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果 《少年月刊》2010,(3):13-15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优秀的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的“克隆之父”。童第周小时候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没有钱进学校读书,只能在家里边做些农活,边跟父亲学点文化。直到17岁,才在二哥的帮助下,有机会进了宁波师范学习。童第周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拼命地学习。后来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并且成为了生物系的高才生。  相似文献   

2.
<正>1996年,世界上第一只非胚细胞培育出的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引起全世界轰动。鲜为人知的是,早在十几年前,中国的一位生物学家就用这样的技术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例的体细胞核移植克隆的脊椎动物——“体细胞试管鱼”即“童鱼”。这位生物学家就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奠基人,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的童第周。  相似文献   

3.
《一定要争气》(第六册第3课)记叙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的两件事,歌颂了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和“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可运用“比较”这一区别事物异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  相似文献   

4.
A、“三读三议”法《一定要争气》是一篇极富教育意义的课文。它写的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中学和留学时候发愤读书、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课文以“争气”为线索 ,结合典型事例 ,展现了童第周这位科学界伟人的风采。我们认为用“三读三议”的方法教学此文 ,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一、速读粗议———懂“为什么要争气”。在生字词教学之后 ,请学生快速地把课文读一读 ,然后同桌议一议 :课文写了童第周的哪几次争气 ?他是因为什么而争气的 ?通过读议 ,学生会懂得课文共写了童第周的两次争气 :第一次是童第周进中学时 ,由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相似文献   

5.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著名生物学家和科学史家李约瑟(JosephNeedham)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的前半生主要从事生物化学研究,在化学胚胎学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他的后半生则全部献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和中英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半个世纪以来,李约瑟博士全力以赴地精心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丰富的科技遗产,取得了丰硕的  相似文献   

6.
背景点击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县人,著名生物学家,我国实验胚胎学创始人。192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30年获比利时比京大学科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最主要的贡献是50年代至60年代初.关于文昌鱼发育的实验研究。他的研究为动物育种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理清层次品析词句加深理解《一定要争气》教学设想新疆特级教师吴林芳《一定要争气》是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选取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发愤学习和留学时刻苦钻研,成功地剥离了青蛙外膜的两件事,赞扬他不甘心落后,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和为祖国争...  相似文献   

8.
《一定要争气》讲的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学生时代发愤学习和刻苦钻研的两件事,赞扬了他刻苦勤奋、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和为祖国争光的精神。两件事都提到“一定要争气”,都含有要有志向,要有自信心,要肯努力的意思。但两次“争气”在层次上、目的上又有所不同,即第二次比第一次要深一步,是为祖国争气,为中国人争气。通过两件事,理解童第周心里想的两段话,理解“争气”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定要争气”课文中第一次提到“一定要争气”是童第周经过努力取得优秀成绩后心里想的。教学可以由课后思考题直接切入…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与石室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约瑟与石室中学●查有梁一、“缘起”与《道藏》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1900—1995)是为东西方科学交流搭桥的一位传奇式的学者。他是使全世界真实认识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的一位大师,他是为中国人民“雪中送炭”的真正朋友。李约瑟于“不惑之年...  相似文献   

10.
《一定要争气》(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五册)一课 ,讲的是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两件事。童第周教授用非智力因素 ,即自信、毅力、勤奋的可贵品质 ,战胜困难 ,取得伟大成就。这一点 ,对当前小学生确有深化教育之必要。教学时 ,可运用比较的方法 ,着力引导学生探究 ,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师 :童第周为什么“一定要争气”?他要争什么气?生 :家里穷”是童第周“十七岁才进中学”、“文化基础差”、“平均成绩才45分”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童第周人穷志不穷 ,在学习上不甘心落后 ,积极向上。为此 ,他要和别人比 ,替自己争气。…  相似文献   

11.
汪民 《小读者》2010,(12):42-42
童第周是我国卓越的生物学家、教育家.曾先后担任中国动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这位1902年出生在浙江宁波的科学家,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边学习边劳动。父亲常常给小童第周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讲学海无涯、持之以恒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已故英国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对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所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作出了实事求是的总结与概括,并提出了一些极有启发性的独创见解,对世界了解中国,消除误解与偏见作了极好的宣传。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不存在“拔高”或“说好话”的倾向。他的《中国科学与明》被译成《中国科学技术史》并无不妥。否定“李约瑟难题”缺乏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3.
你见过发光树吗?很多人会想到世界上发光的生物见过不少,可发光的树可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  相似文献   

14.
傅余宏 《云南教育》2002,(31):35-36
《一定要争气》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配合课文的一幅图是描绘童第周在路灯下学习的情景。课文共6个自然段,分三部分介绍我国已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勤奋学习的两件事,表现了他“一定要争气”的可贵精神,说明了只要有信心、肯努力,外国人很难办到的事,我们也能办到。教学本课,应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和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明白课文中两次写“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从而对学生进行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的思想教育。一、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运用课件或挂图,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那种认为“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在中国科技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中产生了情绪化的影响,导致在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认识和评价方面出现片面夸大和‘拔高’现象”的观点,值得商鹤。李约瑟“难题”的科学价值是多方面的,他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论述和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的评价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16.
少年童第周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优秀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卓越的实验胚胎学家,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他一直从事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他领导的研究工作居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先进行列,在实验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他巨大的成功,与他小时候所受到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技术史》前四卷主要由李约瑟执笔,体现他的科学史观和编史方法.从第五卷起,李约瑟在世界各地寻找能胜任单独卷册撰写工作的学者,合作者大都未遵循"李约瑟范式",而是不断借鉴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从根本上挑战他的编辑思想,形成多元化视角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已成为目前教育面向未来社会所作出的必然选择。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结合生物科学的性质和任务,人格教育应成为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一、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熏陶爱国主义情操在生物教学中,利用某些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为人类作贡献的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例如,讲我国生物学家童第周先生为了给中国人争气,付出无数艰辛劳动,终于在学术实力上走在外国人的前面。正如他说“:中国并不比外国差,你们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也能做到!”同时组织学生讨论:童第周最终获得成功的动力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李约瑟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学术界。学们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答方案,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从逻辑学的角度对“李约瑟问题”深层解读后认为:“李约瑟问题”的重大意义在于启发我们对“科学”和“技术”的区分及其内在机制进行再思考;造成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和近代科学落后的关键因素是逻辑传统的缺乏。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当他每天端起饭碗的时候,常常会想到中国,想到世界,想到整个地球人的吃饭问题。他就是著名的水稻专家、首届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爷爷。在西方,袁爷爷研究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被认为是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因为这一水稻的诞生,不仅解决了中国十多亿人口吃饭问题,而且解决了21世纪全球面临的世界性饥饿难题。从6岁立志学农,到考取西南农学院;从挑战科学权威,到寻求杂交稻种;从初步取得成功,到成为“亚洲首富”(袁隆平品牌价值1008.9亿),科学的道路上铺满了袁爷爷不懈追求的脚印。他把解决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