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纳西族东巴跳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遗存,它深深植根于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吸吮着纳西族传统文化的营养,向人们展示着纳西族传统文化无穷的魅力。文章分别从纳西族东巴跳的起源,纳西族东巴跳的传统文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而详细的阐述,为纳西族东巴跳研究人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检索结合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汉水流域端公舞和滇西北地区东巴跳这两个古老的原生态身体运动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汉水端公舞与丽江东巴跳在人文地理环境、舞蹈主体、服饰法器、祭祀程式、舞蹈构成及文化意蕴等方面具有萌生的同源性。这两种依托于身体运动得以彰显的原始巫术仪式,都说明中华民族的原始宗教属于土生土长的自源宗教,同时对于武术等体育运动形式的发生和演变有重要的参照性研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东巴跳源考与属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纳西族特有的体育项目东巴跳,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不仅吸收了本民族的文化,而且还受到外来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自从古纳西象形文舞谱被介绍以来,舞蹈界与体育界都给予了充分关注,舞蹈界认为东巴跳是舞蹈,而体育界则认为是武术,有的学者还提出它既是舞蹈也是武术.本文主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它的渊源,从而进一步澄清东巴跳的起源问题.并对东巴跳属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它是舞蹈而非武术.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纳西族独有的体育项目东巴跳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东巴跳具有良好的健身娱乐功能,且其所体现的民族传统、社会规范教育的社会价值以及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十分丰富,在文化大发展和体育强国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巴跳"作为纳西族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但具有健身、娱乐身心的体育功能,还折射着纳西族人民几千年的社会形态、艺术观念、人生哲理、宇宙哲学等等,可以说它是对纳西族千年历史的真实写照.对"东巴跳"的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夏商『干戚武舞』考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是古籍对“持干戚武舞”较早记载。同类名称及相关事象在其他典籍中也时见记载,或称“干舞”、“戚舞”与“武舞”、“战舞”、“大武舞”等。作为远古时代重要宗教文化事象,干戚之舞源远流长。从史前时代直到东周末期,干戚之舞占据中国宗教“舞台”历时数千载,具有深厚的民族体育文化底蕴和时代气息,尤其在夏商周的礼乐文明进程中更显得举足轻重。“持干戚武舞”在神话意蕴中,是战争之神生命不息、顽强抗争的精神表征,而在宗教义理层面,则是合巫术军事舞蹈与宗庙祭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武舞与鼓舞的渊源传承态势进行比较研究,认为:鼓舞与武舞具有同源异流的特征,同源是鼓舞与武舞相融的基础;仪式性需要是鼓舞与武舞产生的动因;战争需要促使腰鼓与武舞的功能得以拓展;生活需要促使武舞与鼓舞兼具娱乐化功能;社会变迁促使鼓舞与武舞的传承出现分异,具体表现为社会变迁促使腰鼓文化和功能开始发生转向,趋向于世俗化和仪式化特征;社会变迁促使武舞发展呈现竞技化与舞台化表演的双重倾向;现代社会文化诉求促使"武"与"鼓"产生"竞技美"和"艺术美"的分途;政治权利的制约和规制促使"武""鼓"文化朝向预设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探寻了武舞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渊源,描述了武舞复苏和兴起的过程,分析了当今武舞复苏的原因和武舞复苏现象对于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启示.研究认为,武舞复苏的原因主要是新环境下中国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武舞文化形式的易接受性,特色鲜明的中国文化和高质量的精心制作以及西方国家强烈的文化需求.“武舞复苏”现象对于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启示主要有武术应该满足多元化需求,提升自身满足需求的程度,传播过程中不要限制和抵制武术表现形式的变化与改造.  相似文献   

9.
对武舞的历史解读——兼论武术套路对古典舞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史料,从历史学的角度考察了“武舞”这一独特的文化样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态。在武舞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武术与古典舞蹈逐渐产生分野。武术成为古典武舞的基础和古典舞蹈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为古典武舞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丰富了古典舞蹈艺术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武术套路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武舞。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哲学、美学、历史学、文化学、武术学等角度对先秦时期的武舞文化现象重新审视,以期揭示早期武舞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及其对武术套路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研究认为,先秦武舞所具有的"以舞通神、以舞习武、教化功能、中和适度"的特点深刻地影响了武术套路的形式、功能与审美特征,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中华武术套路审美意识的基因。  相似文献   

11.
纳西族东巴文化具有神灵性,有着浓郁的神灵色彩,作为东巴文化因子的纳西族武术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神灵性的烙印。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运用地域文化理论,从人类文化学的视角对纳西族武术文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纳西族武术文化丰富多彩,是纳西族东巴文化表现神灵观念的主要手段。其形成的基础是纳西族的尚武传统,而频繁的战事是纳西族神灵性武术文化形成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等方法,以丽江地区东巴舞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东巴舞的开展现状,对制约东巴舞发展的各项因素进行探讨,并给出了传承、保护东巴舞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安塞腰鼓是流传于陕北安塞县一带的一种群众性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多以舞蹈、武术为主,以古代武舞、兵阵为主要表现形式,是集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鼓吹乐、民歌等于一体的传统体育项目.安塞腰鼓运动的起源、运动形式、运动内容等都与武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安塞腰鼓的起源、特点、内容、表演形式以及所包含的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其体现出的武术文化元素进行分析和归纳.  相似文献   

14.
陇右地区鞭杆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鞭杆舞是融武术、舞蹈于一体的一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存在很大程度契合。通过对鞭杆文化内涵的研究,提出了保护鞭杆舞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武术动作元素来源于生产劳动,军事为武术提供了生长的土壤,而原始巫风和图腾为武术舞化提供了可能。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奥林匹克文化应与武术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促进体育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武术套路所具备的"舞"的属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武术套路是由"武舞"发展而来的,并通过对武术动作的"舞"化来展现武术的技击含义,作为身体表现艺术的形式,在表现的审美功能上的"舞"化又使得武术套路具备了"形式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武术近些年来的推广及传播较为乐观,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西方的街舞在我国的流行程度却很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对武术与街舞各方面的相似性以及武术融入街舞的途径、方法来论述分析将武术融入街舞和武术推广的思路,以便进一步加快武术的推广步伐。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探讨,为发展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确保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借用湘西苗族鼓舞的保护与开发策略并从中得到启迪:湘西苗族武术,作为一种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通过将它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和开发,挖掘苗族武术的历史名迹,提升文化品位,走旅游开发的“双赢”道路;联袂当地教育机构,纳入学校教育内容,以竞技表演形式展现湘西苗族武术的生存价值和社会功能,为更好的继承与发展湘西苗族武术提供舞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太极大舞的概念谈起,分析了太极大舞的运动特点,阐释了太极大舞受大众欢迎的原因。把太极大舞与高校武术教学相对比,分析了大学生不太喜欢传统武术的主要原因。提出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可加入一些新的元素:首先,改编一些动作,加入舞蹈、戏曲动作等,使武术更适合现代大学生;其次,加入演练队形的变化,增加同学间的配合协调,使其更具有亲和力;第三,加强专业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直观感受武术魅力,能更深层次理解各动作健身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