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与科学》2019,(6):101-110
目的:检查落地高度对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跳深动作下肢生物力学和反应性力量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下肢生物力学指标与反应性力量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以及跳深动作的最佳负荷高度。方法:14名男子高水平短跑运动员参与四种落地高度下(0.15m、0.30m、0.45m和0.60m)的跳深动作测试。6台红外高速摄像机和2块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跳深动作的运动学和地面反作用力信号。结果:落地高度显著影响跳深动作的碰撞力和蹬伸阶段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00和0.039),髋关节伸力矩(p=0.038)、踝关节跖屈力矩(p=0.030)和下肢支撑力矩(p=0.010),髋、膝和踝关节离心功率(p均为0.000),平均功率输出(p=0.009),反应力量指数(p=0.006)和反应力量比(p=0.029);落地高度与平均功率输出显著相关,最佳负荷高度为0.465m(R~2=0.117,p=0.037);蹬伸阶段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r=0.816,p=0.000;r=0.927,p=0.000)和平均功率输出(r=0.961,p=0.000;r=0.770,p=0.000)与反应力量指数和反应力量比均显著相关。结论:落地高度显著影响跳深动作的下肢生物力学和反应性力量指标,蹬伸阶段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和平均功率输出与反应性力量指标均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在0.15m~0.60m的落地高度范围内存在实现跳深动作最大平均力学功率输出的最佳负荷高度。建议针对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跳深训练时应该根据个体运动员的最大平均功率输出、反应力量指数和反应力量比等指标确定最佳负荷高度,以实现最佳训练效果并预防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传统力量训练结合Stat.-Coord模式训练对陕西省跆拳道运动员膝、踝关节的力量及踝关节本体感受器感觉特征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跆拳道运动员16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名运动员进行传统的肌肉力量训练,实验组8名运动员除进行传统的肌肉力量训练外,还采用ISDMED2000等速测试系统的Stat.-Coord模式训练进行力量训练。在实验前后分别在60°/s以及240°/s条件下测试2组运动员膝、踝关节的屈/伸肌群的向心/离心峰值力矩、平均功率、做功值以及实验前后踝关节的本体感觉,并对训练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种力量训练方法对于受试运动员的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向心力量均有显著地增加,实验组的力量训练模式对于提高其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不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力量训练方法对于提高运动员踝关节跖/背屈的向心/离心力量具有显著效果,对照组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前后实验组踝关节背屈和跖屈的回复角度差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传统的训练方法对陕西省优秀跆拳道队员的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向心力量有显著性的提高,对踝关节跖/背屈的向心力量有所提高,但是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传统力量训练结合Stat.-Coord模式训练对陕西省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踝关节的向心/离心力量以及踝关节本体感受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Stat.-Coord模式训练最大区别在于该模式增加了解决膝关节屈伸肌群离心力量训练手段不足、踝关节训练负荷不足以及关节活动范围不足的问题,并通过该模式的训练有效改善了膝关节屈伸肌群的离心力量,踝关节跖/背屈肌群的力量,以及踝关节本体感受器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及收缩效应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螺旋CT及体视学研究方法对普通大学生踝关节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进行了较全面的测量分析,同时采用六维测力平台结合表面肌电测量仪测定最大跖屈力,探讨跖屈肌肌肉肌腱形态与收缩效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小腿跖屈肌横断面积、体积和小腿围度与肌肉力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②小腿长、腓肠肌长、比腓肠肌肌腱长与肌力有着明显的相关;比目鱼肌长只与提踵肌力有关;③跟腱长、比跟腱长和腓肠肌肌腱长与肌力之间不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人体测量     
