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婕 《中国传媒科技》2022,(7):34-37+47
舞蹈艺术本质是一种传播活动,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舞蹈艺术产生了跨媒介传播的迹象,它融合了不同介质使其内里发生改变,后又通过不同的传播路径将此呈现,产生新的社会价值整合。《舞蹈风暴》作为舞蹈艺术的跨媒介影视传播的案例,具体表现为技术对肢体的重构、光源对空间的置景以及舞蹈元素的多维融合。舞蹈艺术在创作手法更多元,呈现效果更精美的同时也出现了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石莉 《传媒》2024,(3):46-47+49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以《唐宫夜宴》《只此青绿》为代表的电视晚会舞蹈节目绽放出焕然一新的艺术魅力,在移动互联网上有着卓越的口碑与声量。这些舞蹈节目立足中华文化、创新呈现形态,在“质”“量”“效”三个层面都有了新变化,探索出了融媒体语境下独特的舞蹈影像模式,而这一改变离不开现代新兴媒介技术的支持。新媒介技术从文化想象、场景设置、镜头调度、身体表演等不同层面作用于舞蹈节目,打开了晚会舞蹈节目广阔的实践可能和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舞蹈艺术的创作和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优秀艺术家发挥着重要作用。舞蹈艺术家、教育家戴爱莲是中国舞蹈艺术的奠基人,也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创始人,为中国舞蹈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培养大批的人才,有着"中国舞蹈之母"的美誉。  相似文献   

4.
论电视舞蹈的艺术与传播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舞蹈是舞蹈与电视的结合,以舞蹈艺术为主体,综合利用电视传播与艺术表现手段,以影像存在于荧屏上的艺术形式.舞蹈艺术包括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段落、舞蹈构图等,电视传播与艺术表现手段主要指摄像、剪辑或者蒙太奇、电脑特技等.  相似文献   

5.
谢迟 《新闻爱好者》2017,(2):I0005-I0005
舞蹈是一门涵盖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它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社会生活。伴随着历史文明的不断进步,中国各个民族之间交往的不断融合。舞蹈文化也在不断地产生新的发展和变化。研究中国舞蹈文化的历史、发展和传播,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舞蹈文化的发展特点。还能提升我们对舞蹈文化更全面、系统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我们的文艺工作提出了方针路线。在此方针的指引下,在艺术工作者的推动下,中国舞蹈艺术在民族化发展进程中经历了萌芽起步、探索融合、成熟繁荣三个阶段。舞蹈工作者以表达好“中国气派”、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创作宗旨,在吸收多元的西方舞蹈元素的同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编排和创作出众多优秀舞蹈作品,弘扬了主旋律,推动了舞蹈艺术民族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舞蹈作为一种动态艺术,以人体动作作为物质载体.是“表情性.概括性的人体动作艺术”。舞蹈这种原本最具观看性、欣赏性、吸引力的艺术样式通过电视传播后其影响力较弱。因此,为保护电视舞蹈的生存和发展.改变电视舞蹈的窘困现状.有必要对改善舞蹈电视化传播效果的途径和办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舞蹈类期刊在浩瀚刊林中屈指可数,其中创刊最早、影响最大的当数《舞蹈》杂志.在增强文化自信、网络文艺勃兴的背景下,为促进《舞蹈》杂志更好地切近读者、服务舞众,就必须做好三方面的编辑创意工作:一是以纸刊为依托,开设新栏目,在刊网推出在线舞蹈,让舞蹈成为“每个人的权利”;二是着力在挖掘、整理、传承丝路舞蹈文化上有所作为;三是关注幼儿成长,打造舞蹈教育平台,让舞蹈学前教育落地开花.  相似文献   

