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基础上的一种崭新的企业制度。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高校校办科技企业的发展,必须发挥高校科技、人才、信息等优势,改革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使高校校办科技企业逐步纳入现代企业制度的轨道。(一)事企分开,投资主体多元化1.高校校办科技企业过去大多数属学校独资企业。这种投资主体的属性使总体属于事业单位的高校无法摆脱对企业进行事业化管理的模式和行政的…  相似文献   

2.
施金南 《科技通报》1995,11(5):310-314
提出了高校校办产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建立相对独立的管理系统,实行高校事业与产业分轨发展的体制;建立校办产业产权运行的主体,并进行校办企业的重组及其公司改革.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与人才的优势,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化和校办产业科技化,构建校办产业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郭跃  王月 《金秋科苑》2010,(20):212-212
我国高校现有的体制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较为薄弱。在校办企业的产权关系模糊的情况下实施改制,容易发生国有资产流失。防范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做好高校校办企业的清产核资、产权界定、登记等这些基础工作。相关部门和高校自身也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承担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浅议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高校校办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校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产权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提出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现有企业,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等措施来促进校办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以规范和完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为核心的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1)企业产权关系明晰;(2)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3)投资者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权利,并以投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4)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高校的校办科技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中的一员,是市场经济中的独立法人实体,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高校校办科技企业,…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办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常见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办企业正沿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思路进行改制,在校企改制过程中,要防止通过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应收账款以入企业存货等渠道致使校办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7.
自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期间从中央到地方,按照《公司法》及相关法规,采取种种措施,开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校办科技企业,成长于高校教育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之中,明显地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校办科技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企业,从转机建制的理论到实践似乎都陷入比社会企业更困难的境地。人们不禁要问:校办科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究竟难在哪里?一、校办科技企业建制难点分析校办科技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依赖于一…  相似文献   

8.
《研究与发展管理》1997年第5期刊载了天津大学田瑞芬、孙紫玲、王丽茹《高校科技企业“产权清晰”问题刍议》(以下简称《刍议》)一文。该文对如何明确高校科技企业产权提出了基本看法。笔者认为,《刍议》提出的一些基本看法有违中国现行法律,愿在此与田瑞芬等同志商榷。(一)关于名义上是学校与校外资金合资,实际上学校未投资,校外资金提供注册后即抽走,经营资金是由某些个人筹集的校办企业的产权《刍议》认为:应承认这类企业虚假合资的既成事实;这类企业的所有权应为实际投资的某些个人,但学校的“学校名义”作为无形资产应转…  相似文献   

9.
一、高等院校科技型校办企业成长的战略分析 1.实施技术创新是高校科技型校办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 在我国高等院校中,科技型校办企业是由高校在职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的企业。对许多科技型校办企业而言,它们的创立就是以一项新技术的发明或应用为前提的。当他们所拥有的新技术在大多数企业中发生技术扩散后,该技术便不能再为它们带来超额利润了。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科技型校办企业的发展分成四个生命周期: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  相似文献   

