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我们应该克制支配欲,别企望把别人雕琢成我们的样子。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  相似文献   

2.
张永亮 《山东教育》2005,(25):36-36
一位哲人曾说过:“第一个把鲜花比作女人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鲜花比作女人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鲜花比作女人的人是蠢材。”作文写作也是如此,只有匠心独运、角度新颖,写自己独有的生活,言他人所未言,写他人所未写,才能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3.
李传鹏 《教学随笔》2010,(12):16-18
记得曾有人说过:“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人是蠢才。”这就形象地告诉我们,写作的立意是否新颖,是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写出好文章的重要一环,也是衡量我们思想深度和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蠢才。——英国作家王尔德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便是蠢才,因为他只有模仿,没有创造。”可见语言也责在创新。创新作为一种理念,已越来越深入人心,并已渗透到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成为语文学习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6.
花事     
王瑶  SYM 《八小时以外》2013,(2):42-45
花事将近。春意已在眼前。有人说,第一个将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将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将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是蠢材。其实,将女人比作鲜花的人最终会是什么,女人才不在乎,她在乎的是自己是不是真的是一朵花。有人说,女人天生应该穿戴最美丽的衣饰,或繁或简,总能有万般风情。像一朵花!  相似文献   

7.
可以穿裙子的季节,是女人最美的时间。其实这个时候也最容易让男人浮想联翩,谓之"意淫",这是现代的说法,在古代中国文人的嘴里叫做"看景"或者"赏花"。把女人看作景致,比作一朵鲜花,应该是中国男人的创意。  相似文献   

8.
如果     
如果把幼儿比作沉睡的种子,我们就是那融融的春风,轻轻地把每颗种子唤醒。如果把幼儿比作破土的嫩芽,我们就是那晶莹的露珠,缓缓地把稚嫩的幼苗滋润。如果把幼儿比作可爱的鲜花,我们就是辛勤劳动的园丁,用劳动与汗水使花儿开得更艳。如果把幼儿比作希望,幼儿园就是希望的摇篮,载着梦幻载着畅想,飞向色彩斑捕的明天……如果@刘禹  相似文献   

9.
翻阅书报,经常读到由“借分”、“还分”而演绎的故事。相似的故事情节,毫无二致的“借分还利”的结果,自然会使人想起“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俊才,以后再把女人比作花的人便是庸才”的经典论断。不唯于此,细忖之后未免浑身遗汗:这“分”果真可以随随便便如物一般地借来还去吗?“借分”究竟挑战了什么? 有些东西不能借,事关育人的规则必须循而蹈之,这一点连一向浪漫而“想得开”的“老外”们也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0.
曾经有位西方评论家说过这样的话:第一位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位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位把姑娘比作鲜花的便是蠢材了。话虽这么说,可人们在见到那些美丽少女时还是忍不住要拿鲜花作比。而且今天已不单是姑娘们享有“鲜花”之喻,  相似文献   

11.
栽花与插柳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如果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也不妨把教育比作是栽花和插柳的工作。显然,“花不开”“柳成阴”或者“鲜花开”“柳无阴”都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出不同色彩的花朵,不同特质的树木。  相似文献   

12.
翻阅书报,经常读到由“借分”、“还分”而演绎的故事。相似的故事情节,毫无二致的“借分还利”的结果, 自然会使人想起“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俊才,以后再把女人比作花的人便是庸才”的经典论断。不唯于此,细忖之后未免浑身遗汗:这“分”果真可以随随便便如物一般地借来还去吗? “借分”究竟挑战了什么?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手稿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这场重大事故上下皆知,有位学生面色凝重。突发的火灾把这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逼迫他做出选择。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  相似文献   

13.
如果……     
如果把幼儿比作沉睡的种子你就是那融融的春风一缕轻轻地把沉睡的种子唤醒如果把幼儿比作破土的幼芽你就是那莹莹的露珠一滴缓缓地把稚嫩的幼芽滋润如果把幼儿比作可爱的鲜花你就是那培育鲜花的园丁  相似文献   

14.
《怀抱鲜花的女人》是莫言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塑造军人王四、鲜花女人等人物形象以及鲜花、狗等意象,运用象征、荒诞等艺术手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了离奇和诡谲色彩的悲剧爱情故事,凸显了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自我在这中间的调和与拉扯,以此体现他对人性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把美女比做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算是人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的确是这样,话说三遍淡如水。同样,我们写作文,最怕的就是缺乏新意。像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作文,老生常谈,千篇一律,能吸引读者吗?  相似文献   

16.
翻问书报,经常读到由“借分”、“还分”而演绎的故事。相似的故事情节,毫无二致的“借分还利”的结果,自然会使人想起“第一次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俊才,以后再把女人比作花的人便是庸才”的经典论断。不唯于此,细忖之后未免浑身是汗:这“分”果真可以随随便便如物一般地借来还去吗?“借分”究竟挑战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亦心 《英语沙龙》2014,(3):28-29
正我们都知道,女人喜欢房,男人喜欢车。那么从这个角度上说,是不是把女人比作车而男人比喻为房,能够更好地看清楚两性之间的关系?今天,亦心就试着用女人比车,来谈谈一辆好车有什么,而一个好女人需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18.
人生是艘航船,走过天真的童年,就驶进了青春的港湾。青春,是个美好而富有诗意的字眼!有的人把它比作初升的太阳,有的人把它喻为带露的鲜花,有的人则把它比作世界上最有魅力的东西——黄金。  相似文献   

19.
我们经常把孩子比作花朵,然而一朵鲜花能不能绚烂地开放,关键的一点在于其环境是不是适合她的生长。适宜的环境,能够使一棵幼苗变成社会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pā);可如果遇上狂风暴雨,她也很容易变成残枝败草。我们的孩子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钻石迷题     
钻石是大自然的赏赐,相比其他宝石,钻石的坚硬、通透、纯净和其与太阳的“光芒互动”,都是令我们对其喜爱有加的原因。而钻石的稀有,更令其成为见证人生最珍贵时刻的最好证物。都说“鲜花和钻石是女人的宠物”,而鲜花的绽放之美难挡凋谢的凄凉,钻石的恒久却可永驻,这或许说明了人们(尤其是韶华易老的女人)对钻石趋之若骛的部分原因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