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铜(Ⅱ)与邻羟基萘基荧光酮,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存在下,NH4Cl-NH3·H2O缓冲介质中在形成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6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6×105l·mol-1·cm-1。Cu(Ⅱ)含量在0~4μg/25ml符合比尔定律。配合物组成:Cu(Ⅱ):0-HNF为1:2。研究的新方法应用于标准岩石样品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以葛根素为配体,用液相法合成了Cu(Ⅱ)配合物。通过电导率测定实验确定了配合物中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比,并对配合物进行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表征,同时选择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体系为实验体系,考察葛根素及其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中配体和金属离子的配比为1:1,葛根素依靠酚羟基氧及羰基氧与Cu(Ⅱ)作用形成了配合物,葛根素及其配合物对O2^-·都有很好的清除作用,但由于配合物中酚羟基及羰基数量的减少,清除作用相对稍差。  相似文献   

3.
表面活性剂溴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铵(DDMBAB)和邻羟基萘并非荧光酮(β-HNF)分别与Sn(Ⅳ)、Ge(Ⅳ)、Sb(Ⅲ)和Mo(Ⅵ)显色形成配合物,表现出一些特征的光谱性能,本文对其配体和配合物的主要光谱性能进行了归属,探讨了配合物的结构,证实其表面活性剂不仅仅起到胶束增溶稳定作用,而且参与配合,邻羟基萘基荧光酮上2-位羟基氧原子,3-位羰基氧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4.
以2,2'-联吡啶-3,3'-二羧酸为配体合成了一个稀土-有机功能配合物[Tb2 (C12H6O4N2)3 (Phen)2 (H2O)2·6H2O]n,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结构.检测了该配合物的荧光和磁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在490.0、546.0、586.0和620.0nm处有四个特征荧光发射峰,它们分别归属于铽(Ⅲ)离子的5D4→7F6,5D4→7F5,5D4→7F4和5D4→7F3的电子跃迁;在低温下配合物有弱的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在水溶液中合成新型N──乙酸基取代四氮杂大环H4L(5,7,12,14──四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N’,N”,N”’,N””──四乙酸)与Cu(Ⅱ)形成三种固体配合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组成进行了确定,H4L与铜离子分别形成组成为CuH2L·3H2O,Cu2L·4H2O和Ba[CuL]·2H2O2的配位化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结构特征,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铜(Ⅱ)-普利沙星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普利沙星与铜(Ⅱ)结合后与DNA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方法]利用紫外光谱、循环伏安法研究普利沙星与Cu(Ⅱ)的结合作用及形成配合物的配位比;运用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黏度测定、盐效应等方法确定普利沙星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及结合常数.[结果]普利沙星与Cu(Ⅱ)以2:1形成二元配合物.通过静电和部分嵌插方式与DNA相互作用,结合常数为9.71×105L mol-1.[结论]普利沙星与Cu(Ⅱ)形成的二元配合物和普利沙星相比,与DNA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三乙烯四胺缩水杨醛Schiff碱(H2L)及其Cu(Ⅱ)的双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该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是1:1型电解质,其组成为[Cu2(Cl)(H2O)L]Cl.  相似文献   

8.
衣康酸、邻菲啰啉和硝酸铜在乙醇-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一种新型Cu(II)-邻菲啰啉-衣康酸三元配合物,即[Cu(C5H4O4)(phen)2]·(H2O)1.5·(C2H5OH)0.5(C5H4O2-4=衣康酸根),并经元素分析,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u原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啰啉配体的4个N原子和来自衣康酸根的2个O原子形成配位数为6的畸变八面体CuN2O2.配位分子间通过芳环π…π堆积作用形成一维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9.
在水溶液中,通过N-[2-(2'-氨基-乙氨基)乙基]草酰胺和硫酸铜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镉反应合成了具有草酰胺桥联的新型异核配合物[(phen)Cd3(CuL):(H2O)3](SO4)4,其中L配体为N-[2-(2'-氨基-乙氨基)乙基)草酰胺负离子,phen为1,10-邻菲咯啉,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并对其IR的主要吸收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0.
以牛磺酸缩邻香草醛席夫碱(TMSSB)和2,2'-联吡啶(bipy)为配体,与氯化铜在水/乙腈体系中利用水溶液法,得到了配合物{[Cu(L)(bipy)Cl](1)·CH3CN}(1)(L=邻香草醛)。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X-单晶衍射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8.990(2)?,b=10.000(3)?,c=10.584(3)?,a=80.495(3)°,β=84.448(4)°,γ=73.121(4)°,V=896.8(4)?3,Z=2,R1=0.0444,w R2=0.1324。在合成1的过程中,TMSSB配体水解为邻香草醛和牛磺酸。标题配合物的中心Cu(Ⅱ)与邻香草醛的醛基O、去质子的酚羟基O、bipy的两个N以及氯离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乙腈作为溶剂分子单独存在。化合物分子之间通过两种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水杨酸、8-羟基喹啉为配体与铁(Ⅲ)合成了一种新型未见文献报道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确定其化学组成为[Fe(C7H5O3)2(C9H6NO)]。水杨酸脱质子以酸根形式与Fe(Ⅲ)离子成键,酚羟基不参与配位,而8-羟基喹啉以酚羟基氧和杂环上的氮原子双齿配位,形成五元螯环。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其对大肠杆菌生长的作用,并绘出其生长曲线,发现配合物浓度低于2 mmol· L^-1时,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高于2 mmol· L^-1时抑制其生长,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强,即配合物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双向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甲醇水溶液中以氨基磺酸和邻菲啰啉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phen)(H2O)2].SO1,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为a=1.4903(2)nm,b=1.38587(18)nm,c=0.70325(9)nm,β=108.618(2)°,V=1.3765(3)nm3,Dc=1.814g/cm3,Z=4,F(000)=764,最终偏离因子R1=0.0269,wR2=0.0748.配合物中Cu(Ⅱ)离子与1个phen的2个N原子及2个H 2O的O原子配位,形成变形平面四边形结构.结合晶体结构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13.
槲皮素对金属离子具有强烈的螯合作用。本文研究表明在pH4.6的HAc—NaAc缓冲液中,槲皮素能与Cu(Ⅱ)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在紫外光谱中其吸收带Ⅰ比单独槲皮素红移了59nm。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槲皮索-Cu(Ⅱ)配合物的配位比为2:1,采用平衡移动法测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为2.0410^8。并初步探讨了槲皮素与Cu(Ⅱ)配位的部位是30H~4C=0。  相似文献   

