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在本期的栏目设置上,我们突出了本刊记者的两篇人章,一是《关于21世纪中文出版走向世界的思考》,二是《记者眼中的全国书市》。应该说,这两篇文章都是记者从观察与思考角度对出版界议论颇多的热门话题阐发了自己的见解。前者,从70年代末至今中国出版迈向世界的努力入题,谈到广中文图书在全世界的市场总量及其分布,从中文出版与世界出版业的相互融合,分析广拓展中义图书国际市场的可能性,同时又摆出了制约中文图书进入国际市场的几个因素。这篇文章的价值不在于仅停留在现实难题的罗列上,而在于最后作者通过访谈和观察,提出厂自己…  相似文献   

2.
关于出版产业集团化及中文图书打入国际市场的思考□《国学大师丛书》编辑部钱宏有识之士早就指出:在80年代中后期,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出版“大国”,但至今还远不是出版“强国”;从图书再版率、平均印数及行业产值总量等参数上看,我国现有的500多家出版单位,...  相似文献   

3.
国际中文教育图书的海外出版与传播是构建中国语言文化全球传播体系和建设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构成.文章以美国亚马逊图书网站的数据信息为基础,考察了国际中文教育图书在海外的出版与影响力状况,并对受众反馈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我国中文教育图书在海外市场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中国纺织出版社与台湾众多出版机构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双方出版人在积极探索一条整合海峡两岸出版资源、实现持续成长的合作模式。为了加强中国纺织出版社与台湾相关图书出版公司进一步开展图书出版业务以及图书版权引进等实质性合作计划的完成,受其邀请,本人于2006年6月26日至7月5日赴台湾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此次访问,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海峡两岸出版业的合作空间及互动还有潜力可挖。一、台湾出版业对中文出版市场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大陆与台湾是世界中文出版的两大基地,各有各的优势和特色。台湾出版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对外发行中文图书的一个设想 我旅游探亲到美国时,曾到休斯敦市两家中文书店参观,没有看到一本大陆出版的图书。在香港旅游时,曾到旺角参观四家中文书店,就有三家未发现大陆出版的图书,一家虽有,但品种也不太多。以我们大陆雄厚的出版力量和世界公认的低廉书价,却不能与台湾和香港出版的图书并列发行,我深感痛惜!我问过一家中文书店的老板:“经营大陆  相似文献   

6.
陈万雄 《出版参考》2007,(7X):34-34
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国出版世界里变化最大的、影响最深的是,整个华文出版的跨地域整合以及与世界接轨。其次则是新科技对整个传统出版业推动。可以说香港商务印书馆一直是中文图书出版业应用新科技推动图书和出版业变革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7.
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国出版世界里变化最大的、影响最深的是,整个华文出版的跨地域整合以及与世界接轨.其次则是新科技对整个传统出版业推动.可以说香港商务印书馆一直是中文图书出版业应用新科技推动图书和出版业变革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立足文化价值主导模式来培育本土中文少儿图书,并已经形成相对独特的出版系统,而其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在时间维度上构成了中国中文少儿图书出版业的"未来式",所以对新加坡中文少儿图书出版行业的研究兼具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双重价值.本文从生态学视角出发,将新加坡中文少儿图书出版行业视为一个有机生态系统,重点从生态空间、生态动能、生态种群三个主要维度对其进行剖析,探究新加坡中文少儿图书出版生态系统的内在运作样态,以形成对中国少儿图书出版行业富有启示的生态观照.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多元发展,国际图书出版市场逐渐形成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并存的格局。在当今阅读移动化和碎片化的时代,电子书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便捷了人们的阅读生活。作为全球出版大国,美国的图书出版市场在世界出版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美国的出版技术创新一直领先于其他国家,研究借鉴美国图书出版市场的经验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中国图书出版行业。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中文图书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于8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中文图书海外发行研讨会”。来自日本、法国、美国、比利时等国家的中文图书发行商和国内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等出版界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大家就海外中文图书发行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今后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交换了看法。 在面临加入WTO的今天,中国出版界在注视着海外出版进入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问题。据悉,现在,中国书报刊出口额公认的数字是1500万美元,占中国出版业的0.5%,无论是与世界图书出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思考——一种跨文化传播的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物出口小于进口的原因:第一,语言问题,我国出版物出口以中文书报刊为主,而海外可以直接阅读中文的人员数量有限;第二,使用英语出版外向型出版物,既缺乏语言优势,又缺乏渠道和营销的优势;第三,大陆出版社开拓海外市场的意识不是很强烈,中文图书的主要市场在大陆,加上对出版的垄断政策,绝大多数出版社经济效益不错,生存压力不大;第四,国外经营中文图书的渠道不畅。  相似文献   

