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真善美思维是打开档案学真理大门的钥匙,精神实践是档案学术原始创新的重要路径,思维时空的无限性是乙太档案论的立足点,辩证唯物主义是乙太档案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档案学思维活动与档案学形态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人的道德对于档案学创新的重要性,论证了乙太档案理论建立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乙太档案论将自然变化过程与人类社会变化过程混为一谈,把物质意识混为一谈,忽视意识的相对独立及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让探究过去、记录现在、预测未来的档案功能大打折扣,甚至失去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存的民国档案整理原则和方法已难以满足档案实体保管和信息利用的发展需求,为此文章提出了维护档案实体安全原则、尊重历史联系与逻辑联系统一原则、利用档案整理原基础原则、坚持整理标准化原则和注重整理与利用开发协同推进原则等五大整理原则,同时提出民国档案整理工作将会呈现由过程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线性逻辑向网状逻辑发展和粗颗粒化向细颗粒化深入的发展趋向,以期为民国档案整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文件的档案化管理是信息化社会的客观需要和档案专业融入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思维方式的创新是档案专业应对电子文件管理各种复杂情况和棘手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而战略思维、策略思维和务实思维则是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的三种思维方式。本文围绕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若干新思维。  相似文献   

6.
该介绍了辽宁、南京两地社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不同方式及其原因,提出了要以创新思维引领社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二元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实践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是二元档案学理论产生的主要根源和基本动力。其中电子档案实践的出现 ,实际引发了档案管理理论、原则和技术的革新。本文分析了档案实践的变化对二元档案理论产生的影响 ,并阐述了二元档案学理论对档案管理实践的普遍意义和对档案实践领域的发展 ,提出二元档案学理论为传统档案实践的改造提供一种整体性、综合性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做好当前档案服务工作是当前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世纪、新阶段对档案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服务工作要适应这个要求,必须要有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要解放思想,破除因循守旧观念;要与时俱进,树立大服务理念;要摆正位置,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大环境中发展自己。一、解决好档案服务工作中的四种关系(一)发展与基础工作的关系。建国以来,我国档案工作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方法和  相似文献   

9.
档案记忆观的提出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后现代主义思潮为档案记忆观提供了哲学和方法论指导,社会记忆理论为档案记忆观提供了社会学的理论基石,后保管时代档案理论为档案记忆观提供了档案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兰台世界》2022,(2):64-67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档案双元价值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立足于已有的档案双元价值理论基础,从理论内涵、逻辑推演、模型建构、与其他档案学经典理论比较、对我国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与评价这五个角度,深化了档案双元价值理论的合理性,拓展了档案双元价值的理论范畴与实践应用范围。该书思想深邃,分析严谨,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它为我国档案双元价值理论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档案学术论著。  相似文献   

11.
丁璇 《浙江档案》2005,(11):4-5,33
"档案自然形成规律"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同产生手上世纪中叶,这两种理论的诞生在世界档案学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深远意义,奠定了现代档案学的理论基础.在我国,"档案自然形成规律"提出后的半个世纪以来,这一理论已成为一代又一代档案工作者不变的信条,学界奉之为圭臬.在欧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已成为文件中心--这一独具特色的档案中间保管机构的坚强理论基础.这两种理论都是对档案(文件)运动客观规律的揭示,但在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上存在明显差异,笔者将逐一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对开发工作的影响以及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等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文件工作档案工作一体化和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影响和其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1980至2000年是我国档案实践迅速发展,档案理论创新极为活跃的一个历史时期.本文从档案学史角度追溯了引发这一时期档案理论发展的实践因素,择要分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创新理论,认为档案实践既是档案理论创新的现实基础,也应成为档案创新理论转化的目的地,指出应以档案理论的实践转化作为档案学研究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档案价值理论、档案鉴定理论、成本效益理论、精细化管理理论、安全管理等理论等方面具体阐明了我国国家档案馆开展馆藏档案分等级管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战争的破坏、殖民掠夺、“文化考察”中的巧取豪夺、本国人在外国从事各种活动 ,造成了档案的散失。本文对此现象进行研究 ,论述了收集散失在外档案的档案理论基础和国际法律基础 ,总结了近年来收集散失在外档案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热点与进展.这些热点包括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档案的本质属性、档案的价值与作用、全宗理论、档案产业化理念、档案馆功能与模式转换、档案学发展的趋同论与特色论、档案学术规范与评价、档案学二元对立思维与研究范式、档案事业发展理论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兼具本单位档案管理和对所属机构档案工作监督指导的职能,如何围绕本单位、本系统中心工作找准工作定位、发挥协同作用,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要着重提升以下五种能力。档案管理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档案事业也如此。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前提,是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的基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管理变革对档案工作影响深远。新载体、新门类档案的出现要求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工作思维、思路决定了档案工作  相似文献   

18.
档案鉴定理论应实现两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从国家档案观向社会档案观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的档案研究人员逐步坚信档案应反映其产生的社会,档案理论的思想基础发生了一个根本转变,即从一个国家的理论发展到一种全社会的理论.这就促使档案鉴定理论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9.
我国档案资源整合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档案资源整合为重点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档案资源整合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已历十年。本文回顾了档案资源整合研究现状,指出档案资源整合的不足,对档案资源整合从理论、制度、模式研究方面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3,(S6):114-115
<正>现有文献对档案外包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档案外包理论基础、外包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外包的含义、外包模式、外包中的问题和对策、外包机构等。一、档案外包理论基础目前对档案业务外包的理论基础研究中涉及的理论有:核心竞争力理论、价值链理论、边际效益理论、企业再造理论、图书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