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是新闻媒体面对的一个共性问题,各地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如天津市提出新闻报道要坚持“为先进典型让版面.为人民群众让镜头”,福建省提出精简会议报道,让基层新闻唱主角,河北廊坊市领导明确提出要“把版面留给基层,把镜头对准群众”,这些无疑都推动了新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改革会议报道的呼声在各新闻媒体始终不断,但呼声归呼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面貌依旧的会议新闻仍屡见不鲜,报道会议的记者仍然把镜头对准到会的领导。眼下面对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改革“会议”报道乃大势所趋,从中央台到各省市主流媒体,除了一如既往地做好会议程序性报道之外,最大变化的亮点是在抓“会议”鲜活新闻上下工夫,从内容到报道形式都寻求突破,巧妙装扮,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笔者就对当前改革“会议”电视报道谈儿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不少新闻同行在改进会议报道上作了很多探索,取得一定成果,但与读者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会议新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基层、脱离生活的现象仍然存在,报道思路、报道模式、报道手法陈旧呆板的问题仍很普遍。会议程序多、出席领导名单多、套话空话多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会议报道中新闻含量、信息含量、知识含量低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这些现象的继续存在,会降低媒体的影响力。因此,改进会议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共同面对的现实课题。这里,笔者介绍几种改进会议报道的具体做法,供有兴趣的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党台、党报宣传中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新闻单位党的喉舌作用是通过大量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报道而实现的。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一直是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内容,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可谓万众瞩目。关于会议和领导人活动报道,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示,新闻单位要“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群众关心的内容,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5.
领导活动是党报的新闻富矿,事关国计民生和公众利益,干部群众都关心。要做好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就要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在完成常规时政报道的基础上,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开拓性引导舆论,倡导“新闻家报时政”,把领导活动和会议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准确、生动、深刻地呈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6.
曾有部队政工领导这样概括基层官兵看军队报纸的顺序——“从后往前翻”。何以如此?有基层官兵一针见血:一二版除了会议报道、领导人活动,剩下的全是“表扬稿”,没有什么好看的。用新闻业内人士的话说,就是新闻版上“新闻”少,可读性不强。以工作报道为主的军内报纸怎样赢得读,是当前军事新闻工作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早已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不是英雄创造历史,而是奴隶创造历史,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当中国共产党进入第三代领导时,江泽民总书记又指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于报纸来说,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必须采取的举措,便是应把人民群众,广大读者放到重要位置上。现在的情况是,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在报纸上太多了。不能否认,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层参加的会议和活动,是最丰富的信息场,是最大的新闻源。尤其是领导层参加的重大会议和重大活动往往是社…  相似文献   

8.
工作性报道如何创新?这是新闻改革中众所关注的问题。工作性报道通常是指涉及领导活动、会议和中心工作的报道。过去由于囿于传统思维,报道的工作性强、可读性差。近年来,不少报纸为了增强新闻的指导性和可读性,对工作性报道进行了一些改革。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工作性报道的“工作味”,必须从工作性报道的源头去创新,从工作性材料中去发现“金矿”,开掘新闻亮点。  相似文献   

9.
联播类电视新闻栏目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的报道,这类报道对于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源。如何把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的报道做得内容实在,形式鲜活,观众爱看?这是联播类电视新闻栏目面临的共同课题,也是此类栏目提升质量,提高收视率,增强公信力的突破口,是关键,更是难点。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面对会议报道改革这一“老大难”,为增强“三贴近”,把版面留给基层,多数地市报对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作出了“一刀切”的字数限制,按职务定规,使新闻报道成了一种级别待遇。实际上这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相反却让一些有价值的新闻更上不了重要版面,登不上“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11.
提起时政新闻,人们感觉最深的就是这是围绕政治活动而产生的新闻,其大多是领导活动、会议报道或成就性报道,说教味浓,形式也较呆板。殊不知,就是这些在一般人眼中看似“冷”“硬”的新闻,却蕴含着大量的政策信息,其中的内容绝大部分是普通受众最关心和关注的。那么,作为新闻工作者,如何让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更好地为普通受众所接受,并...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让会议报道“活”起来?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等工作,会议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为改进会议报道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那么,新闻单位在改进会议新闻报  相似文献   

