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科学》2014,(8)
探讨新生代雇员的人-组织价值观匹配对情感承诺的影响机制,尤其探讨内职业成功在该机制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自我增强"、"变化开放性"维度上的人-组织价值观匹配对内职业成功、情感承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内职业成功中介以上两维度上人-组织匹配与情感承诺的关系;(3)"保守"维度人-组织价值观匹配的预测作用和中介关系均未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研究考虑"需求-供给"的科技人才匹配方法。基于组织和人才的两个角度,从"需求-供给"的角度建立科技人才选择评价体系;提出基于灰色关联度来测算"需求-供给"不确定情况下的签约意愿,用以分析组织和人才的契合程度。案例以某企业10位人才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向关联度均高的人才引进成功机率较大,组织还可以根据关联度数据对现有科技人才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转型与技术创新改革发展新阶段,构建跨功能团队成为组织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路径,开发与培养跨功能团队创造力也因此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内27家中小科技型企业的75个跨功能团队的深入调研,将内隐协调引入个体—组织匹配与跨功能团队创造力关系中,探讨个体—组织匹配对跨功能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并将内部人身份感知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组织匹配度越好、内隐协调水平越高,越容易激发跨功能团队创造力;个体—组织匹配通过内隐协调对跨功能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效果显著;成员内部人身份感知程度越高,内隐协调在个体—组织匹配与跨功能团队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越强。据此,提出了跨功能团队创造力提升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于柔性工作是否有助于员工创造力提升,现有研究存在两种相反的结论。基于人与环境匹配理论,认为柔性工作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取决于员工从工作中获得的心理授权水平;而员工心理授权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组织提供的柔性工作与员工需求之间的匹配。以长三角地区的16家企业256份主管—员工配对数据为样本,运用多项式回归和三维响应面分析,对上述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柔性工作的组织供给与员工需求相匹配时,员工的心理授权比不匹配时更高,进而表现出更多的创造力;且相对于低水平匹配而言,高水平匹配时的员工心理授权与创造力更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个人—组织匹配理论和主动型动机理论,探讨了资质过剩感和个人—组织匹配的耦合对员工主动式创造力的影响机制。通过对3个时点收集的178份员工数据的二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结果发现:与"低资质过剩感—低个人—组织匹配"相比,工作自主性和激活的积极情感在"高资质过剩感—高个人—组织匹配"时更强;与"高资质过剩感—低个人—组织匹配"相比,工作自主性和激活的积极情感在"低资质过剩感—高个人—组织匹配"时更强;总体而言,资质过剩感与个人—组织匹配一致性水平越高,员工的主动型动机越强;工作自主性和激活的积极情感部分中介资质过剩感与个人—组织匹配的交互作用对主动式创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科技人才流动具有其规律性,科技人才的流动与知识的良好匹配相关联,存在知识内容和知识表达的双重匹配。科技人才的流动遵循社会认知匹配的原则,实现共同语言和共同愿景上的双重匹配。科技人才的流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刚性流动,通过多种类型的柔性流动突破科技人才工作地点和组织的界限,从更广的范围配置科技人才资源。从发展科技人才中介组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构建科技人才信息库及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科技人才流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生代员工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如何管理新生代员工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构建了新生代企业员工认知重塑与离职倾向关系的理论学习模型,通过问卷设计调查的方法,收集了200份新生代员工的数据,用SPSS 22.0对调查回收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关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认知重塑能够显著降低新生代员工的离职倾向,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部分中介于认知重塑对离职倾向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组织匹配:三维模型的验证及其与个体结果变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震  王萍 《科技与管理》2009,11(5):67-70
针对国内有关人-组织匹配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的状况,研究通过对6家高科技企业157名员工开展的问卷调查,探讨了人-组织匹配的结构及其与工作投入、组织公民行为和组织承诺的关系。结果验证了人-组织匹配三维模型在中国管理情境下的适用性,并发现人-组织匹配程度对员工的工作投入、组织公民行为和组织承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一致性匹配对员工在工作和组织方面的态度和行为都有显著影响,要求-能力和需求-供给匹配对员工的工作相关表现有较强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9.
