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寻根》2016,(3)
正漳州书院发展历程福建僻处东南一隅,漳州又位于闽之南陬,文化远较中原落后。不过在唐初陈元光开漳之后,中原文化在漳南迅速传播,书院亦随之产生,诞生了有"八闽第一书院"之称的松州书院;南宋大儒朱熹知漳一年,使漳州文教事业复兴,并对此后的漳州书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到了明代,漳州名儒迭出,书院多所创建,明末黄道周所创建的邺  相似文献   

2.
鲁先圣 《寻根》2011,(3):8-11
自唐宋以来,书院文化崛起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阵地。尤其到了宋代以后,渐渐由开始时期的民办性质过渡到官办性质,走到文化发展与普及的前台。一直到明清时期,书院始终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脊梁,是中华文明书香漫溢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四川书院的发展与改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特殊教育组织,是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又是传播文化、进行教化的重要场所,为中国历史上教育的发展繁荣,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衍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书院一词最早见于唐代。五代十国期间,南唐境内已有几所书院。北宋时,书院普遍兴起;南宋时,书院有了很大发展,确立了书院制度。元明清时期,书院继续发展,书院制度日趋完善,直到清光绪(1875-1908)末年书院制度废止。 同全国书院的发展进程相一致,四川地区的书院也有上千年的历史①。历代四川都有一些闻名全国的书院,如沧江书院、鹤山…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是士子与学者读书、学习、讲学、休憩和崇祀先贤的场所。书院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功能,突出人与建筑的协调统一,反映“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十分讲究内部结构的建筑规划,形成了一定的规制。  相似文献   

5.
“以社区前载体建设精神文明”,是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把文明、进步、发达的新上海交给新的世纪的新举措,社区文化市场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改善,一批批特大的市政工程出台,先后有1000多个单位28000多户居民被动迁移居各个新的社区,使上海都市生活,进入社区化。  相似文献   

6.
书院是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开展包括藏书、校书、刊书、读书、讲书、教书、著书等各种活动,进行文化积累、创造、传播事业的文化教育组织。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书院。如作为读书之处的书院,作为著书之地的书院,作为藏书之所的书院,  相似文献   

7.
《文化市场》2002,(3):22-24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化,城区文化建设也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群众文化工作受到了普遍的高度重视。多年来,我区在“双高”的发展战略目标先导下,十分重视全区居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广局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区文化局认真学习贯彻《上海市社区工作会议》精神,强调了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以社区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提高居民文化生活品质,营造健康文明、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为目标,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刘鑫 《滇中文化》2004,(2):14-15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化是共同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存有相近的价值观念。认同意识的社会群体在物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因求知、求乐、求美、求安等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性精神化活动。它是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及审美情趣等化现象的总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书院□阎国平书院是北宋到清末的一种重要文化教育组织,它在封建社会的政治、教育和文化发展中都曾占有重要的地位。书院之名起源于唐代,如唐开元时宫廷中有丽正殿书院、集贤书院。但这种书院实际上是宫廷藏书、修书的地方,并不是后来含有教学、讲学内容的书院...  相似文献   

10.
社区文化是某一社区经济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代表了所在社区的文化特征。这种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形成的理想价值追求、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群体意识等各方面的文化集成。社区文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演进变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速度成正相关。呈现社区功能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社区载体由简单型向信息化转变,社区治理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等新趋势。出现城市社区养老与社区护理服务、社区学龄儿童教育、新市民的涌入、社区青年的多样化生活等新需求。对此,本文提出了具有复合型、多功能融合发展的十种城市社区文化发展新类型:育人型、传承型、创业型、康养型、运动型、娱乐型、分享型、智慧型、服务型、自治型社区。  相似文献   

11.
邓洪波 《寻根》2006,(2):7-10
新生的文化组织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从地方志中看,它最早出现于唐太宗时期,如大将军李靖在山东读书和研习兵法的书院。从官方的文献记载看,它则始于唐玄宗时期开设的东西二都丽正、集贤书院。书院的出现,是隋唐推行新的印刷技术使书籍大量流传于社会之后,中国士人围绕着书,包括藏书、校书、修书、著书、刻书、读书、教书等进行文化研究、积累、创造、传播等活动的必然结果,它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新的文化教育组织。  相似文献   