10.
一、改革开放给我国各项事业带来了生机,也把大学的校办产业引上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1年,北京高校272家校办企业创造的产值超过8亿元,上交国家税金近4000万元。相对于1990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上长了89%和150%。仅北京市属高校的75家校办企业1991年一年就创造产值近1.4亿元,这个数字和1991年市财政拨给市属高校的全部事业费大致相当。同时,高校产业走向世界的路子也正在一步步打开。1990年,北京高校校办企业创汇6万美元,1991年这个数字跃升为473.8万美元。这些惊人的变化是由于高校高科技企业的崛起促成的。1991年,北京有15家校办企业的产值超过1000万元,其中有10家是科技企业。这充分说明高校的科技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拥有自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产权问题严重阻碍着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进行产权制度创新既要考虑科技企业的特殊性,又要考虑高校的特殊情况。要本着产权明晰、服务教学、兼顾利益等原则进行。在具体改革过程中,要明确各方的权责关系,做好清产核资、建立有效退出机制、保护知识产权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有着二元性,即可以同时促进和抑制技术创新行为的产生,因此合理的制度安排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嵌入式代理理论认为行为者能够对社会产生能动的反作用,从而改变其所处制度环境中的制度安排。为了解决在多重制度影响下,企业如何通过制度来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合法性困境,本文从微观制度视角出发,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分析组织所处制度环境中的市场逻辑、专业逻辑、合作逻辑、社区逻辑、管制机构逻辑和家族逻辑,发现对企业技术创新合法性有着不同的影响和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多重制度逻辑下企业技术创新合法性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以及企业所在城市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考察普惠化制度安排和选择性直接支持对企业研发绩效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创新治理效应。研究发现:(1)与选择性直接支持相比,普惠化制度安排能够更精准地促进企业高质量研发产出,且其创新促进作用更持久;(2)政府参与创新的两种方式对企业高质量研发产出存在协同促进作用;(3)普惠化制度安排能够缓解不完善的市场化环境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负面影响,而选择性直接支持的创新促进作用在较高的市场化水平下才能充分实现;(4)普惠化制度安排对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研发绩效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选择性直接支持的政策效果在成长期企业中更显著。政府应在进一步优化现有选择性、差异化直接支持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功能性、普惠化的制度安排推动国家创新治理体系完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14.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产权服务创新驱动的生力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紧紧抓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个“牛鼻子”。自主知识产权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重要体现,“抓高新技术企业”的重点应该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抓手,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需要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的支撑,文章基于问卷调研和现场走访,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产权在管理与服务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包括知识产权制度存缺陷、管理部门履行职能和服务不到位、中介服务机构综合能力弱、政策的合力有待提升等,从而认为应该从管理与服务的供给的主体出发,通过提升外部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水平管理与服务,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创新驱动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小型科技企业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社会,影响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知识产权。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现状不能令人满意.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6.
赵付春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79-1583
提出企业微创新是一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普遍涌现的创新思维,但目前理论分析十分缺乏。基于现有创新理论和微创新实践,对"微创新"概念做出了界定,提出其具有渐进式、开放式、草根性和辅助性四个特征。在企业如何进行微创新管理方面,提出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需要关注雇佣观念、控制干预、创新支持、产权保护和创新平衡五个方面,使微创新成为企业研发体系的有机的组织部分。对小微企业来说,需要重点关注发展方向和被模仿的问题,提升微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民营OEM代工企业的融资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股权融资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影响较大、债权融资安排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影响较小的结论.并建议我国民营OEM代工企业应尽可能采用股权融资安排方式,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增强我国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价值链与大学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产业关系已经从传统的产学分工模式演变为产学合作模式,并使得创新价值链浮现出来。因为生产组织,目标、行为方式、组织结构、价值评判以及研究取向等方面的不同,大学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价值链中的核心功能定位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必然会发展技术转移。大学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在大学和企业之间形成合理界面。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本文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出发,利用2008-2017年国有企业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改变并未对创新绩效产生明显影响,而非国有股东委派董监高明显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创新绩效;(2)基于现金持有视角,非国有股东参股和委派代表均能提高国有企业现金持有对创新活动的投入意愿;(3)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创新绩效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影响。最后,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志泉 《软科学》2004,18(5):47-51
企业联盟作为企业间合作博弈战略,是“市场———准市场组织———企业”三分析框架的产物,与外部一体化的市场安排相比,企业联盟是一种“组织化市场”;与内部一体化的层级制度安排相比,企业联盟是一种“市场化组织”。企业联盟与企业集团连接纽带、法律地位、经营目标等方面形貌相似,极易对之发生认识上的偏差,但二者具有实质的差别。中国企业集团化面临着产权模糊、行政干预等现实障碍。中国企业应转变战略视角,以联盟而非以集团化作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首选。但作为企业间的契约结合与股权结合形式,联盟应时刻警惕其与“共谋垄断”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