G804.49 20034477青少年跟骨高度与跳跃能力的相关研究=Researchon relationship between height of calcaneus andjumping ability of youngsters[刊,中,A]/段子才,陈佩杰(上海体育学院),西园秀嗣(日本国立鹿屋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27(2).-64-66表3 参8(SJ)青少年//跟骨//高度//跳跃//运动能力//身体形态//研究采用 B 型超声波断层扫描,测量了跟骨高度和跟腱长度,并结合其他形态学指标,分析了它们和跳跃能力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跟骨高度和跳跃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跟腱长和肠肌腱长与跳跃能力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B型超声波断层扫描,测量了跟骨高度和跟腱长度,并结合其他形态学指标,分析了它们和跳跃能力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跟骨高度和跳跃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跟腱长和腓肠肌腱长与跳跃能力的相关不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试静态拉伸训练前、后男性青年排球运动员踝关节跖-背屈动作和落地缓冲动作生物力学参数,分析静态拉伸对踝关节动力学及下肢缓冲特征影响的机制及意义。方法:22名健康男性青年高水平排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36组下肢静态拉伸训练。分别于训练前、12组训练后、24组训练后、36组训练后、停训4周恢复期后测试踝关节跖-背屈动力学和缓冲期下肢及下肢各关节动力学、运动学数据,同步测试小腿后肌群影像学。结果:12组训练后至恢复期踝关节跖-背屈范围增加非常显著(P<0.01),小腿后肌群被动刚度显著降低(P<0.05),二者的增加/降低率%于36组训练后改变最明显(P<0.05),且变化率%之间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训练后小腿后肌群滞后%明显降低(P<0.05),肌腱弹性回缩率%明显升高(P<0.05),且二者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下肢刚度显著降低(P<0.05),髋、膝、踝关节做功均显著增加(P<0.05),训练各阶段踝关节做功贡献度均最大(P<0.05)。结论:静态拉伸训练早期即可通过降低肌肉-肌腱复合体被动刚度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和通过降低滞后而提高肌腱弹性回缩率并保持至恢复期,提示,静态拉伸训练急性期和慢性期均能提高肌肉-肌腱复合体的柔韧性及肌腱的弹性能利用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拉长-缩短周期运动表现。训练后各阶段下肢刚度降低的同时各关节缓冲吸能增加且踝关节是吸能的主要部位,提示,静态拉伸可通过调整缓冲模式、提高关节能量吸收、增效踝关节作用降低排球运动员下肢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模态功能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肌肉力量、本体感觉功能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45名FA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力量训练组(strengh training,ST组,n=22)和多模态功能训练组(multimodal function training,MFT组,n=23)。ST组常规力量训练,MFT组在常规力量力量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和姿势控制训练,康复训练共进行8周,2个训练周期。实验前后分别对2组实验对象患侧踝关节屈、伸、内翻和外翻肌群60°/s和180°/s等动向心收缩相对峰值力矩、本体感觉(踝关节屈、伸、内收和外翻运动感觉功能、腓骨肌反应时)和动态平衡能力(前方得分(A)、后内侧得分(PM)、后外侧得分(PL)和YBT-CS总得分)进行测试。结果:1)2组受试者患侧踝关节60°/s和180°/s等动向心踝关节肌群相对峰值力矩均显著大于实验前(P<0.05),且二者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实验后,ST组本体感觉功能没有显著性改变(P>0.05),MFI组本体感觉各项指标均显著小于实验前(P<0.005,P<0.01,P<0.05),且均显著低于ST组(P<0.05);3)试验后,2组受试者动态平衡各指标均优于实验前(P<0.05,P<0.01),且MFI动态平衡各项指标均优于ST组(P>0.05)。结论:MFT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FAI患者肌力、本体感觉和动态平衡能力,且效果更优于ST组。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究拖重物跑训练手段对短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途中跑阶段的技术特征及下肢环节肌肉力量的影响,深入认识其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和专项力量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对14名男子二级左右水平短跑运动员进行为期8周每周3次6%~10% BM负荷的拖重物跑训练,采用高速摄像分析法、等动肌力测试法分析运动员身体素质;支撑阶段髋、膝、踝关节运动学参数和下肢各环节肌肉力量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1)实验后运动员30m、60m、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等身体素质及专项成绩显著提高;(2)步长、重心水平速度显著性提高,两大腿剪绞平均速度提高、单步时间减少;支撑阶段最小膝、踝角显著降低,角速度提高;(3)髋、膝关节伸/屈肌群PT/BW、AP除膝关节60°/sPT/BW值未见统计学意义,其余各角速度下PT/BW、AP均呈显著性差异,踝关节跖屈肌群各角速度下PT/BW值显著提高,跖屈肌群60°/s速度下AP提高,背屈肌群AP略降低。