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新时代,课程思政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需要协同工作,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分析高校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发展现状,得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推进课程思政协同机制的建立。总之,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保障是建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合作的课程思政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高校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内涵出发,通过论述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客观必然性,明确了新时代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即实现高校的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提出了新时代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有着多元共洽的现实价值,是落实建设高水平思政教育课程的客观要求,是推进高校涉农学科优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举措。当前,在《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主体分化、目标异化、过程断裂等问题,亟需构建主体协同、目标共生和过程整合机制,实现《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系统性、持续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新农科教育"树新标""开新路""育新才"的目标,高校农科类专业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本文以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为例,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政的目标、具体规划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入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讲授中,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伟  常春 《教育探索》2023,(11):38-43
随着高校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推进,如何科学、全面、有效地对高校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开展评价成为高校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有鉴于此,以高校课程思政评价的价值导向为指引,从高校课程思政的评价原则出发,构建以评价主体为核心、以评价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并对其逻辑内涵和路径选择进行系统解读,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入、系统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而且有助于对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及其应用效果展开交流探讨,充分发挥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6.
焦丽霞 《甘肃教育》2023,(10):15-18
近年来,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德师风建设任务作为重要目标。文章以学前手工课程为例,通过构建“思政、知识、能力、素质”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融入学前手工一流课程建设的教学设计,以更好地发挥思政全方位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建设是目前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工科类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既要遵循课程思政的总体要求,又要兼顾研究生教育的特质要求.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确立了工科研究生思政教育的3个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兼顾研究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探索将思政目标和学科知识点有机融合的方案.以研究生课程"大数据思维与分析"为例,介绍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以通化师范学院新一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结合吉林省一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深入挖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围绕课程思政进教学大纲问题、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问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问题、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评价问题,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两个层面,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期为同类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正式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标志着课程思政进入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的新阶段。疫情期间大规模在线课程也为课程思政建设带来契机和挑战。本文以多元读写理论为指导,以商务英语语言融合知识(语言与知识融合)专业课程"经济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课为行动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实景实践、明确指导、批评框定和实践转化四个教学环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加强以思政课为核心和先导,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改革回应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在于育人目标与育人过程、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宏大叙事与启明心智的有机结合。课程思政的实现,需重点促进管理协同、学科协同、创新协同。  相似文献   

11.
涉农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突破单科性办学模式,以强化文化素质最育为切入点。南京农业.大学将通识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在通识教育中体现价值引领和新时代新农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斯完善农科特色通识课程。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实现其全面发展,是课程思政建设所追求的目标。研究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理论渊源、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协同育人效能,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对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观和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旨在发掘所有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所有教师、专业和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课程思政建设是所有学科全面推进、相互协同,实现人才培养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过程.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教师思政意识薄弱思政与专业分离以及网络信息化的负面冲击等现实困境.为此,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强化育人意识,在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学科融合,利用互联网优势构建"大网络"思政工作格局,层层推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校协同育人视域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现象,不断推进高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与发展。为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高校应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建立多种形式的教师交流机制和信息化的协同育人平台,让显性和隐性思政教育协同发挥作用,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旨在协同育人视域下,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以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旅游》为例,探讨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期为高校开展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举措,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中,必须认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以增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育人意识、育人能力与综合思政素养为重点,加强课程思政的教师团队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新体系;以形式多样、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王有志  宋阳 《教育评论》2023,(12):148-153
文章从公共管理类专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映射点挖掘的逻辑起点和建设目标出发,提出映射点挖掘的基本原则、渠道,并以《公共经济学》课程为例设计出映射点融入方式,全景刻画了公共管理类专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路径,最后以“课程思政效果达成+实践能力提升”为目标设计考核方式,完成课程思政融入的闭环设计。  相似文献   

17.
《滁州学院学报》2022,(1):109-112
为贯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全国高校正扎实推进大思政体系建设。本文以高校“征信”课程为例,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方式、课程考核与教学反思等方面设计“征信”课程思政教学。本文首先通过挖掘“征信”程体系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德育目标设置;然后形成与之相关的案例集进行课堂实践,构建包含思政的评价模式,形成教学反思;最终构筑“六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新时代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以及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理工类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和鲜明特点,在建设方向上应进一步明确理念,细化实施方案,强化建设合力,提高师生动力,在实践举措上要持续推进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稳步实现,形成课程思政建设合力,促进“同频共振”,积极创新课程思政方式方法,提高师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和尴尬处境加剧了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紧迫性,课程性质决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行性。推进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国家、高校、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协同发力。在国家层面,要加强大学语文的顶层设计,健全教学改革政策体系;明晰大学语文的学科归属,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在高校层面,要调整高校课程设置,明确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加强大学语文师资力量建设,夯实逆势突围的基础;推动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助推实现课堂革命。在教师层面,要深入研究大学语文教材,发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立足大学语文的课程特征,将情感渲染与理性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土木工程测量"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该课程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融入还不够紧密和深入,探索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建设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以及预期达到的德育目标,深入推进"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