论高校科技人才激励环境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校科技人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其创造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激励环境的作用。本文从影响高校科技人才的激励环境角度出发,结合激励环境对科技人才影响的作用机理,提出高校科技人才的激励环境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为基础,分析了新生代员工(即所谓的"80后"、"90后"员工)的工作连结在主动性人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在自恋型人格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通过在2个时间点发放问卷,最终收到来自15家企业的204份有效配对问卷.实证结果表明,新生代员工主动性人...  相似文献   

11.
王帮俊  杨东涛 《软科学》2014,(1):106-109
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新生代农民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量表调查方式,对组织认同、工作嵌入及其对工作绩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认同中对工作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对工作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认同对工作嵌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的匹配维度在组织认同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中289位新员工为样本,综合运用组态思维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整合组织、领导与员工等三个层面的五个条件,探索影响新员工创造力的因果复杂机制。研究发现:(1)单一层面的单个条件并不构成产生新员工高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高组织创新支持氛围在产生新员工高创造力上起着较为普遍的作用;(2)新员工高创造力的激活机制分为三条路径:即闭合式领导主导型、开放式领导主导型以及双元式领导主导型。其中,第一条路径指高闭合式领导与高组织创新支持氛围的联动匹配,第二条路径指高开放式领导与高组织创新支持氛围的联动匹配,第三条路径指高开放式领导、高闭合式领导、高组织包容氛围和高组织创新支持氛围的联动匹配;(3)较之闭合式领导主导型和开放式领导主导型,双元式领导主导型更可能有效地激活新员工高创造力;(4)抑制新员工高创造力的原因尚不明确,且与激活新员工高创造力的驱动机制存在非对称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期望匹配度对个体效能变量的影响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勉  张德  于丹 《预测》2003,22(4):16-21,15
人-组织匹配的观点被用来解释个体效能变量,期望匹配度被作为衡量人-组织匹配的指标。研究以来自西安的742名企业雇员为样本,主要发现期望匹配度对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度和离职意向存在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组织匹配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人-组织匹配研究中的两个主要理论模型、人-组织匹配的类型及其相应的测量方法以及计算实际匹配的方法.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点以及可能存在的缺点.最后,提出在未来的人-组织匹配研究中的研究方法的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5.
库克曲线原理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接触一项新的工作时,其创造力会快速增长,工作的积极性和活力也就随之提升。为了激发和保持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则需通过不断开辟新的工作领域,加强学习交流来保持科技创新能力,这样也就会使科技人才流速加快,则凸现出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流动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加快,技术创新不断,要想跟上时代的节奏,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学习是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企业中实施知识管理,通过制度创新使传统企业迅速向学习型组织进行转化,可以使企业的学习能力巩固和强化,并最终使其成为企业的重要价值观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造力是指科技人才在科学技术领域发现新规律、创造新事物的本领和能力。科技创造力发展的动力机制既包括组织机构、制度、政策、文化构成的外在动力系统,又包括科技人才的动机、需要、兴趣等内在动力系统,是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系统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内在动.力因素包括创造动机、需要、好奇心、兴趣、理想与信念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科技人才的个体创造力是构成组织和国家整体创新的基础。抽样调查了全国31个省级区域和7个全国性学会的5180名科技人才,分析探讨了我国科技人才创造倾向的总体状况以及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等个体因素对我国科技人才创造倾向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创新活动的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组织情境中理解和探究组织创造力受到广泛重视。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整体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但创新动力及其能力仍有待提升。组织创造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有利于增进对组织创造力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和推进企业创新实践。在回顾不同视角组织创造力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影响组织创造力的情境因素进行提炼和分析,主要包括战略导向、领导力、组织学习等方面。总结研究现状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帮助企业认识和利用情境因素来提升组织创造力,从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个人—组织匹配理论、双元学习理论和创造力相关理论,探讨双元型人力资源系统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以3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336名研发人员为调查对象,运用多层线性回归分析法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双元型人力资源系统与员工创造力呈显著正相关;双元学习在双元型人力资源系统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情境分离能力对双元型人力资源系统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显著的强化效应.研究结论不但丰富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视角,对如何在创新过程中开展双元学习和激发员工创造力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