结论:适宜负荷的拖重物跑训练可显著改善短跑运动员运动素质、提高运动成绩;有利于提高髋关节剪绞-制动力量,使膝、踝关节处于低位超等长"屈蹬"状态;提高了髋、膝关节屈伸肌群快速主动收缩能力及踝关节跖屈肌群退让性快速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两组不同离心训练背景的女性运动员在跳深动作中下肢生物力学的特征及运动表现的差异,探讨长期下肢离心训练是否在预防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方法:招募女性大学生运动员24名,并根据有无离心训练经验将其分为跳跃组(跑跳类田径运动员,n=12)和非跳跃组(游泳运动员,n=12),所有受试者完成优势侧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向心/离心120(°)/s]和40 cm高度跳深动作测试,采集并分析测试动作相关运动学、动力学及表面肌电信号。结果:1)在膝关节等速肌力中,跳跃组表现出更大的膝伸肌离心肌力和膝屈肌向心肌力(P<0.05),但H∶Q无显著性差异。2)在跳深动作中,跳跃组表现出更高的重心腾空高度和更短的动作完成时间(P<0.05)。3)在跳深动作中,跳跃组表现出更小的着地跖屈角,髋、膝、踝关节ROM,膝关节离心功及贡献度,更大的踝关节离心功贡献度和更高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P<0.05),两组运动员着地膝屈角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下肢离心训练能够有效增强膝关节肌肉力量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归纳与演绎等方法,以足部运动中重要而又相对较少受到重视的距骨下关节为研究对象,从距骨下关节的功能解剖结构、运动种类、在下肢运动中的作用和研究距骨下关节运动的方法等角度综述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足部损伤防护和运动鞋研发等提供参考建议。研究认为:距骨下关节承受并传导人体重量,协调踝关节运动,是后足生物力学的中心和足部稳定的重要枢轴结构。其与踝关节、膝关节的协同一致性在人体活动尤其奔跑、跳跃时具有重要意义。协同性缺乏易导致足部以至整个下肢肌肉骨骼的损伤。距下关节功能的丧失,将使跟骨内收、外展活动度减小,踝关节对后足内外翻运动做出代偿,而这种代偿是有限的、非生理性的,对日常的行走功能来说尚可适应,但不能满足运动员对奔跑、跳跃、地面不平等功能运动的特殊要求。因此,了解距下关节的解剖和运动特点有助于认识足踝部隐匿性损伤,正确评价运动员的足踝及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11.
局部肌肉疲劳对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霞  张林  王国祥 《体育科学》2011,31(3):68-73,80
目的:通过分析局部肌肉疲劳前、后踝关节在矢状面内运动的位置觉、肌肉力觉的变化,探讨局部肌肉疲劳对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为踝关节损伤防治和康复训练提供基础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4名无踝关节疾患的受试者为实验对象,踝关节位置觉采用对踝关节跖屈5°的被动定位、被动复位能力进行测试,肌肉力觉采用受试者踝关节对跖屈肌群25%最大等长峰值力矩值的复制能力进行测试;疲劳测试采用60最大等速向心运动模式;对于局部肌肉疲劳前、后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对比,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结果:踝关节的位置觉(VEJPS和AEJPS)和肌肉力觉(RVEFS和RAEFS)在局部肌肉疲劳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最大等速向心运动至局部肌肉疲劳后,踝关节的位置觉均较疲劳前下降;2)最大等速向心运动至局部肌肉疲劳后,踝关节的肌肉力觉均较疲劳前下降;3)踝关节最大等速向心运动至局部肌肉疲劳后,受试者的中枢控制策略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向(前跳、斜跳与侧跳)单腿跳跃落地侧切变向及运动疲劳对踝关节扭伤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与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15名男性大学生业余球类运动者在疲劳前后完成3种不同方向单腿跳跃落地侧切变向动作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结果:在触地时刻,不同方向落地侧切时踝跖屈角度和踝内翻角速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侧跳最大,前跳最小在缓冲阶段中,最大踝内翻角、最大踝内翻角速度、最大踝内翻力矩和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指标在不同方向落地侧切时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侧跳最大,前跳最小。疲劳前后不同方向落地侧切的各项指标中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方向落地侧切动作可对踝关节动作模式造成影响,侧切变向角度增加可能导致更高的踝关节扭伤风险。运动疲劳可能不会增大男子落地侧切动作踝关节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13.