12.
胡青 《寻根》2006,(2):26-29
中国古代的书院,大多依傍佳胜名山。白鹿洞书院地处庐山东南,院内古木参天,山溪潺潺,楼阁亭台,清幽恬静,尽在绿荫环抱之中。院外便是青天削壁的五老峰:“山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枝,凭谷下坠万仞,外无重冈叠嶂之蔽”;“惟登一峰,则两旁无底,峰峰各奇不少让,真雄旷之极观也。(”《徐霞客游记》)岳麓书院建在长沙岳麓山中,凭山远眺,湘江城郭尽收眼底。山中亭塔殿阁,错落相望,清泉回绕,胜景叠出。宋人范成大说这里“山外江水黄,江外满城绿”,明人车大任说它是“岸柳江烟碧草纷,危峦飞蹬俯江”(《岳麓书院历代诗选》)。真是美轮美奂!象山书院在江西…  相似文献   

13.
书院教学制度的创立 ,既取法于前此业已存在的官学、私学乃至禅林精舍 ,道家宫观等传统教育体制 ,广取其经验 ,善借其教训 ,又基于满足因书籍广布而剧增的读书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以及由此而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 ,更有朱熹等理学大师们总集民族文化 ,创造、传播新的理论的学术关怀。因此 ,它是一个全新的体系。书院的组织体系以山长为核心 ,非常精干。山长主持书院的教学与学术研究 ,亦多兼领院务 ,其学识的高低、人品的好坏直接影响书院的盛衰进退。其人选历来备受重视 ,产生方式约有建院学者自任 ,官方任命、举荐 ,地方公众选任三大类…  相似文献   

14.
正纵观嵩阳书院的发展史,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到现在,它经历了一系列转型和变迁。从嵩阳寺、嵩阳观、奉天宫再到太乙书院、太室书院乃至最后的嵩阳书院,它完成了从佛教活动场所、道教活动场所、佛道共同活动场所再到学者讲学传道场所的角色转型。从这漫长而波动起伏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北宋时期对嵩阳书院的发展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换句话说,称北宋时期是嵩阳书院成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关键时期并不为过。那为何北宋时期能成为嵩阳书院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是士子与学者读书、学习、讲学、休憩和崇祀先贤的场所。书院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功能,突出人与建筑、环境的协调统一,反映“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书院十分讲究风景环境的选址和地域环境特点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正>书院的命名,虽然只是该书院的一个标记和名份,但大多都有其基本内涵,体现着创建者的宗旨、目的、要求和期望。从书院的命名中"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和书院教育体系的特殊品味"(胡昭曦《四川书院史》,巴蜀书社2000年版,第109页)。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的命名同样也有其深刻的含义,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侯敏 《华夏文化》2004,(2):36-37
中国书院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代孔墨的讲塾,就是一种区别于“官学”的“私学”。但真正把讲塾推进到书院,还是秦汉以后的事情。两汉后以至隋唐,官学以外,名师大儒都聚徒讲学,传授结业。宋代学者在寺院教育的启发下,将唐代藏书、校书乃至研究学术的书院改造成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对中国教育和学术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新勤 《寻根》2013,(5):57-61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是我国创建较早、影响较大的书院之一,它融教学与研究、图书收藏与校刻为一体,是理学先导"洛学"思想传播的基地,亦是创新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为我国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沿革嵩阳书院位于今天的登封市区北部、嵩山之阳,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其前身分别为嵩阳寺、嵩阳观、奉天宫等。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创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更名为嵩阳观,为佛、  相似文献   

19.
书院教学的革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炳照 《寻根》2006,(2):11-15
书院在中国历史上存续近千年,清末改书院为学堂也已百余年,翻阅一下书院发展史,研读一下书院研究的著述,我们似乎有一种深切的感受,这就是:古人创办书院,今人研究书院,都贯穿着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对教育进行革故鼎新的强烈愿望、执著追求和笃实行动。革故鼎新精神是书院生命力的象征,也是书院研究者关注的核心与焦点。  相似文献   

20.
社区内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团队(简称社区团队)是社区内的居民出于强身健全、结交朋友、丰富生活等目的而自发形成的群众队伍,是社区文化的主要载体,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社区团队工作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更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加强党对社区团队的领导,社区文化建设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上个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