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咪嘎哈祭祀,源于远古部落原始的求子和祈丰仪式,后逐渐形成大型春祭仪式,主要诉求风调雨顺、农作丰收、人畜增殖。咪嘎哈神树、山神树严禁任何人折伐,严禁出入祭场神林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龙的国度.而先民对龙的崇敬起于何时.迄今尚无准确答案.考察历年出土的史前时期的龙遗迹和遗物.可以看出:原始龙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石堆龙和蚌塑龙,也有泥塑龙和彩龙,还有精致的玉龙,其形体由大交小,制作由粗变细,形态则由写实向抽象演化,其年代均在距今5000年之前.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道教史上的兴盛发展时期,也是道教从民间宗教跃升为国家宗教,并对唐代社会产生影响的重要时期。史籍道经中有关唐代国家行用道教投龙的记载,是道教仪式已上升为国家祭祀大典的有力说明。唐代帝王热衷于投龙是崇信道教所致,投龙仪式更反映出唐代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崇道风尚。从道教经法制度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投龙仪式具有宗教功能及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说文解字》中与龙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在社会实用功能、天文气象感知、艺术纹饰审美等角度考察了中国先民的龙文化意识.发现龙为人豢养、可供驱役,并被用于天气预测,最终上升到纹饰美化,成为中华民族图腾象征,进而发现龙文化意识具有多效性、和谐性、典型性.  相似文献   

5.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10):F0002-F0002,F0003
咪嘎哈祭祀,源于远古部落原始的求子和祈丰仪式,后逐渐形成大型春祭仪式,主要诉求风调雨顺、农作丰收、人畜增殖。眯嘎哈神树、山神树严禁任何人折伐,严禁出入祭场神林。所以,“咪嘎哈”以神圣祭祀的形式,事实上保护了村寨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二句诗出现过三次,古今学者对这两句诗的注解、今译多不相同.笔者结合民俗学、语言学和古文献学的知识,对其重新考释,认为它与春耕前举行的一种宗教祈神仪式有关."田畯"是指在这种仪式中扮演谷神后稷的"尸"的代称.  相似文献   

7.
以《周易》到《说文解字》中的“龙”为研究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考察龙在中国先民文化中的形象流变,从中发现龙历经了一个从单一走向复合、从实物走向神化的历史演变过程,蕴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迥异于西方的Dragon,最终凝筑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图腾和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8.
嫦娥奔月神话的文化破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月亮神话的原型意象作历时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嫦娥奔月与祈求生殖的巫术联系起来分析阐释.认为月亮神话经历了初始原型、次原型和复合型三种神话形态和演化模式,它们分别对应着丰收神、生殖神和复合的婚姻神.嫦娥是一位执着祈生求嗣的帝妃,其吞服西王母不死药和奔月行为均系祈生求嗣的巫术仪式行为;奔月时间应为具有生生之德宜子之祥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夜.  相似文献   

9.
以《说文》中与龙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在原型、象似性、隐喻等方面考察龙族字词的形、音、义,发现龙的原型为上古一种大型爬行类动物,其主要特征通过象似性投射到社会各个方面,并因频繁使用具有隐喻的修辞功能,成为中国先民感知世界、体悟生命的重要认知范畴,从而构建了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模型,洋溢着厚重盼汉字文化精神,并具有文化类型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辛”的古文字字形及一些文献进行分析后,认为“辛”字当为“莘”的本字,其本义为一种植 物“小辛”。两组从辛之字从辛的理据各不相同,宰、妾、童、僕、(?)、辜、(?)从辛,会痛苦辛苦义;龙、凤、商、章、言、 音从辛,会花纹文采义。一词而兼相反之意义,是先民辩证思维在语言方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同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一样,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立志亦即“争先”是前提,“协力”即内部同心同德,对外互相学习是保证,而“知行合一”既是方法,也是标准。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推动可持续发展产生。实现的诸要素的总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动力生成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动力外显为科技对可持续发展的间接影响。即高质量生活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动力,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二者与科技相互作用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断从思想上理论上剖析腐败产生的不良心理诱因,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从制度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落实执政为民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群众体育政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旨在探讨群众体育及其政策的发展规律和经验,为我国体育发展提供参考.认为:新中国群众体育政策分为理论奠基、受到破坏、恢复和迅速发展3个阶段;中国群众体育政策要点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群众体育是体育工作的基础和重点;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要协调发展;对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人群实行不同政策,分类指导等.建议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的群众体育政策,研究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条例>等.  相似文献   

15.
试论新时期我国职工体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旧的职工体育模式已不能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且与企业的经济行为发生严重冲突,已无法适应新时期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正在经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出现了运行机制非指令化,活动内容多样化,活动形式小型化和经常化,组织体系网络化以及经费来源多元化的趋势。这些发展趋势向旧有的职工体育模式提出了全面挑战,同时,也为提高体育人口的质量、构建网络化的体育新格局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手段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实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为研究对象,在对江苏<课标>实验区和非实验区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中学体育课程内容(标准)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思路和对策:1) 更新中学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课程意识;2)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需要,在学习领域规定不同水平的内容,提高内容标准的可操作性;3)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考虑地区、学校的实际;4) 加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力度;5) 重视健康教育,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内容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从健康园相关院校组织联盟建构对公共健康社会福利的意义,健康公共服务参与供给三类部门之间的优势比较,政府对院校等“第三部门”供给健康公共服务的扶持措施,健康园相关院校健康组织联盟建构的必要性、可行性、名称选择、场所选择和工作领域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认为健康园相关院校组织联盟建构对公共健康社会福利的意义首先在于提高公共健康服务品质水平,健康组织联盟建构的可行性首先在于具有组建健康联盟组织的相关学科基础等。  相似文献   

18.
警察训练课程是公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实现公安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警训课程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公安干警与犯罪分子斗争的战斗力,警察训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是实现警训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分析了21世纪对警务人员实战技能的要求,阐述了公安院校警务实战技能教学内容的原则,提出了科学、合理、符合公安工作实际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中老年的特殊体型,通过分析其穿着正常规格服装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中老年特体服装的量体方法,并作了结构上的修正阐述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论体育运动的人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体育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推动着社会的前进。而广大劳动人民的伟大的体育实践 ,则是体育运动得以发展和创新的最根本的动力。本文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 ,对体育运动的人民性作了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