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亦儒亦贾——市场条件下编辑的双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有意无意地淡化了出版过程中的经济运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业投入到了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不仅表现于图书的销售环节,亦贯穿于图书编辑的全过程,其结果必然导致编辑人员在编辑观念和编辑行为上的变革,对我国今后书业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说,出版社的声誉和形象是靠出版物支撑起来的,而出版物格调之高低,质量之优劣,特色之有无,效益之好坏则取决于编辑者的眼光和才情;所谓眼光和才情指称的正是编辑者的素质问题,要之为两点:既有文化人的品质,又有生意人的精明,亦儒亦贾,两者的有机…  相似文献   

2.
编辑加工行为凝集了编辑者的创造和劳动,其中并不乏具有独创性的部分,因此,有必要承认编辑者享有作品的汇编权和作品的共有著作权。鉴于多数编辑作品的单位归属性和编辑加工行为的举证困难性,有必要通过编辑者与作者签署书面协议的方式,明确编辑者权益与作者著作权的界限,以实现编辑者和作者利益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3.
美术读物因其在形式、形态、形制和内容与功能上等等诸多特殊性,要求美术读物编辑更应是优秀的、全面的具有创新意识和精于实践的图书编辑者与装帧设计者.编辑与设计的能力与水平,共同构成了美术编辑的特殊素质和特殊要求,前者是对书稿基本图文资源、要素在综合择取与鉴识能力上的表现前提,后者则是使基础性编辑工作获得形、质、审美升华与艺术创意的体现.因此,树立创新意识,具备设计创意能力,并正确地理解把握书稿内容和恰如其分地驾驭设计语言,为图书的编辑思想和目的服好务,出好彩,不仅是美术读物编辑需要长期"修练"的内功,更是作好编辑工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追求的标准尺度和境界.  相似文献   

4.
浅析电视新闻编辑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电视新闻编辑创新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电视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差,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新闻编排方式单一,形式陈旧;新闻编排混乱,目的性较差。培养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途径主要有:强化新闻编辑者的主体参与意识;电视新闻编辑者应克服"跟风"意识;新闻编辑者应具有新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孔祥莉 《采.写.编》2021,(10):123-124
图书出版的众多环节中,最为重要的是编辑工作,因为这项工作直接影响图书质量.图书能不能被市场认可,出版机构在行业内竞争力强弱,都与图书质量密切相关.所以,图书编辑人员要提高自我要求,提升图书编校的专业能力,在编辑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技巧的同时,更要具备工匠精神.因为精益求精,图书质量才有保障,才能形成品牌效应,出版社核心竞争力才会增强,市场中优质图书也就会越来越多.本文以图书编辑出版工作为讨论对象,就做好这项工作进行思考和探索,在此基础上提供进一步优化图书编辑工作途径,仅供图书出版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时代的图书编辑,在从事图书出版过程中,不仅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服务意识和行为,要切实做到全程负责,尤其是细节性问题,不妨也要小题大做. 一、与作者关系的维系需要编辑小题大做 1.图书制作前注意与作者沟通 编辑在读者和作者间起到桥梁的作用,在作者动笔之前先对其说明图书选题策划的原因、读者对象的定位以及内容形式的要求等,并提供参考资料;在作者图书编写过程中应经常与其沟通,充分发挥"参谋"的作用,帮助其解决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本佳作的问世,固然是作者精心撰写的结果,但是在选题、组稿、编辑的过程中,却处处体现出编辑者的心血、智慧、胆识和才学。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者的水平有多高,图书的品质就有多高。亲历过诸多甜酸苦辣的老编辑们有很多经验值得一谈,很多体验值得一“侃”。为此,本刊新辟“思想茶座”专栏,为的是给出版界同仁提供一个敞开心扉、交流经验的园地,意在开拓思路,触发灵感,有助于编出更多的图书精品。  相似文献   

8.
政治教辅图书是老师授课、学生学习政治教科书的重要辅助图书,打造紧扣教材、编校质量过关、满足教学需求的政治教辅图书是政治教辅编辑的职业要求和追求.当前政治教辅图书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两大问题,是内容更新不及时和编写质量不过关.针对这两个问题,作者提出政治教辅编辑要在教辅图书的编写全程中关注教辅图书质量,重点处理好教辅与教材、课堂和作者的关系;最后列举了政治教辅编辑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的几类重要的、普遍的和容易忽视的错误情形.  相似文献   