14.
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2(α-furoic acid)4(H2O)4,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106(4)nm,b=1.046(6)nm,c=2.00790nm;β=91.118(8)°,V=2.646(2)nm3,Dc=1.619g/cm3,Z=4,F(000)=1306.最终偏离因子R1=0.0567,wR2=0.1676,两个Cu(Ⅱ)由四个呋喃甲酸根桥联且其端位各有一个水分子配位,形成一个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配合物中Cu(Ⅱ)-Cu(Ⅱ)间具有一对称中心,其Cu(Ⅱ)-Cu(Ⅱ)的间距为0.2637nm,结合晶体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2(-αfuroic acid)4(H2O)4,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106(4)nm,b=1.046(6)nm,c=2.00790nm;β=91.118(8)°,V=2.646(2)nm3,Dc=1.619g/cm3,Z=4,F(000)=1306.最终偏离因子R1=0.0567,wR2=0.1676,两个Cu(II)由四个呋喃甲酸根桥联且其端位各有一个水分子配位,形成一个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配合物中Cu(II)-Cu(II)间具有一对称中心,其Cu(II)-Cu(II)的间距为0.2637nm,结合晶体结构对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在乙醇介质及聚乙烯醇存在下,meso-四(3-氯-4-磺基苯)卟啉(m-C1TPPS4)与Cu(Ⅱ)配位反应的最佳条件,提出用盐酸羟胺加快m-C1TPPS4与Cu(Ⅱ)的反应,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痕量铜的分析方法.m-C1TPPS4与Cu(Ⅱ)反应的最适pH为3.76,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6nm,配位比为1:1,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4.13×105L·mol-1·cm-1,测定范围为0~1.8μg/25mL,相关系数r=0.999.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Eu(3-PYA)3.2H2O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测定了标题配合物的激光拉曼光谱,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的羟基具有两种配位方式,分别为双齿和桥式,经与同构配合物Sm2(3-PYA)6.4H2O的晶体结构测定结果对照,知标题配合物中有一种Eu(Ⅲ)格位,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8。  相似文献   

18.
新制备的Cu(OH)2·yH2O加入到溶有2-甲基苯甲酸、邻菲咯啉的C2H5OH/H2O(1∶1,V/V)混合溶剂中反应,得到一新的铜配合物[Cu(phen)2(C8H7O2)]·(C8H7O2)·4H2O(1)晶体.化合物结构经单晶X-衍射及红外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结晶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878(2),b=11.218(2),c=16.178(2),α=72.74(3)°,β=75.54(3)°,γ=78.72(3)°,V=1 809.8(6)3,C40H38N4O8Cu,Mr=766.28,Z=2,Dc=1.406g·cm-3,F(000)=798,最后残余因子R1=0.055 5,wR2=0.133 9.晶体结构中的中心Cu(Ⅱ)原子六配位模式形成畸变的八面体结构,通过分子间O-H…O氢键及芳环$-$堆积作用构筑成超分子框架.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一个新的钴的[Co(C4H3N2CoO2)2(H2O)4](C4H4N2CoO2=4,6-二羟基嘧啶),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试和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3.528(3),b=7.2240(13),c=13.001(2);α=90°,β=109.448(2)°,γ=90°;V=1198.0(4)3,μ=1.485mm-1,Dc=1.958 Mg/m3,F(000)=724,R=0.0302,wR=0.0894(I>2σ(I)).在配合物的结构单元中,Co原子与两个4,6-二羟基嘧啶和四个水分子配位,形成略有畸变的拉伸八面体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单元[Co(C4H3N2CoO2)2(H2O)4]之间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相互交叉连接在一起形成三维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中学参考书中表示新制的Cu(OH)2与醛反应的方程式最常见的为:醛+Cu(OH)2、→酸+Cu2O↓+2H2O(1)也有教材表示为:醛(2)认为难是同四羟基会铜离子电离出的少量Cu2 “离子反应.为证明两个方程式哪个更确切,做了如下实验: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2%CuSO4溶液,滴入少量10%Na0H溶液(此时CuSO。过鼾,加乙醛0.smL,加热煮沸,结果无砖红色沉淀·2在试管中加入适量2%CllS04溶液,滴入10%N4OH溶液至CllS04刚好沉淀完全,再加乙酸0.smL,加热煮沸,结果无砖红色沉淀.3.在试管中加入适量2%C4504溶液,滴入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