13.
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过多过长、而又忽视实际内容和新闻价值、影响宣传效果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央和地方各级主流媒体的一个难题。本从新闻传播规律和宣传规律入手深入分析当前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揭示以新闻价值为核心彻底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两方面提出改进时策:一是党政领导从自身做起,清除“官本位”的观念,不再把新闻报道的多少、位置、频率与自己的地位、政绩挂钩;二是新闻媒体要自觉提高报道水平,实现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有机结合,运用新闻传播规律更好地完成党的宣传工作,从而达到新闻传播的最佳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赵伟 《新闻爱好者》2005,(11):30-30
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报道,在新闻单位的宣传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大量报道,是媒体实现党的喉舌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也一直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内容,如每年的全国“两会”可谓万众瞩目。但长期以来,对会议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媒体的版面和时段总是遵循着这样的惯例:不论新闻价值大小,只看职务高低,按官职大小设定章长短,安排时间版面,致使会议报道成了讲话报道。  相似文献   

15.
廖昌喜 《新闻界》2001,(6):45-45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出现了一个“负面报道”的新闻概念。那么什么是负面报道?这个报道是如何界定的?它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在新闻实践防止负面报道的产生?笔者拟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所谓负面报道,是指在各类媒介传播的新闻信息中产生了负面社会效应的报道。这里指的“媒介”不仅是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还包括互联网等新媒介。“新闻信息”,不仅指常规的新闻消息,还包括传媒发布的一般信息。“负面社会效应”,是指新闻信息传播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生活秩序产生了损伤或…  相似文献   

16.
沈浴晖 《视听界》2007,(3):91-92
打开地方台的电视新闻,特别是市、县级的电视新闻,一个久冶不愈、久论无效的通病就是“三多三少”:会议新闻多、领导活动报道多、空洞的无新闻由头的成就性报道多;新闻事件、新闻故事少、基层的典型报道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少。“三多三少”使得不少市、县台的电视新闻成了彻头彻尾的“电视政闻”,新闻节目成了名副其实的宣传节目。  相似文献   

17.
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许多方针政策出台后,大都要经由会议来传播,会议报道自然成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定势,会议报道存在许多弊端,如:数量“滥”,没有新闻价值或可报可不报的会议新闻大量充斥媒体;篇幅“长”,本来可以由简单的几句话解决的故意拖长腔,摆架势;内容“空”,排了一大串名单外,没有多少信息传播出来;格式“旧”,写法有“八股”之嫌,让人觉得陈旧、乏味、不出彩。由于受众不爱看,自然削弱了会议新闻应有的指导性和群众性,妨碍了新闻舆论引导功能的充分发挥。 当前,新闻改革风起云涌,媒体竞争异常激烈,推进会议报道的改革,提高会议报道水平,促进会议报道形式的多样化,不但是强化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的需要,也是媒体提高传播效果、提高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领导活动的报道一直困扰着新闻传媒,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因此,改进领导活动报道,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已成为各级领导和新闻传媒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综观今年以来的新闻传媒,各级领导以自身的行动积极支持新闻传媒改进领导活动的报道,领导活动报道的数量过多,篇幅过长,空话、大话、套话的新闻明显减少,但是,要从根本上改进报道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改进领导活动的报道,首先要从大力减少会议这个关键问题入手,使各级领导干部从“会海”中解脱出来。大力精简各种会议报道,除重要会议外,类似开工、开业典礼、座谈会…  相似文献   

19.
会议是丰富的“新闻源”,同时也有很多有待开发、容易被忽视的新闻信息。会外生“枝”写新闻,就是在参加会议的同时,及时发现和采写与会议相关的新闻。这类新闻,不论是会场内的发言还是会场外的活动、不论是会议前的准备还是会议后的落实、不论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不论是直接的事实还是间接的现象,都是会议报道所不能完全包容的。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往往陷入格式化的套路,把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变成了考察现场和会场报道,成了考察者和与会者的形象大展示,通篇充满了“领导强调”、“领导指出”等字眼,这种说教式的宣传和生硬的语言,群众很难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