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我是一名数学教师,与数学课打了近二十年的交道,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却 让我过了一把作文课“瘾”。 这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年,我教三年级数学,教同一个班语文课的王老师家里有事,请假一周,当时因为学校人手紧张,没有办法安排代课老师,只好由我一个人“包班”。说是“包班”,其实是把语文课也上成了数学课。  相似文献   

2.
已经是中年人的曹先生,至今不能忘怀中学时代的数学老师。“文老师”,是我中学时的同学们送给一个姓周的数学老师的雅号。说起这个名字,还有一段佳话。高中时换了一个新数学老师,姓周,他的第一节课就令人难忘:“我20年前教过数学,后来学业荒疏了;今天是再作冯妇,重操旧业。听说贵班数学尖子多,我不知能否胜任,所以今天不胜惶恐。”有个同学提议,干脆叫他“文学数学老师”,这个雅号不久又被大家进一步简化为“文老师”。“文老师”名如其人,他上数学课时,你如果不经意地走过教室,可能会认为是在上语文课。例如抽某同学上台在…  相似文献   

3.
三年前,我被校长找去谈话,要我由语文改教数学,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为其时我的语文课教得顺风顺水,几次被区里评为语文学科带头人,几次代表学校参加区里、市里语文教学基本功大赛,学校再缺数学老师,也不会让我改。偏偏校长让我改教数学,最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因为你语文课教得好,说明你性格要强,肯钻,这些也同样能促使你成为数学学...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难上,是总体而言。譬如古文,很多老师反而觉得比较好上。为什么?原因在于学生不懂,教师有东西可讲,有“知识”可传授,教学内容比较明确的现代文难教,主要问题也就在这里。一篇课文,究竟教什么,重点在哪里,往往是见仁见智,很难有一致意见。假如我们把语文和数学做一比较,这个问题就更清楚。数学有着非常严密的知识系统和十分清楚的由浅入深的层次结构。数学老师每上一个  相似文献   

5.
一、学习数学的三点体会大家都是数学老师,我也当过数学老师。我觉得,要想教好数学,就必须学习,不断地学习。如果老师对数学一知半解,肯定用什么教学法也教不好。所以,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对于数学,我有这么几个感觉:1.力量感。即感到数学很有力量。什么是力量呢?就是说你多学一二节课,就会感到你的能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方说,在小学里,那种很难的应用题,现在比较少,但是还有很多四则运算的应用题(即用算术法解答的应用题)。有的应用题,学生拿回去,自己不会,家长也不会,解起来很困难。到后来,学了代数,列个方程…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2006,(11):36-39
我的烦恼 不会想像怎么办? 语老师说写好作要有想像力,数学老师说分析题目要会思考,美术老师说画画要会想像……唉!一提到想像两个字我就发愁。我的头脑比较笨,同学们都笑话我是“猪八戒”。可猪八戒的脑子也比我的活络,我想我连猪八戒都不如呢。奶奶说是我小时候得过一次病,打了很多针,把脑子打坏了。现在,到六年级了,我很着急,特别是到写作的时候,我不会想像,不会试用新词语,不会打开思路,写不出新颖有趣的章……看来上重点中学是没有什么指望了。老师,请您告诉我,怎样才有提高想像力呢?  相似文献   

7.
偏科的原因     
罗雄 《师道》2003,(6):57
我一直搞不懂自己为什么从小只会读语文,不会读数学,直到一个深秋的夜晚,我和几位同事聊起自己儿时的老师时,才隐隐地觉得自己偏科似乎和我的老师有些关系。记得我刚读一年级时,教我数学的老师姓罗,是个退伍军人,高而壮的个子,一脸的威严。第二天,学的是写数字2,才拿过一天笔的我,握着铅笔竟如握着孙悟空的千钧棒,沉重得不听使唤,手心都攥出汗了,也写不好这个弯()。我的同桌很聪明,他用一把尺子比着先写一横,再写一撇,再写一横,就成了“Z”。我也如法炮制,数学老师不知何时站在我身边,看见了我的“Z”字,就用他有…  相似文献   

8.
曾经听到一个真实的笑话:一个科班出身的数学老师,因为学生总反映听不懂,且所教班级数学成绩不理想,于是校长忍痛割爱,让他去教体育;结果学生又反映,他上的体育课一点意思也没有,什么也不会;最后校长无可奈何,决定让他去教语文,并告诫他说:你如果连语文也教不好,我看你这个老师就别当了。这个笑话够冷的,也让所有为语文教学勤奋耕耘、不懈探索的教师感叹和伤心:一堂语文课好上吗?它的内存需多大?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和往常一样,穿得整整齐齐地来到学校。今天天气不大好,灰灰的,更奇怪的是,我眼皮一直在跳。我心里想,不好,今天肯定有不好的事要发生。上完早读课,做完操,过了一会儿,“叮铃铃”上课了,只见数学老师抱着一叠卷子,匆匆地跑进我们教室,对我们说:“今天第一节课要给你们做一张练习卷。”我们全班的眼神全呆了,教室里像往油锅里撒了一把盐,“炸巴炸巴”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太好了!”有的说:“这次我肯定考不好,回去就等着一顿批吧。”又有的说:“这卷子会不会很难?”数学老师大声说:“都别说了,时间很紧!”数学老师把卷子发了下来,我…  相似文献   

