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理念视域中的大学之“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何以为“大”,从理念的视域加以总结和探求,是一个既具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概括起来真正体现大学之“大”的理念中应包含: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之所,享有学术自由,保有学术自治的权利,培养全人,有大师级教师等几大要素.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大学 ?这本来是个“常识” ,但“常识”往往最容易被人忘记 ,特别是被搞教育、办大学的人忘记。大学不再从“学术自由 ,兼容并包”的理念上撤离 ,大学才会有学术气 ,校长、教师才会有学者气 ;学术生态优质 ,大学才能出大师 ,大学才得以称之为大学。这是中国现代大学的童年时期早就宣示了的世界现代大学“通例”。“通例”不就是“常识”吗 ?  相似文献   

3.
大学学术秩序是现代大学制度研究的重要课题。这种重要性基于三种合法性来源:第一,基于高等教育制度转型所产生的“大学学术秩序问题”的实践合法性;第二,基于逻辑关系的理论合法性;第三,基于自由、知识、制衡等“功能”的价值合法性。因此,必须加强大学学术秩序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大学制度的视域来衡量中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问题,是当前学者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弘扬大学精神,始终保持学术自由的精神品质;发挥特有优势,坚持文化传承和学术创新的统一;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统一,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中彰显民办高校的社会价值和独特魅力,是中国民办高校提升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大学在学术制度变迁的宏观背景下的应对逻辑深刻地影响着青年教师的学术生存策略。通过对一所地方大学青年教师的个案研究发现:地方大学相对于重点大学而言,处于边缘的“第三世界”;在学术制度变迁的进程中,地方大学相应的学术制度更多是符合制度环境的“合法性”要求而流于形式的;地方大学青年教师的学术行为,更多是为了符合人们对“知识分子”的合法身份认知并在制度夹缝中寻求利益最大化。由于他们教学任务繁重及处于学术圈边缘位置,因此更趋于采取游击式和投机式的学术生存策略,而这种策略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6.
牛慧娟 《江苏高教》2006,42(2):72-74
后现代精神倡导思维方式从本质主义向关系思维、生成性思维进行转变,后现代视域中的大学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它倡导课程设置以人的发展为依据,课程体系从封闭僵化到开放生成,课程实施从他育到自育,最终使我们通过大学课程培养出来的是“人”,而不是“物”。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学术道德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术性”是大学教育的一种本质属性。大学教育要体现这种学术性就不能只是重视学术能力教育而忽视学术道德教育。鉴于我国大学中学术能力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事实,章呼吁大学教育应重视学术道德教育,并对学术道德教育的概念,大学实施学术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主要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是大学之为“大”的根本精神,是历代大学人经过长期努力结晶而成的共同创造和追求的理想、价值、信念,它是大学化的核心要素。在现时代,它表征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大学理想的追求、学术传统的承传、办学特色的彰显,更是大学人人格气质的张扬。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历久弥新的生命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9.
大学制度改革必须立足于大学的学术组织属性,符合学术本位的大学逻辑;现代大学制度即基于学术本位的大学制度体系;从普遍所指来看,现代大学制度是以大学内在的学术价值为本、以满足其外在的社会价值为辅的制度体系;从具体涵括而言,现代大学制度包含了普遍与本土元素、正式与非正式约束要素,而这俱以学术本位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的时代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之为“大”的根本精神,是历代大学人经过长期努力结晶而成的共同创造和追求的理想、价值、信念,它是大学文化的核心要素。在现时代,它表征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大学理想的追求、学术传统的承传、办学特色的彰显,更是大学人人格气质的张扬。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历久弥新的生命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大学之魂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大学理念 ,一直是教育思想家关注的话题。“文化是大学之魂”是一种大学哲学观 ,核心是回答大学是做什么的、什么是大学、怎样办大学 ,以及办什么样的大学这样一些基本问题。当今时代强烈呼唤大学创新 ,而理念创新是大学创新的先导 ,本文主要从时代的高度和文化的视角对大学的这些基本问题进行一些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学术氛围及影响因素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浓郁的学术氛围是大学的生命和灵魂,是培养学术人才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对“大学”、“学术”、“氛围”的阐释,认为大学学术氛围是大学中以追求比较专门的、系统的学问为目标的相关人与物的群体在学校活动中形成的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的人造气候。并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制度层面探析了影响大学学术氛围的因素,以期对今后研究大学学术氛围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教学管理价值取向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鹏 《教育探索》2012,(7):25-26
我国大学教学管理正面临体制改革问题,而从价值取向上对其进行探究,应是问题的本质.目前我国大学教学管理中价值取向主要在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和“人性化”管理缺失这两个方面发生了偏离,故强化学术权力,坚持教学管理的人性化应是我们改革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蔡元培大学教育理念对大学学术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的大学教育理念可概述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研究高深学问”是大学理想的价值取向;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民主、自由是大学理想的氛围;大学以“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培养“健全之人格”的大学生。蔡元培大学理念给当前大学的学术管理以启示:学术管理是大学内部管理的核心;在学术管理活动中必须建立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权力运行机制;必须确立教师在大学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学术自由的理性沉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自由”根源于“思想自由”,是一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大学理念,即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真理和教与学的自由,这是繁荣学术、发展科学、探求真理的基本条件。学术自由是一个相对的有限度的概念,大学永远都不可能摆脱政府对它的直接或间接的监督与控制,学术自由只能是保持自由基本精神的、有一定限度和制约的、相对的自由;大学在倡导和实施学术自由时,应不断更新学术观念,树立现代学术的目的观、发展观、评价观和新旧学术观念的批判继承观,主动地为社会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以理性思维和批判精神审视社会。  相似文献   

