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6年11月13日,《京华时报》宣布从2017年1月1日起休刊,与此同时保留了《京华时报》新媒体业务;此后的两天,《东方早报》宣布于2017年1月1日起停刊,所有员工整体转入澎湃新闻网.越来越多传统纸媒的关停和媒体人的离职,让不断鼓吹"纸媒消亡"的悲观主义者一路高唱,传统纸媒转型势在必行.2017年,从"两微一端"到"三微一端",这一对微平台提法的细微变化,不仅显示出新媒体时代极快的更新频率,更表明传统纸媒已加入微平台这一战场,传统纸媒发展自身微平台已是大势所趋,如何提升微平台的传播力也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
2016年11月,《京华时报》在官方微博中宣布,过去几年来,由于新媒体的冲击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报纸身陷困境,亏损严重,突围未果,该报主管主办单位将变更为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并于2017年1月1日休刊.之后又有消息称,《京华时报》于2017年1月1日起不再出纸质版,全面转型新媒体.  相似文献   

3.
2014年起,国内众多老牌报纸相继休刊.2014年初,《新闻晚报》休刊.2015年,《杂文报》《生活新报》《上海商报》等报纸休刊.2016年初,杭州两大都市类报刊《今日早报》《都市周报》同日休刊.2017年1月1日起,《京华时报》纸质版也退出历史舞台,仅保留新媒体业务.除此之外,极具代表性的时尚杂志《外滩画报》《瑞丽时尚先锋》等也相继宣布停刊.  相似文献   

4.
李洪洋 《传媒》2013,(2):23-26
互联网高速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时间,创新、突围、转型、变革成为纸媒相互传递、呼唤的热词。与其凄凄哀哀地"等死",不如大胆地探索出一条新路。何谓"云报纸"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在京举行了"云报纸"全球首发仪式,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员80多人参加仪式,《京华时报》成为第一家将图片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  相似文献   

5.
《传媒》2006,(11):36-37
京城报业龙头老大 2006年《京华时报》一改京城传统的新闻理念,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还原,办出了让读者有阅读快感的、纯粹的新闻纸。《京华时报》的广告版面营业额每年以亿元的速度快速增长,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京华时报》2006年上半年进入全国报纸前5名。《京华时报》坚持稳定,持续,良性增长的经营理念,始终保持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品位,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再创奇迹。  相似文献   

6.
2012年5月17日,《京华时报》云报纸正式亮相。这种称之为“第一次将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的媒体.标志着全新的云媒体时代正式到来。”近期,《南京晨报》也发布消息称,将推出首张全媒体报纸,把新媒体元素融入到报纸中,移动电视、网络、手机、视频、微博等新媒体功能都将在报纸上生成。  相似文献   

7.
禹建强 《青年记者》2003,(12):12-14
2001年5月,由中国最权威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和上市公司北大青鸟联手推出的报业新秀《京华时报》强势杀入北京报业市场。在一年之内,《京华时报》在全国报刊广告收入排名中位列16,2002年全年广告经营额达到3.5亿。《京华时报》被称为北京报业  相似文献   

8.
2014年对中国报业来说似乎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1月1日,创刊于1999年的《新闻晚报》休刊;而原本属于日报的《国际金融报》,也自1月6日起由日报改为周报。两起事件相隔10天不到,再度引发业界关于纸媒生存周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京华时报》魔鬼发行之关键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军波 《传媒》2003,(12):44-45
生于2001年5月28日的《京华时报》在竞争激烈的京城报业市场中以黑马之势脱颖而出,堪称业界传奇。《京华时报》发行团队——小蓝帽,在短时间内创造了北京早报发行量第一、早报零售量老大、地铁发行量冠军的业绩使《京华时报》的发行成为一种神话,小蓝帽被冠以“魔鬼发行”的美誉而声名鹊起。大树意识 《京华时报》的决策层很清楚:在市场竞争惨烈的环境下,新创办的报纸一开始就应该是一棵参天大树,而不能从一株小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2015,(4):4
<正>去年6月份,手机资讯APP"今日头条"宣布已获得1亿美元C轮融资,融资估值达5亿美元,引发了整个传媒行业的震动。首先燃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版权之战,暴露中国网络版权缺乏管理和规范的现状。《广州日报》《新京报》《京华时报》等多家纸媒以及搜狐、地方新闻网站等纷纷起诉"今日头条"的侵权行为,索要赔偿。此后,网络侵  相似文献   

