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案可能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大家都认为典范的课堂用语是一个必要因素.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应该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这就首先要求教师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徐露明 《考试》2008,(Z2):27-30
【考点指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属于高考《考试大纲》中的"表达应用"范畴,能力层级为D级。语言准确,要求用词能完全表达概念的内涵,切合语境与对象,涉及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的要求。语言鲜明具体指的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清晰告诉读者,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它是就表达观点、态度而言的。表达的时候观点要明确,色彩要分明。语言生动是就表达效果来说  相似文献   

3.
学习词汇,根本的目的在于运用。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能否运用好词语,对提高我们语言的表达效果,有密切的关系。无产阶级的革命文风,要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使用词语,也要力求符合这三方面的要求。准确、鲜明、生动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所谓准确,就是把意思表达得非常贴切,恰如其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它是鲜明、生动的基础。所谓鲜明,就是观点明确,意思毫不含糊,给人以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形貌修辞的评价标准问题,首先是一个视觉效果问题,“准确,鲜明,生动”不适用于形貌修辞;评价修辞效果还要结合语体进行;文章还对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评价中所谓“存在主义倾向”发表了否定意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 ,形貌修辞的评价标准问题 ,首先是一个视觉效果问题 ;“准确、鲜明、生动”不适用于形貌修辞 ;评价修辞效果还要结合语体进行 ;文章还对标点符号相对零形式评价中所谓“存在主义倾向”发表了否定意见  相似文献   

6.
一般的看法,把修辞看成是“运用语言手段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表达效果是指“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等.于是,修辞手段往往囿限于若干个修辞格,扩大一些,也不过是“在几种同义表达方式中选择最佳的一种”,而“最佳”却又回到“最形象生动”、“最准确鲜明”,或“最简洁精炼”.  相似文献   

7.
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一切方法和手段皆归属于修辞活动,包括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语法是组织语言的秩序和手段,是解决语言是否正确的关键,而修辞主要解决语言"好"与"不好"的问题。因此,修辞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提高语文的使用水平。把修辞学习和训练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修辞的目的所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本刊关于语文教学的讨论连载至今已经有五期,我们也欢迎有更多的读者来函来稿参与到讨论之中。  相似文献   

8.
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最佳表达效果就是指“准确、鲜明、生动、形象”。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语辞的形成,凡是略成片段的。无论笔墨或唇舌。大约都须经过三个阶段:一、收集材料;二、剪裁配置;三、写说发表。”任何作者其正式发表的语言应该说都是经历了“剪裁配置”的构思过程的,其语言表达应该满足准确、通顺、鲜明、简练等基本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上才讲究生动、有力、形象、藏韵等.  相似文献   

9.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选词准确是消极修辞的主要内容,掌握择语的修辞标准。可以提高语言修养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择语的四条原则是:准确与清楚的原则、鲜明与经济的原则、生动表达的原则,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0.
"语用之变",指近些年来考试评价强调"语言运用"而带来的变化."语言运用"是高考试题变化的"风向标",是高考试题创新的"试验田",是核心素养落地的"自留地".高考试题中,语言运用的这种变化基于真实情境,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重视语文学习的"实用",在全国卷语言运用题的考查就是一个极其鲜明的信号.  相似文献   

11.
语言文字新题型一直是高考试卷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而“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这个知识点恰好是以创新为特征的,涉及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与个性化使用特色。近年来各地高考语用题型逐渐回归语言本身,揭示语言的本质与功用。考生自由发挥的可能性空间加大了,事实上也意味着语言运用新题型的难度相应提升了。  相似文献   

12.
8.林炜彤对你说──—写文章用词要力求准确。准确、鲜明、生动,准确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谈不上鲜明、生动。著名修辞学家陈望道,把修辞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准确,表达准确是修辞最基本的要求,或者说是消极修辞;第二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修辞手段,使文章表达鲜明、生动。离开了准确去追求鲜明、生动,往往会事与愿违,造成华而不实乃至语言混乱的后果。怎样才能做到准确?一是在平时阅读中多学习、多研究、多积累。例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景物和乐趣的描写,是在准确用语的基础上做到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13.
李超 《课外阅读》2011,(9):298-299
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准确”是指运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语气等方面完全符合表达的目的。“鲜明”是指色彩(感情色彩、事物的形象色彩)分明,观点明确而不含糊。“生动”是指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这类题型一般置于第1I卷的第六大题中,主要考查推敲、锤炼语言的能力,分值为3—6分。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是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能力,它综合了语法、修辞、逻辑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4.
修辞学告诉我们: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切方法、手段皆归属于修辞活动。《现代汉语词典》对“修辞”的诠释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修辞离不开语言,因为它是一种“表达语言信息的体系”,是“更有效地提高语言信息...  相似文献   

15.
【知识盘点】一、课标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言运用的要求是: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语言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顺序要合理,过渡  相似文献   

16.
一个有学术探讨价值的命题 按照我国传统的文章写作,尤其是新闻写作中的用语要求,语言运用标准一般是准确、鲜明、形象、生动、简洁、传神……而用模糊语言似乎是一个忌讳。实际上这是一个应打破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17.
我们提倡用准确、清晰、鲜明、生动的语言来传递信息,但有时为了表达的特定需要,又不能把话说得那么精确,太精确反倒影响表达效果,不利于交往的顺利进行,这时就只好求助于模糊语言了。  相似文献   

18.
教了多少年的语文,对"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个观念已是深信不疑,所以每教一篇课文都要把这个"工具"(时髦的叫法是"载体")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讲一通,不过讲来讲去都离不开准确、鲜明、生动之类,这也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教学习惯。初中语文新课标把语言教学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19.
王华  胡波 《考试周刊》2008,(19):218-219
语用学研究是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定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而语境同词语的非常规搭配看起来是违背这些规则的.本文认为,这一特殊语言现象是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语用效果.要正确地把握词语的这种非常规搭配所创造的语用效果,就必须联系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20.
语用平面是语法研究的重要环节,语用研究的重点在于对语言环境的研究。语境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便会存在差异。"及时"和"准时"都属于时间词,两者都涉及时间这个范畴,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二者所能出现的时间语境对二者进行分析。本文将运用语用学中的语境和时间指示等理论,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分析,探讨时间词"及时"与"准时"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