10.
“有不识字的文盲,没有不会算数的算盲”,这是租祖辈辈传下来的俗语。这俗语是有道理的,你到农村看一看,那些几乎目不识丁的老农有几个不会加减乘除的?他们没有上过数学课,也没有数学老师教过他们,可他们会算,是什么原因?答案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生活,是生活教会了他们,是实践教会了他们。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学校数学教育的反思。我们的学生从呀呀学语起,父母就对他们进行有关数的教育,到幼儿大班,一般孩子就能认得数字,进入小学一年级后,每周要上5-6节的数学课.还要跟上大量的辅导和练习,结果却是越教不会数学的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高一(8)班上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本来是数学课,数学老师董老师因临时有事和我调课。当我告诉学生本节课要上历史时,部分学生“哗”的一下高兴起来,只听见有个叫A的学生说:“上历史好,数学太烦了,怕得很……永远不上数学课就好了。”听到学生对数学的抱怨,身为班主任的我当时就在想:数学可是高考拉分的关键啊,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害怕数学呢?难道是数学老师教得不好?  相似文献   

12.
在前不久举行的“让我们更好地相处”主题班会上,我设计了一个“与班主任对话”栏目。“对话”中,一个女同学向我提出:“老师,在初中一次考试后,我向数学老师请教我的数学成绩为什么不好,没想到他却回了一句‘在我的印象中,你的数学成绩从来就没好过’,我听后十分难过。请问,您怎么看这件事?”我愣了一下,一是没  相似文献   

13.
请给我信任     
小笛姐姐:我不知道该从哪里向你诉说我的苦恼。印象当中,苦恼可能是从数学老师教我们班开始的。数学老师是个风趣幽默的人,他上课一点也不枯燥,我越来越喜欢上数学课。当然,数学老师对我很好,对我的求教是有问必答。我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有两次,还坐上了班级的第一把交椅。谁知,这招来了同学们的议论,他们说:“数学老师偏心眼,考得不好才怪呢!”“包庇出来的成绩,有什么意思!”“肯定是她作了弊!”面对种种流言蜚语,我害怕了。我不知道该如何让他们相信自己,为了不招来非议,有时候数学考试,我会做的题目都故意不做。可…  相似文献   

14.
高三数学复习是师生既紧张又兴奋的一件事,但是,多年来,人们研究怎样教的多,而研究怎样学的少.从而也就形成了高三数学复习“教师累,学生苦,效果差”的局面.要改变高三数学复习的这种局面,就必须在研究怎样教的同时,加强怎样学的研究.要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如:夯实基础和提高能力的问  相似文献   

15.
王前凤 《学语文》2005,(6):56-5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怎样做的事。就应当怎样教。譬如游水的事,应当到池沼里学习。不应当在课堂上教授。倘若只管课堂的教授。而不去学习。即使学习好几年,恐怕一到池里,仍不免要沉下去的。”陶老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为此,近几年。我尝试了一种“读”“写”并行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吴静 《辅导员》2009,(10):7-7
如何让语文课兴味盎然,令学生听起来“有劲”,语文课欲“开”学生之“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到底怎样才算是上出了语文课的独特味道?笔者认为:返璞归真,简简单单地教,扎扎实实地学。语文课堂上,把课上真、上实、上美,必定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堂“味道”纯正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女孩子,自然喜欢跟妈妈交往了,可见了爸爸就像老鼠见了猫———溜边走。不过爸爸和一起学拼音的情景,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在上一年级时,我经常把“d”写成“b”,把“p”写成“q”……每天,妈妈一回家就教我练习读写拼音。一天晚上,妈妈正教我辨别“b”与“d”的读音与写法时,爸爸也来凑热闹。妈妈说:“你教吧,看看你会不会拼音!”爸爸说:“我不会,还是你教冬冬吧!”妈妈说:“都什么年代啦,还不会拼音,不会应该学呀!”“我学,我学,我现在就学!”爸爸苦着脸说。这时,妈妈又让我把声母写一遍。我把“zh”右边的“…  相似文献   

18.
今天,数学老师出差,由语文老师来代课。我原以为语文老师肯定会把数学课改成语文课。没想到老师宣布要给我们上一节数学活动课。老师见我们怀疑的样子,认真地说:“看样子,你们不太相信老师能上数学课。确实,老师数学不是太好,有个问题先要请大家帮忙。”我们听了,认真地说:“老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引言:不识庐山真面目——语文课到底怎么上? 一个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邀请我去讲课。一上课,老师们就提出了最关心也是最核心的问题“语文课到底怎样上?”这些老师都是教学骨干,肯钻研,善思考,有个性,似乎不应该问这样的问题。都是骨干老师,难道连课都不会上?但冷静想想,到底又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