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超常教育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目前一项全新的课题,我校超常教育基本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从培养目标、性质、学制的定位、课程的设置、超常少年的测试选拔、超常少年智力综合素质的跟踪调查等方面着手进行。  一、构建运作框架,为超常教育模式定位  (一)培养目标我校少年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与个体特长的充分发展相结合,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既成为大学少年班的优秀新生,又能在将来成为创新型拔尖人才。(二)办学性质少年班办班性质属于我国超常教育中的中学基础教育范畴,教学内容既考虑中学…  相似文献   

2.
大学少年班招生选拔智力测验问题──中国科技大学叶国华一、问题的提出我们提出大学少年班招生选拔智力测验问题是基于下述原因:1.选拔智力超常学生是进行超常教育实验的前提鉴别和选拔超常少年、儿童,是进行超常教育实验的首要工作。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经过近20年...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超常教育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这是一项有着巨大创新意义的教育工程。少年班的成长过程充分证明:超常儿童是超常教育的结果。”谈到少年班开办以来的风风雨雨,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如是说。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超常儿童的发展,现今国内很多地方开设了"少年班",笔者认为"少年班"的开设违背了教育公平。在教育公平的视角下,要使超常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普通学校可以借鉴"少年班"内部的一些办学模式,从而使超常儿童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超常教育的实践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创办,始于1978年3月,对当代超常教育进行了成功探索和系统研究,是中国教育史上有世界影响的一项创举。文章以超常人才的客观存在和现代心理学、人才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总结了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的过程和经验,对其进行了思考和研讨,并展望了二十一世纪中国超常教育之发展,提出要继续积极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超常教育体系,为智力超常少年创造更多提前深造、脱颖而出的机会与条件。  相似文献   

6.
少年班的创办,为全国智力超常少年提前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条件。入学后的良好理论教育使他们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许多优秀少年在较短的时间内以优异的成绩学完了大学课程,提前毕业到国内外著名专家教授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实践证明,少年班教育有利于智力超常少年的培养和健康成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却使部分少年班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成为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以至影响了一些学生才智的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科学化管理的发展,不少高校开始把定量化管理的方法引入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针对少年班学生的情况,征得学校有关部门的同意,我们从1986年起,在少年班86级同学中进行了这方面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们的试点情况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一谈起英才教育(俗称“神童教育”),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英才班”(俗称“神童班”),包括大学少年班和中小学的超常教育实验班。“文革”结束后,我国百废待兴,急需各类人才尤其是科技英才,中央提出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要求。在此背景下,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办少年班,将一些早慧的中学生集中到大学学习。1985年以后,又有12所大学加入,举办了少年班。大学少年班需要生源,于是有一些中小学开始举办超常教育实验班,与大学少年班相衔接,为少年班提供生源。  相似文献   

9.
超常人才,古今中外都有过。然而,超常教育热却是自1978年中国科大举办少年班起,到1985年在中央领导肯定中国科大少年班办学方向之后,全国十三所大学同时举办  相似文献   

10.
(1)根据少年大学生智力发展超前或超常的特点进行教育,扬长补短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年龄较小,智力发展状况较好,提前1-2年基本达到高中毕业的  相似文献   

11.
选用思维风格量表和YG人格测验对91名有级段位的"围棋超常少年"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探讨围棋超常少年的思维风格特点及其与人格的关系.结果发现:围棋超常少年的思维风格以人际导向型、自由开放型和主动独立型为主,而且与性别、年龄阶段、棋力有关;人格特质可以有效预测思维风格,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少年班作为我国一种独特的超常教育形式,在创办的三十多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本文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人才培养模式的介绍和分析,探讨这一特殊人才的科学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超常教育的若干问题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 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招生以来 ,超常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 ,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探讨了中国超常教育发展过程中 ,必须反思的五个方面的问题 :(1)超常教育的本质 ;(2 )超常儿童的选拔标准 ;(3)超常教育的目标定位 ;(4)超常教育的运作模式 ;(5 )超常教育的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研究杨振宁教授的超常儿童早期教育思想,阐释了杨振宁教授不赞成“少年班”教育形式的教育观点及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应当坚持正常发展、完善人格和通才教育原则的教育思想,希望能引起我国教育界对超常儿童早期教育更多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少年班招生测试,对选拔具有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理解力强、精力充沛、智力早慧超常之特点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谈谈我们在命题工作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少年班教育十年来的丰硕成果已充分说明,发展超常教育,是加速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超常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全方位的研究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探索超常教育之路,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依据和借鉴,河南省新乡市一中于1989年创办了全省独家优智少儿实验班(简称少儿班).把那些智力超常的小学四、五年级,年龄在10岁左右的学生经过严格测试单独组班,用四、五年的弹性学制学完初高中六年的所有课程,最后直接考取大学少年班或普通高校.实践证明用四年时间学完六年以上的课程,对于智商较高的学生来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从1978年3月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以来,我国的超常教育事业,从无到有,日渐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大学的超常教育体系,实践呼唤着理论,  相似文献   

19.
自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以来,全国相继有12所高校增设少年班。现在,我校少年班的第一批“产品”即将接受社会的检验。回顾他们成长的历程,对我们的培养工作进行反思,是不无教益的。为此,本文拟就如何正确处理超常教育中的两个关系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1978年3月,在经历了十年动乱后,正当我国人民迎接“四化”欢呼科学的春天到来之际,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勇于改革的中国科技大学这块教育园地里,少年班应运而生了。十年来,少年班以其特有的生命力,开拓前进,茁壮成长。少年班的建立填补了我国超常教育的空白,为我国教育史谱写了新的篇章。十年来我校少年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