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主要研究有机改性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对凹凸棒土的改性过程,最佳的改性条件是:对15g凹凸棒土进行有机改性,有机改性剂浓度15g/L;改性时间2h;吸附时间40min。文章对有机改性后的凹凸棒土进行改性,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土、活性炭、4A沸石分子筛和磷酸三钠在一定条件下改性后的凹凸棒土,其吸附能力最佳。并对五种样品的BET、XRD、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
赤泥及其复合钝化剂对土壤铅、镉和砷的稳定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土壤培育实验,研究赤泥、酸改性赤泥、沸石、石膏和硫酸亚铁及其复配对复合污染土壤铅、镉、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经酸改性处理后铝、钙和铁进一步释放,表面结构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添加0.5%酸改性赤泥、赤泥与硫酸亚铁复配、酸改性赤泥与沸石复配后,土壤有效态铅含量分别降低1.96%~76.47%、4.94%~75.01%和5.47%~68.44%;加入0.5%酸改性赤泥、赤泥与硫酸亚铁复配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分别降低27.78%和15.04%;赤泥与石膏复配和赤泥与硫酸亚铁复配处理降低土壤有效态砷含量效果优于其他钝化材料,培育7、15、30和60 d后砷有效态分别降低0.41%、37.87%、5.41%、3.72%和55.60%、13.81%、37.85%、25.36%;赤泥与硫酸亚铁复配对铅-镉-砷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钝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肉桂酸和正丙醇为原料,用钼镍粉催化剂催化合成肉桂酸正丙酯。经实验确定了最佳条件:n(n-正丙醇)/n(肉桂酸)=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4%,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85~95℃,肉桂酸正丙酯收率80%以上,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催化活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以丙酸和异丁醇为原料,以改性钼镍粉取代以往常用的硫酸作催化剂,进行了丙酸异丁酯的合成研究。该催化剂的制作原料广、价廉,制作方便,催化活性高,能反复使用,不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在工业上制取丙酸异丁酯有推广和应用价值。经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n(异丁醇)/n(丙酸)=1.3∶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反应时间为2h,反应温度105~125℃。上述条件下,丙酸异丁酯的收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5.
对黔产银杏叶中总黄酮水法提取的影响因素和最佳提取条件进行了筛选,当提取温度为100^oC。加水量(固液比)10倍,提取2次,每次1小时,此条件为黔银杏叶总黄酮水法提取的最优方案。实验结果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植物活性物质提取回收的乙醇为研究对象,选择活性炭吸附法和活性炭吸附-蒸馏法,通过改变活性炭投加量和超声时间来确定最佳实验条件.研究发现两种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一致,均为活性炭投加量0.50g、超声时间25min,在此条件下,活性炭吸附-蒸馏法乙醇纯化率显著高于活性炭吸附法,其纯化率分别为10.70%、4.31%.因此可采用活性炭吸附-蒸馏法纯化实验中回收的乙醇,此方法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实现资源节约.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博落回总生物碱含量及回收率等为考察指标,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博落回总生物碱工艺。结果表明: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博落回总生物碱静态饱和吸附量为104.65mg/g(干树脂),洗脱率95.9%,动态饱和吸附量为96.5mg/g(干树脂),总生物碱回收率在91.24%、纯度在90%以上,是实验树脂中分离纯化博落回总生物碱的最佳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博落回总生物碱最佳工艺条件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剂为9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2~3倍树脂体积,上柱总生物碱量与树脂比为1:10.4,上柱液总生物碱浓度为21.57mg/ml,流速2~3ml/min,上柱液pH值7~8。  相似文献   

