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小练笔”是围绕作文训练的某一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极为灵活的写作练习。它主要包括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两部分。课内练笔随时进行可能会影响课文的内在气势和神韵,转移课文特定内容所激发的学生情感,破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而课外练笔却能弥补这一缺陷。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小练笔呢?一、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多角度训练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除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写作思路与表达特点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示范作用,换个角度,选取某些材料,进行写作训练。有些课文,由于中心的需要,有意将文中的某些情…  相似文献   

2.
严秋良 《教学随笔》2014,(10):20215+215
课文与小作文的成龙配套,从课文写作特点中"抓"出一种写法,叫学生运用这种写法,写小作文,作为"小练笔"。小作文与大作文的成龙配套,生活与作文的成龙配套,要求学生或带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生活,向群众学习,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然后进行作文。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的成龙配套,课内作文为课外作文服务,课外作文丰富并深化课内作文,"下水"作文与学生作文的成龙配套,教师做学生示范。  相似文献   

3.
小练笔分为课内练笔和课外练笔两类,现在分述如下:课内练笔又称片断训练或单项训练,它是密切结合阅读教学进行的.课本中的“基础训练”,虽为小练笔提供了一些材料,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及各阶段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小练笔,如给句子填补修饰成分;写分述句和总起句;写开头和结尾;写景状物、描写环境场面;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看图作文;笔述课文或重写课文;根据课文进行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  相似文献   

4.
一提作文,不少学生就头痛。解决这一难题可以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引导学生从课内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课内,在朗读、说话、运用中积累语言;课内,模仿课文精彩处,挖掘课文空白处勤于练笔;课外,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多读,多记,多练笔,聚沙成塔,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5.
赵丽君 《天津教育》2020,(5):153-154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新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贴近生活,文质兼美,不仅是学生的好读本,更是学生课外练笔的好范例。教师应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进行课外练笔的写作训练,取课文之法,用课文之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学会多种写作技巧,真正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乐于思索,乐于动笔,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利用课文材料进行课外练笔 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利用课文材料,设计一些课外练笔,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想象训练,这种凭借课文内容进行小练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理解文章所蕴含丰富内容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智能。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提出“:课内书面作业不少于8分钟。“”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经常随机地进行读写结合练习。”而小练笔是课堂读写结合练习最有效的方式。在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练笔的资源,教师应充分重视并挖掘教材文本资源,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陈琳金 《小学生》2011,(1):24-24
阅读教学中的课内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常见的做法是,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这种练笔受到训练时机的严格制约而不宜随机进行,因为写的内容五花八门,若随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势必横生枝节,影响课文的内在气势和神韵,转移课文特定内容所激发的学生情感,破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  相似文献   

9.
正课堂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课文,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精心设计各种形式的随文练笔,构建课内与课外、课本与生活衔接的绿色通道,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最终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一、以"有字书"为通道,激活灵感只有创造式的阅读才能使"有字书"成为激活学生写作灵感的绿色通道。1.适当补白出于表达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叙述比较简略,有的形成空白,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简略处进行补白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中的课内小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常见的做法是,从课文中领悟规律,掌握写法,外向迁移写作片段或文章,这种练笔受到训练时机的严格制约而还宜随机进行,因为写的内容五花八门,若随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势必横生枝节,破坏语文的内在气势和神韵,转移课文特定内容所激发的学生情感,破坏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因此只宜在阅读教学的最后阶段或其他时间进行,局限性显而易见,有没有一种宜于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随机进行的练笔呢?答案是肯定的,就文取材=一箭双雕的小练笔就是,顾名思义,它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11.
关于如何处理三类不同课文,我想谈几点意见。一、从三类课文的名称来揣摩编者意图教材设立三类不同课文,编者是经过深思熟虑了的。课内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这三类,可以概括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讲读与自读;一是课内与课外。从教学角度讲,编者既是想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又是想把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建议》提出:“课内书面作业不少于8分钟。”“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感悟表达方法,经常随机地进行读写结合练习。”而小练笔是课堂读写结合练习最有效的方式。在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练笔的资源,教师应充分重视并挖掘教材文本资源,提高课堂小练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崔红卫 《山东教育》2002,(34):54-54
一、开发学科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1.语文科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步:办课内阅读报和课外手抄报学习课文前(以一个单元为准),利用周六、周日休息时间,发动学生办一期课外手抄报,学完课文后,办一期课内阅读报。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后对课文所写事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课文学习做准备。另外,手抄报的形式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学生的手抄报办得非常成功。如教学《荷花》时,学生的课外手抄报内容丰富多彩,有介绍荷花生活习性的,有介绍荷花名称的,有介绍荷花种类的,有描写夏荷的,有描写午荷的,…  相似文献   

14.
作文训练该如何进行?这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并给以回答的问题。笔者从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扩大写作材源、加强课外练笔是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一、不拘形式,重视内容, 为学生心灵创设一片“开放的特区”课外练笔是联系课内作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贴近生活,文质兼美,不仅是学生的好读本,更是学生课外练笔的好范例。我坚持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进行课外练笔的写作训练,取课文之法,用课文之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文章的布局谋篇,学会多种写作技巧,使学生乐于思索,乐于动笔,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课内预习课外受益界首市逸夫第一小学傅新文课内预习的直接目的是为学生学习某一篇课文作准备,其长远目的是通过课内预习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其养成善于质疑问难的习惯。课内预习好在把预习放在课内进行,既不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或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有...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大小作文结合,这是多年来许多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所摸索出的一条成功经验。其中,加强学生课外练笔,又有课内作文训练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效。近年来,我从加强高年级学生的课外练笔中,颇觉这是一条引导学生作文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课外阅读主要表现了四个特点:1.课内外相结合。一是“扩练”,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利用课文、各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作为例子,将课内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利用课外资料进行再训练以达到对课内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的目的。二是“联读”,即学生广泛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对甚至相反的课外资料,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2.主导和主体相结合。以前的课外阅读常常存在一些弊端,就是缺乏老师的组织、指导,这样学生的课外读书就呈现一种无目的、随意、杂乱、肤浅的状态,学生只凭自己的嗜好选择,很多学生追求故事情节,一味阅读武…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既简单又易于操作的开发和利用教材中作文教学资源的途径:注重指导学生在课内以课文内容为素材随机进行小练笔.现对笔者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几次课内小练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既简单又易于操作的开发和利用教材中作文教学资源的途径:注重指导学生在课内以课文内容为素材随机进行小练笔。现对笔者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几次课内小练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