11.
4年前的2016年12月31日,《京华时报》在头版头条刊登楷体字的"致读者":《我们只是转身我们不会离去》.次日,2017年元旦,这份虽仅出版15年却知名度很高的纸质都市报消失于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宋守山 《青年记者》2017,(31):40-42
2017年国庆期间,不止一份报纸休刊,即使不休刊,不少报纸的内容也平淡无奇,广告稀稀落落,不复此前盛况.这似乎契合当下的纸媒处境,201 7年,虽然邱兵那篇《报纸还没有资格死》言犹在耳,但《东方早报》《京华时报》等还是以休刊而告终.  相似文献   

13.
张丽平 《传媒》2018,(2):32-33
2012年以来,我国报纸广告降幅不断创下新低,2016年更是出现报纸"休刊潮",2017年1月1日,一批有影响力的报纸,如《京华时报》《东方早报》等纷纷停刊,《中国青年报》也宣布周六、周日将不再出版纸质报纸.有部分报人认为,如今报社一年的利润还不够支付一线城市的一套房款,满是悲情和无奈.创新变革已成为报纸生存的唯一希望,面对广告下滑,报纸广告的创意变革成为目前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新闻导刊》2008,(2):56
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北京晚报》发行总量仍居北京都市报市场首位,而发行总量位列第二的《京华时报》则在早报零售市场上略胜一筹,占到70%以上份额。《京华时报》、《北京晚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4家报纸发行量和广告份额均占到市场总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明天,《京华时报》将不再用白纸黑字为您记录昨天.但《京华时报》的白屏黑字,将继续与您为伴. 2017年元旦,《京华时报》纸质版将休刊.同时,京华网、京华圈、京华微博、微信以及系列公号组成的《京华时报》新媒体矩阵,将为您即时推送新闻、资讯,为您更快地链接昨天、今天和明天,和您一起更多地与亲友分享,与陌生人碰撞. 《京华时报》的温度,仍然在您的手里,和您一起度过冬天,走进新的一年.就像过去的15年那样.  相似文献   

16.
<正> 新生的《京华时报》在竞争激烈的京城报业市场中以黑马之势脱颖而出,堪称业界传奇。《京华时报》发行团队——小蓝帽,在短短时间内创造了北京早报发行量第一,早报零售量第一,地铁发行量第一的业绩,使《京华时报》的发行成为一种神话。骁勇善战的小蓝帽被冠以“魔鬼发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新媒体浪潮席卷而来,移动传媒的快速发展在改变人们通讯方式的同时,也掀起了一场新闻传播的革命.在所有传统媒体中,报业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尤其是2017年1月1日起《东方早报》《京华时报》一南一北两大有影响力的报纸停止纸质版的出版,而转战新媒体战场,在让传统报业报人唏嘘的同时,更感到凉风阵阵.难道报业的寒冬真的到来了吗?报纸真的要消亡了吗?  相似文献   

18.
徐颉 《传媒》2010,(6):27-29
2010年的5月28日,<京华时报>创刊九周年.单日204版、3000余万元广告刊登额创下历史记录.经历了报业混战、网络崛起、报业拐点和金融危机后的<京华时报>似乎没有"报业冬天",用京华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吴海民的话说,他们重新认识传统报业的价值和优势,探索和确立网络时代都市报的竞争优势,通过谋求更大的市场地位、筹划京华传媒集团和启动上市等策略,再造纸媒.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实践》2011,(10):33-33
据《北京日报》9月5日报道,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京华时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报业集团主办的《新京报》从即日起变更为北京市主管主办。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份京华时报对农夫山泉有关“产品标准”的使用进行了跟踪式新闻报道,双方因此展开了舆论大战,农夫山泉方面称《京华时报》这样的报道方式是一种“舆论暴力”.本文将通过对《京华时报》对这一新闻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媒体舆论监督的合理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