9.
编辑的基本认知与存在感的识别是出版理论界与实务界发展的内在源动力.在编辑科学和编辑主体发展过程中,研究视城不断丰富与升华,既要研究编辑理论与实务新问题,又要回应时代发展变化新特征赋予编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编辑主体获得感的根本性问题.编辑者,作为编辑事业的特征组成,对编辑科学发展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刘大丽 《出版参考》2015,(12):37-38
随着图书市场读者需求的变化,图书出版环节中对编辑、校对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编辑的工作已经不再是仅仅围绕书稿展开,而是从选题策划开始,就需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特定的目标市场.在工作外延不断扩大,工作内容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保证图书内容的品质和图书质量牵挂着众多出版人敏感的神经.笔者所要说的就是在编辑与校对工作职责的协调中,如何兼容并蓄、互补共担,共同提高图书质量的问题.首先从编辑和校对的工作职责谈起.  相似文献   

11.
“失责编辑”种种施一言把编辑大名载于书上公诸于众,并冠以“责任”二字,是近些年时兴的事。此先,读者在书上是看不到该书的编辑为何人的。这种做法,大概意在标明编辑者对所编图书质量敢于负责,忠于职守,应该说是让人敬佩的一种举动。但是,当有些图书面世后,读者...  相似文献   

12.
安东 《出版经济》2005,(12):44-47
文史类图书出版的繁荣不仅仅表明一个国家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精神文明领域的重要方面.同时,它也是衡量一家综合性出版社整体实力的重要依据.本文拟就我国文史类图书出版的现状,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谈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一般人眼里,编辑这一行中,最简单的莫过于小学文教图书(以下简称小教图书)的编辑,小教图书的门槛低,对小教图书的编辑要求也低.其实小教图书的编辑工作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轻松,好像谁都可以胜任.那么,小教图书编辑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相似文献   

14.
黄新路 《出版科学》2007,15(2):30-31,56
日语出版物在外语图书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出版社编辑对日语图书的编辑工作深感困难.本文探讨了日语图书编辑工作中的一些共通问题,并从两大方面总结经验供出版业同行借鉴:日语在排版中与汉语和英语的区别;日语图书编辑工作中的常见错误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校对者及其上下左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原 《编辑之友》2001,(5):43-44
校对在出版工艺流程中,处于编辑和排版的结合部.于是,校对者就有了左邻右舍.编辑者在校对者的左边,排版者在校对者的右边.编辑者把齐、清、定的原稿发到排版者那里(有的在承印厂,有的就在本单位),排版者照原稿录入、排版,打出毛样后连同原稿交给校对者.校对者与排版者的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你校一遍,他改一遍;他改一遍,你再校一遍,三番五次,直到清样为止.如果只"校异同",校对者与编辑者就可以不发生直接关系了,服从原稿就是服从编辑者.服从和被服从是单向的,也不互动.因为"校是非",校对者与编辑者也在某种程度上是双向互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加快发展出版产业的新形势下,编辑工作在出版社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书编辑作为精神生产中独立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与其他编辑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总的来说,图书编辑工作具有以下八大法则.这些图书编辑工作独有的法则,构成了有中国特色图书编辑工作的内涵和特色.  相似文献   

17.
罗原 《编辑学刊》2001,(5):40-41
校对在出版工艺流程中,处于编辑和排版的结合部.于是,校对者就有了左邻右舍.编辑者在校对者的左边,排版者在校对者的右边.编辑者把齐、清、定的原稿发到排版者那里(有的在承印厂,有的就在本单位),排版者照原稿录人、排版,打出毛样后连同原稿交给校对者.校对者与排版者的关系是双向的、互动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编辑审美力的形成、编辑审美的客观标准以及文艺类图书编辑的审美品位三个方面,对图书编辑的审美意识作一些浅析和探讨.文章分析了图书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因忽略审美意识而面临的问题,进而确立图书编辑自身的审美意识与美学风格、造就审美主体客体双方高度照应的和谐关系,同时从封面、书名、内容、细节等诸方面,探讨提高文艺类图书的审美品位,为图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编辑工作与图书质量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是图书出版的中心环节,缺少了编辑工作的出版行为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选题策划与发行营销就更无从谈起了.在图书质量管理实践中,图书质量往往被简单划归为编校质量.事实上,编校质量只是编辑工作中的一个基本职能.下面,笔者仅就图书出版中编辑工作与图书质量的关系,探讨编辑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图书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邱殿明  蒋函  潘丽敏 《编辑学报》2016,28(3):243-244
通过列举实例剖析参考文献中图书的书名等著录不规范的原因,结果表明主要有书名、副书名、版本项和作者写作态度、编辑工作态度问题.建议图书书名页设计应该标准化,目前应以《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为依据,编辑应该认真把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