9.
韩珂 《新闻爱好者》2011,(12):93-94
舞蹈是一种在三度空间中主要用身体语言做“心智交流”的艺术,长期以来靠剧场演出作为主流传播手段,堪称典型的舞台艺术。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长足发展,舞蹈艺术与电视技术相嫁接后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视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强调舞蹈艺术语言与电视镜头语言、舞蹈艺术法则与电视艺术法则、形体节奏与现代传播技术的深度契合、有机统一,是记录和传播舞蹈艺术的高效率手段.笔者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韩珂 《新闻爱好者》2011,(24):93-94
舞蹈是一种在三度空间中主要用身体语言做"心智交流"的艺术,长期以来靠剧场演出作为主流传播手段,堪称典型的舞台艺术。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长足发展,舞蹈艺术与电视技术相嫁接后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电视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强调舞蹈艺术语言与电视镜头语言、舞蹈艺术法则与电视艺术法则、形体节奏与现代传播技术的深度契合、有机统一,是记录和传播舞蹈艺术的高效率手段,笔者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1.
捧读老一辈文艺理论家刘云先生的近著《中国解放战争时期舞蹈史》,激动与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建国以来,中国古代舞蹈史的编写,得到了社会和专家学者的重视,也结集出版了不少著作,但有关近代舞蹈史的成果却很少。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舞蹈,是中国近现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诞生于红色政权———革命根据地,发展于抗战阶段,繁荣于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舞蹈承袭了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其独特而鲜明的艺术个性与巨大的感染力,高扬时代主旋律,歌颂新生事物,歌颂革命战争,歌颂英雄模范,揭露腐朽没落的反动派,紧贴时代,开拓创新,代表中…  相似文献   

12.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宫廷舞蹈也在这一时期登顶封建王朝舞蹈艺术之巅。雅乐舞虽不能去俗,但完全能做到雅俗共赏。祭孔舞在明代最终定型,充分展现了封建帝王对仁德治国儒家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3.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顶峰时期,宫廷舞蹈也在这一时期登顸封建王朝舞蹈艺术之巅。雅乐舞虽不能去俗,但完全能做到雅俗共赏。祭孔舞在明代最终定型,充分展现了封建帝王对仁德治国儒家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4.
张馨  赵树旺 《传媒》2021,(11):65-68
舞蹈作为一种超越族群差异,通过身体符号实现共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社会进步和文明繁衍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本文以跨文化传播为研究视角,从舞蹈《唐宫夜宴》切入,从身体符号、场景预设等角度阐释舞蹈影像在跨民族、跨地域、跨语言传播中的作用,进而提出坚持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以文化认同为路径,借助多种技术元素,通过舞蹈的身体语言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跨越国别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5.
舞蹈艺术是人体的造型艺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形象。舞蹈教育在舞蹈艺术的传播中有着重大作用。提高舞蹈教学效果不仅仅是基本功的训练,更应注重舞蹈感受训练、技巧创新和文化素质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马强 《今传媒》2015,(4):128-129
从视觉艺术领域的现代主义创新浪潮中,数字化“革命”为各个门类的艺术形态带来了美学思维中的重大转型.新媒体艺术的兴起与发展,不论从其创作形式、语言体系、美学理念、视觉思维等方面,都在这门古老的艺术——舞蹈中渗透着.舞蹈的美学思维已经开始与新媒体艺术的美学思维相互融合,新媒体在广阔的“艺术田野”里燃起了“星星之火”,其艺术魅力的鲜活,为舞蹈创新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本文从新媒体舞蹈的具体实例为支点,分析其“重构美学”[1]中视觉思维的转型,并探讨新媒体与舞蹈融合的创新与发展之未来新路.  相似文献   

17.
汉代时期,为了满足封建大一统的需要,汉武帝在政经、思想文化等领域采取了很多举措,也进行了制度性的改革,使得汉王朝进入盛世。本文将介绍我国汉代舞蹈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8.
王雁 《今传媒》2016,(12):100-101
在众多综艺栏目中,《中国好舞蹈》打破了以往的综艺节目精英化和小众化的创作理念,运用具有现代手法的传播形式,凸显了具有典型性的中国文化特征,成功表达了具有时代性的核心价值观.使得更多的观众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多舞种的舞蹈艺术,以及舞蹈文化的背景和内涵,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徐航 《新闻爱好者》2010,(4):136-136
在电视传播中.电视舞蹈成为电视工作中的一门独特传播艺术。它融合电视艺术和舞蹈艺术于一体,同时又有着电视舞蹈独特的美学特征。为了满足电视观众对电视舞蹈的收视需求.电视舞蹈还需要有很大的提升.本文从传播美学的理论角度出发.讨论如何提升电视舞蹈的质量,实现电视美学和舞蹈美学的统一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李诺 《记者摇篮》2004,(3):40-40
随着电视文艺不断发展,舞蹈节目不断出现在电视荧屏,舞蹈是一门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如何根据电视特点,合理运用电视手段,使电视播出的舞蹈节目。符合舞蹈艺术要求,能够接近或超越舞台的表现力,这种艺术上的结合,是电视人和舞蹈工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舞蹈艺术的特征出发,研究舞蹈类电视节目制作方法和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