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婧婷  邓娟  闫妍  吴菁 《科教导刊》2021,(3):174-176
目的:对军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评价干预对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效果.方法:"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积极心理学内容,课程开展期间学生持续2周每日自主记下当天发生的3件让其感到幸福的事情.干预前后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某军校护理学专业三年级36名学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进行两次测量.结果:干预前后学生的积极态度有明显差异(t=-2.172,p=0.037),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态度无明显差异.结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有效提升了军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2.
幸福感的研究一开始就具有两种倾向:以快乐论为哲学基础的主观幸福感和以实现论为哲学基础的心理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过去一段时间幸福感测量的主流理论,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的出现和发展动摇了主观幸福感的垄断地位,使得当前幸福感的研究由侧重主观体验和感受向追求自我实现以及社会存在价值对人存在价值的意义转变.幸福感研究一直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主题,幸福感研究的上述趋势促进了积极心理学从关注情感体验的幸福观向关注人生丰盈蓬勃发展的幸福观转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行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通识课教学效果。方法20名选修大学生为实验组,匹配20名大学生为控制组,以实验组主观幸福感数据变化和课堂教学评价为教学效果评估指标。结果实验组主观幸福感量表各维度在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显著(P<0.05),课堂教学评价各维度均分高于4.00(1—5评分)。结论本通识课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行动体验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1.积极心理学中对主观幸福感的阐述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主张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是帮助人们走向幸福的一门科学.从个体自身的发展来看,积极心理学的价值意义体现在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使个体学会并保持乐观及使个体形成积极人格.主观幸福感指的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双重属性:以认知促进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以提升主观幸福感为目标的情感培养。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阐述了该课程的双重属性,是对积极心理学课程进行定位的粗浅尝试。  相似文献   

6.
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SCL-90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得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惧因子方面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他们在总体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水平较高、消极情感较低;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起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干预实验对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影响,以乐山某中学初一学生为实验对象,通过三次干预实验:讲解主观幸福感相关知识,开展以"寻找幸福"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和个别咨询,采用不同的干预方式对初一年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干预。结果是实验班后测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得分与实验班前测存在显著差异,而控制班前后测无显著差异。幸福感的干预实验可以提高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由于种种原因,大学新生在完成个人角色转变以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主观幸福感较低。相关工作者应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和焦虑水平进行干预,以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使大学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9.
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价,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立足于积极情感,是不同于过去心理学研究的全新视角。开展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对丰富正处于发展中的积极心理学,以及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大学生的自我保健,从而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观幸福感体验不足是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果,也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学生工作的成效。心理弹性是由逆境激发出来的潜能和建设性力量,它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人的发展。作为反映个体积极应对逆境的良好指标,心理弹性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心理学领域的关注。本文探讨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通过培养高校辅导员积极的心理认知、人格品质、情感体验及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弹性,促进高校辅导员群体的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干预实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否有影响,为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验班、控制班前后测的实验设计,用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评定。干预实验是以讲座方式向被试讲解主观幸福感有关知识,并开展主题为"获得幸福,美好生活"的团体辅导活动和个别心理咨询。结果:实验班总体幸福感量表后测得分与前测存在显著差异,而控制班前后测无显著差异。结论:干预实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改变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文章介绍了主观幸福感的含义,重点分析了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概况,介绍了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积极心理学中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激发人性中积极乐观的一面来提高人的体验、幸福感和满足感。语文教学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采用"说学做"教学,可以让大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增加主观体验、幸福感和快乐感。本文主要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并由此提出了可行的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大学语文课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华玲 《现代企业教育》2010,(12):203-204
本文在介绍主观幸福观的定义、结构和特点的基础上,回顾了主观幸福感的测评工具,重点剖析了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人格因素。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向性与幸福感及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有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稳定外向型人格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其次是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人格,幸福感水平最低的是不稳定内向型人格。  相似文献   

15.
基于积极心理学原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中,选取某高校大一新生分别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近两个月、以积极心理学原理指导的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做干预。研究结果表明,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增强大学生生活幸福感及促进大学发展性心理问题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的兴起掀起一场“幸福革命”。感恩是一种道德情感,是道德的“晴雨表”、“原动力”和“强化物”。感恩与自豪、希望、受鼓舞的、宽容、兴奋等积极情绪存在正相关关系,处于感恩心境的人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较多的亲社会行为。感恩练习作为积极心理干预手段,有助于个体构建持续的生理、智力以及人际资源,提高个体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作用,不仅能够促使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主观幸福感以及积极态度,而且有利于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发展潜力进行有效挖掘。文章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理念、诚信教育思路以及诚信教育方法的转变,对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价值和大学生诚信教育成效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程族桁 《成才之路》2023,(12):33-36
本研究采取线索取样,选取广西某大学46名贫困大学生,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23名)和对照组(23名),对干预组进行10次积极心理干预,对照组保持常态,在干预前、后及3个月后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测量。重复测方差分析表明,实验组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韧性、乐观维度的时间效应和组别效应均存在交互作用,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维度的时间效应与组别效应均存在交互作用,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探讨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辅导可以有效增加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在自我领导与主观幸福感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硕士研究生自我领导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假设。通过对广州5所高校466名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硕士研究生自我领导的七个维度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自我领导与其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建设性思维模式、自我奖励与积极情感、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度较高;自我惩罚与主观幸福感、总体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呈低度负相关。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自我领导水平,增进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为了考察父母情感温暖对初中随迁子女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的父亲情感温暖分量表、母亲情感温暖分量表及积极心理品质评价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深圳市某所初中241名随迁子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与随迁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亦与其积极心理品质有显著正相关,随迁子女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其主观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2)积极心理品质在随迁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与其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