12.
我国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经开始了与国外出版社共同策划选题并合作出版图书,而不仅是单纯的国外图书版权引进. 早期的图书引进,国内出版社更多的做法是把国外出版社的图书版权买过来后,或直接影印或翻译成中文出版.这当中,不可否认的是,出现过一些市场上非常畅销的图书,在大众文艺类图书领域尤其如此,国外畅销的图书在中国翻译出版后同样能进入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但是有些领域的国外版权图书,如教育类尤其是语言学习类图书,适当的本土化工作则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9月1日,中国出版集团宣布在香港注册的中国出版国际公司成立,对集团所属的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在海外建立的代表处、公司、连锁书店等海外机构全面整合运作,提高中文图书和中国内容的外文图书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相似文献   

14.
新工种:图书出版经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纪行业,是指为促成他人交易而进行居间、信息服务以及委托代理等活动的行业,经纪人是实施经纪行为的主体。图书出版经纪人是图书著作者与出版者之间、为图书著作者出版图书提供中介服务的中间人,图书出版经纪人是图书市场营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书出版经纪人的角色与任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版纪经人是图书市场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一方面他们沟通国内出版市场以及发行市场,其对图书出版操作的熟练和对市场的灵敏感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图书资源,  相似文献   

15.
周丹 《编辑学刊》2021,(3):91-95
20世纪20年代被西方世界称为"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这是一个经济、文化持续繁荣的时期,它所涵盖的激动人心的事件数不胜数,因此,也被称为"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便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应运而生的.文章通过回溯100年前,即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图书出版,主要是音乐图书出版的状况,希望为音乐图书出版的未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文图书采访是高校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文图书的采访质量不仅取决于采访人员的素质和主观能动性,而且受制于客观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出版信息、出版质量、采购方式以及学校学科变化等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客观因素对中文图书采访影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激发我国图书出版业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导致了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的外部性现象,使得我国有限的图书出版资源的配置效率较低,影响着我国图书出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拟从经济学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刻的剖析,揭示其对我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负面效应,并提出相应的矫正思路。  相似文献   

18.
美国各类图书出版趋势分析□尤建忠美国图书出版业在世界图书出版业的地位举足轻重。自本世纪90年代初起,一直稳居世界图书出版的霸主地位。1993年美国的图书市场销售额为225亿美元,占世界图书市场总销售额6972亿美元的3227%。据最新数据统计,1...  相似文献   

19.
1集团概况 法国阿歇特图书集团(Hachette Livre)目前隶属于法国传媒巨头拉加代尔集团(Lagardère SCA),是欧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的大众及教育类图书出版集团.集团总部设在巴黎,在世界30多个国家都有出版业务,拥有上百家出版社,出版语言多达12种,以法语、英语和西班牙语为主,出版种类覆盖所有大众图书,如小说、随笔、口袋书、青少年读物、漫画、旅游图书、教育用书、生活图书、字典、百科全书等.阿歇特图书集团在法国占据98%的字典出版市场、82%的教科书出版市场和60%的图书发行市场,在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的图书出版市场排名第一,在美国排名第五.集团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以国际化为主要发展战略,以多样性、自主性和竞争性为主要经营理念,收购和兼并了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多家著名大型出版社,成为世界大众图书出版市场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出版的发展,跨越传统、网络及无线通信平台的全媒体出版方式日渐升温,成为图书出版的发展趋势。3月26日,作家出版社与中文在线联手,将目前已被翻译成36种语言,在世界各国热销的以印度社会为背景的畅销小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全球全媒体——同时采用传统图书、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机阅读平台等出版方式同步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