   

15.
梁琳 《现代语文》2014,(4):125-127
新课标对学生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让写作成为学生自我生命的表述形式应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关键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坚持开放原则:除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之外,要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心声,让“人”融入“文”,让“文”包蕴“人”。  相似文献   

16.
陈骁 《上海教育》2002,(3):28-29
“理解教育”有“三句话”即“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指的是要善解人意,解读学生心灵,在帮助中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最终克服困难。“理解老师,勤学奋进”是指学生要体会教师教学的辛苦,从而和老师建立起平等相处的人际关系,将自己心目中的快乐和苦闷与老师分担。“理解自己,塑造人生”是指师生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开掘自己,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时空的拓展,作文的新概念已经由“书面表达”层面提升到“生命活动”层面。作文是什么?说通俗些,是用笔写自己想说的话,“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个性化的作文就是学生精神的家园,是他们自己人生的画卷,更是他们生命的呼喊和心灵的歌唱!  相似文献   

18.
鸡蛋从外部打破就成了别人口中的食物,而自己打破自己则诞生了新生命。这一句极其简单的话里蕴含着教师成长的深刻哲理。每每想起它,心里总有一种冲动——我要打破自己的“蛋壳”,完成自己生命的一次美丽嬗变;心里总能产生一种激情——我要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且往往正是在默无声息的平淡里,成就路过自己生命的每个人,教师的人生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提醒     
生命降临人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宇宙当中生命能幸存于地球是不简单的。 请珍惜每一个活着的生命,因为人生: 在自己的哭声中走来, 在他人的哭声中离开。 生命的延续并不是欢笑,而是哭泣。在自己人生的初始阶段,就要作出生命的选择。由此推衍,人生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人生。当这个生命体离开一群生命之时,那一群生命亦用悲泣与哀嚎送之。是呀,“哭声”的发  相似文献   

20.
人本的课堂     
人生最美妙的时光是在学校度过的,因而,学习理应成为生命中最富色彩的体验。 “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的教师尊重学生——尊重青春多姿多彩的选择,尊重生命活泼自由的呈现。 由此,自然地,我们要把课堂作为“人本化教育”的主阵地,把课堂教学作为体现生命价值、迸发生命激情的理想舞台。做到目中有活生生的人,心中有渴望发展的学生。 ——现实的教室是有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