根据资料统计,在关节韧带损伤病例中,踝关节扭伤的比例是占首位的。而在踝关节扭伤的病例中,外踝伤又明显地多于内踝伤。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足的屈肌力量大于伸肌力量,内翻肌力量大于外翻肌力量。(2)外踝比内踝长,内侧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角韧带坚强,内翻比外翻幅度大。(3)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跖屈时,踝关节稳定性较差。在田径、球类、体操、武术等项目的跑跳活动中,人体在腾空阶段时,足处在跖屈内翻位,如果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踝在其它的物体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导致外侧副韧性损伤。如果落地时,身体重心向内,偏移,踝关节突然外翻,当然也就可能导致内则三角韧带损伤。踝关节扭伤严重的可造成韧带断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方法取样7-19岁男性少年68名,采用血清IGF-1和T浓度测定,体脂率测定,下肢跳跃能力指标的测定,小腿三头肌肌肉、肌腱长度测量和其它形态学指标测定方法,对内分泌指标,形态学指标,下肢跳跃能力指标进行测试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男子优秀摔跤运动员的踝关节肌力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组等动测试方法,并紧密结合摔跤项目的运动实践,探讨摔跤运动员的踝关节肌力特征。结果表明,踝关节背屈肌力是优秀摔跤运动员训练中应注重发展的力量素质;踝关节的肌力特征,是以肌肉持续抵抗疲劳的能力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在探究纵跳落地过程中,足内翻损伤力学机制,并提出一种预防足内翻的鞋子初步构想.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踝关节、足内翻、损伤、关节运动轴等进行全文和主题检索,收集国内与足、踝关节以及距下关节相关参考文献50篇以及国外与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内翻的相关文献30篇.结果:(1)足内翻是足部各个关节综合运动的结果;(2)足内翻过程中经常发生损伤的韧带有距腓前韧带和距跟骨间韧带等;(3)足内翻过程中,随着内翻角度的增加踝关节关节力增加,其中踝关节内侧和胫骨远端髁间线前部的应力逐渐增加,踝关节的外侧受到韧带和肌肉的牵拉剪切应力增加;(4)随着足内翻角度的增加,距下关节接触面积增加.结论:理论上在纵跳落地过程中,通过单一的限制足内翻在一定的范围可以预防足内翻损伤,同时对足踝关节不会造成大的伤害,但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低帮篮球鞋对落地时踝关节内翻的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及下肢主要肌群活动的影响,尝试理解高、低帮篮球鞋与踝关节落地稳定之间的关系;方法:13名受试者分别穿着高、低帮篮球鞋,手抓杠悬于空中,从40 cm高度分别垂直下落至内翻15°、内翻30°、内翻25°伴随跖屈10°(25°+10°)、内翻25°伴随跖屈20°(25°+20°)的倾斜面上,分析其踝关节运动学、地面反作用力及小腿主要外翻和背屈肌群(胫骨前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的肌电活动;结果:高、低帮鞋对内翻角度的变化、最大内翻角速度和地面垂直及水平冲击力没有显著影响;在15°倾斜面时,穿着高帮鞋出现预激活时间比低帮鞋晚(P<0.05),同时,在15°和25°+20°下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落地前50 ms的平均振幅更小(P<0.05);结论:选取的高帮鞋对踝关节的运动学和冲击力的改变不显著,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围肌肉的预激活,对限制踝关节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跳高运动员足弓刚度对单腿纵跳成绩的影响,为跳高运动员选材及专项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招募15名男性国家二级跳高运动员,对受试者足部形态进行红外光学扫描,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测力台同步采集受试者纵跳动作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结果:在纵跳表现中,足弓刚度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间存在线性关系,高刚度足弓受试者的峰值vGRF显著大于低刚度足弓的受试者(P<0.05),高刚度足弓组冲击加载率为15.2BW/s±1.8BW/s,低刚度足弓组地面反作用力加载率为12.3BW/s±0.9BW/s,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高刚度足弓组的峰值vGRF时刻踝屈角度(21.24°±4.4°)显著性高于低刚度足弓组的峰值vGRF时刻踝屈角度(24.43°±3.6°),P<0.05。结论:在优秀跳高运动员中,足弓刚度与纵跳过程中的踝膝关节屈伸角度、地面反作用力及加载率有显著影响,且与地面反作用力峰值间存在显著正向线性关系。因此,在跳跃类项目我们应该关注运动员足底肌肉力量训练。在描述跳跃过程中的足部及其生物力学特征时,使用静态足部分类值得纳入考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在常规力量训练基础附加核心力量训练及振动训练方法对国家女子篮球队18名运动员腰背、膝关节、踝关节等速肌力的影响。方法:采用Pneu VIBE振动训练台对国家女子篮球运动员进行振动刺激力量训练,振动频率为25~40 Hz,同时进行核心区肌力训练。经过12周系统的力量训练,应用IsoMed 2000等速测试训练仪器对女子篮球运动员腰腹、膝、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力量测试分析。结果:经过12周综合力量训练,女子篮球运动员腰背等速肌力明显上升,屈肌峰力矩(PT)增加了14.35%,背伸肌力量增加了15.65%,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下肢力量膝关节峰力矩、屈伸肌峰力矩比率(H/Q)无显著变化。踝关节研究发现,左踝背屈峰力矩训练后稍有减弱,跖屈肌峰力矩以及跖屈/背屈比无显著变化。结论:在常规力量训练中增加先进的核心区训练可有效增加女子篮球运动员腰腹肌力,而振动训练以提高踝、膝关节肌力的方法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与专项身体素质相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 10名男子跳远运动员的专项成绩、专项身体素质以及下肢髋、膝和踝 3大关节等速屈伸肌力矩等指标进行测试。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跳远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下肢力量水平与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 ,发现髋关节屈伸肌肌力、膝关节屈伸肌肌力和伸肌的离心肌力以及踝关节的跖屈肌力与跳远成绩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