8.
以丁二酸与丁二醇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酯。通过HDI进行扩链改性,改善其降解性能与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扩链产物结晶度下降、拉伸强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HMB-1005的芽孢形成率及芽孢数量,分析摇瓶发酵对芽孢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HMB-1005菌株产芽孢条件进行分析,确定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蔗糖1%、玉米粉2%、CaCl2·2H2O 0.02%和NaH2PO4·2H2O 0.2%、pH值为7.0、温度为30 转速为200 r/min、接种量10%、种龄24 h.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拮抗菌出芽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N-苄氧羰基-L-缬氨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甲酸苄酯和L-缬氨酸为原料,在NaOH的溶液中进行反应,以较高收率合成了N-苄氧羰基-L-缬氨酸。考察了反应物的配比、反应温度、重结晶方式对收率影响。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0℃、反应物L-缬氨酸:氯甲酸苄酯为1:1.2(摩尔比),重结晶时先用乙醚与甲苯(1:1)混合溶剂溶解粗品,然后滴加石油醚析出晶体,产品收率较高达95%,纯度为99%。  相似文献   

11.
以改性镍钼作催化剂催化水杨酸(2—羟基苯甲酸)和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水杨酸酯。在一定条件下,酸醇物质的量比为:n(C_7H_6O_3:n_((ROH))=1:1.5,催化剂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110—130℃),反应时间4.5h,酯回收率达98%。  相似文献   

12.
现行教材对乙醛和Cu(OH)2的反应,并未给出乙醛具体的质量分数和该反应的加热条件。为了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文中对其进行了实验探究。我们认为,该反应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并控制温度在85℃~90℃范围内,乙醛的质量分数为3%时,反应可达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聚乙烯醇、水性聚氨酯为原料,通过改变比例,得到一系列改性聚乙烯醇涂布液,再采用刮涂法制备改性聚乙烯醇/聚丙烯复合薄膜,研究了水性聚氨酯含量对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随着水性聚氨酯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吸湿能力显著下降,剥离强度、对氧气阻隔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检验了纳米碳酸钙粒子的粒径和内部结构,根据亲水亲油平衡值(HLB),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将其加入到含有纳米碳酸钙粒子的润滑油中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测试最大无卡咬负荷、观察磨斑表面形貌和测定磨斑直径以及测试摩擦系数,对纳米碳酸钙粒子的极压性能和抗磨减摩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XPS测试对纳米碳酸钙润滑油添加剂进行了摩擦化学的分析和研究,对纳米碳酸钙粒子的抗磨减摩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有纳米碳酸钙粒子的润滑油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浸渍法改性活性炭对SO2废气脱硫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分别经过KI、Zn(NO3)2、HNO3改性的活性炭吸附效果较好。在吸附温度25℃,SO2浓度2900ppm,空速0.26m/s,吸附剂用量为2g的条件下,经KI、Zn(NO3)2、HNO3改性的活性炭吸附能力分别提高了116%、25%和16.7%。  相似文献   

16.
对高效木霉菌株TC-14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包括适宜生长的温度、碳源、氮源和pH值。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该菌株分类地位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适宜菌株TC-14生长的温度2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pH值为7。菌株TC-14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rDNA ITS序列长度582bp,登录号为HQ845040。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以番茄和胡萝卜作为主原料,与牛奶相结合的发酵乳酸饮料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以五因素两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混合菌种接种进行乳酸饮料发酵,番茄和胡萝卜混合汁添加量50%,接种量5%,蔗糖添加量10%,发酵温度43℃、时间11小时,5℃低温下后熟2天。即得原料来源丰富,营养价值极高的果蔬汁发酵乳酸饮料。  相似文献   

18.
生物相容性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一种通过实验合成的具有生物打容性的磁性纳米复合粒子的结构,并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对粒子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制备铁氧体纳米粒子时Fe2+:Fe3+的比值为1∶1,以聚乙二醇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复合粒子时5%的聚乳酸的二氯甲烷溶液与含量为20%的铁氧体纳米粒子水分散液的比例为1:4。用古埃磁天平研究了粒子的磁性,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粒子的组成、结构形状及粒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择乳酸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复配研制低温长时间发酵酸奶,通过单因素、L9(34)正交实验研究,以风味、后熟酸度、活菌数量、黏度为产品指标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低温长时间发酵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菌种间比例Sl:Lb=4:1,接种量3%,35℃发酵10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20.
胜利油田套管堵漏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胜坨油田浅层套漏、套窜井的逐年增多的实际情况,对该类井的治理对策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并结合套漏井封堵的具体特点,研制开发了TC-1型改性水泥堵剂,在封堵套管灞失现场进行了成功的试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