16.
大学之未来:大学精神的重建与发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必要的“乌托邦”,大学精神的重建与发扬主要表现在:学术自由的价值坚守是大学人的安身立命之所,是大学对社会世界和学术世界的承诺;大学人是建造自己生存的精神意义的群体,大学人牛虻精神的勃发推动了现代文化的发展;大学师生相互砥砺不仅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营造的良好氛围更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大学精神的重建和发扬也应该体现在大学校长的超凡魅力的展现.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教书,获取教授头衔是教师的梦想。然而,在追求教授梦的征途中,有些教师年轻轻的就圆了梦,而有些教师却屡遭梦魇。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的问题;从本质上看,则是一个涉及教学或科研、教师或学者、公平或效率、经历或经验等内容的教师职业发展问题。教授是大学教师的最高职务,并非什么人都能当。即便是大学教师,因其职业发展的多样性,不是也不能更不需要人人都晋升到教授。教授有严格的任职标准,只有长期探索学术问题、亲历亲为育人实践、养成自觉学术品行,收获学术创新成就的人,才有资格享有"教授头衔"。因此说,"教授头衔"不是奖品,不可用于奖励;也不是礼物,不能用于赠送;更不是商品,不可用于交易。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用《易·说卦》中“穷理尽性”四字来概括和整合各种大学理想的表述是最为简约和贴切的,从“穷极万物深妙之理”的意义上对穷理与大学的高深学问、穷理与学术自由、穷理与大学自治以及从“完尽生灵所禀之性”的意义上对尽性与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尽性与教育目的、尽性与素质教育等方面对“穷理尽性”四字所蕴含的大学理想之内涵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大学本质观是人们对实施中等以上教育的组织机构存在与发展的原因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大学的本质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学术自由的角度来认识大学更能体现大学的本质.大学的观念,是人们对大学的一种认识体系.这种认识体系包括对全部的大学现象进行认识所形成的广义的大学观体系,对大学是什么、大学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发...  相似文献   

20.
大学章程一直是大学设立和治理的制度性基点.在对大学章程的功用与价值进行“现时态”的理论抽象时.还应从本质意义上回归高等教育真实环境并把握大学章程内在意蕴和潜在特质。从历史视角看。大学章程的生长根植于权利发展轨迹:从形式视角看.大学章程的规范体系严谨而程式;从文化视角看.大学章程的制定与实施漫润着理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