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STC理念下美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STC理念主导了当前美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学校到生涯”(STC)理念在继承“学校到工作”(STW)理念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内涵——关注学生,着眼于个体生涯的终身发展,帮助学生从学校到生涯顺利过渡。STC理念下美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实施情况出现了新的趋势和特点,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围绕通过建立学校职业教育体系重构美国公立教育的问题,职教理论界产生了“职业主义”和“民主主义”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其后80年中,“职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主导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于70年代的生涯教育思想和90年代的“新职业主义”对“职业主义”进行了反思与重构,并通过全国范围的改革对传统职教体系与模式形成了有力冲击。进入21世纪后,新职业教育理念以“学校到生涯”的形式在美国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3.
在现今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中,“从学校到生涯”正逐渐代替“从学校到工作”,因此21世纪,源自于美国职业教育实践的STC理念正逐渐引导着美国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STC理念主要来源并发展于STW理念:包括关注个体的终身教育发展、关注以生为本、帮助学生学好生涯教育,完成就业.基于STC理念,美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实施内涵和特点,这些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陈欢  徐朔 《教育与职业》2007,(24):76-77
生计教育是上世纪70年代由美国提出的,虽然现在职业和生涯教育已经取代了生计教育的主要思想,但是生计教育从学校与工作现场相结合的角度提出的"十大设想",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的.文章对生计教育的"十大设想"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分析和探讨了它对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美国《2006年卡尔·珀金斯生涯和技术教育改进法》、白宫于2004年发布的《新一轮美国创新》和布什总统在2006年2月签署的《美国竞争力计划》等美国政府文献的分析,阐述了当前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关注热点.尤为明显的变化是:2006年的《生涯和技术教育法》就是用"生涯和技术教育"取代"职业和技术教育",从而将原先局限于学校教育阶段的职业和技术教育延伸到毕业的工作阶段,以及尤其通过设立"帐户"的方式扩大对在职工人培训的投入.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伊始,美国掀起新职业教育改革浪朝。1994年,美国政府颁布的《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是其新一轮“新职业主义”运动的典型标志。新职业教育运动的一个主要指导思想在于重构中等教育,将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融合。在新职业主义理念支配下,美国努力发展多元化职业教育模型。一、目标模式美国新职业教育运动发轫于双重目标:提升学生的教育成就及发展;拓宽学生就业和职业前途。《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案》特别强调增长学校的质量与效能,批判传统的学术教学,旨在建构新型的与劳动力市场相联系的教学策略。其基本要旨如下:1…  相似文献   

7.
"从学校到生涯"(School-to-Career,STC)理念是一种强调面向人人、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终身职业教育理念。STC理念主导着当下美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通过透析STC理念的核心内涵,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是美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力量。为全方位升级生涯与技术教育系统并提升其质量,在经济因素、教育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等综合影响下,美国于2018年7月颁布《加强21世纪生涯与技术教育法案》,主要以特殊人群、面向就业、绩效问责、简政放权等内容为运行框架展开了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腾飞的宏伟蓝图。新法案呈现出以实现所有学生的成功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企业合作、以科学的治理模式激发生涯与技术教育发展活力、以法律"组合拳"推动生涯与技术教育发展的内生取向。  相似文献   

9.
从STW到STC:美国职业教育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职业教育的STW和STC改革强调学校学习、工作本位学习、联合活动,强调"学生本位"。美国职业教育实践给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即重视对学生的生涯指导、促进个体职业社会化;强化职业教育的服务意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实施课程综合化。  相似文献   

10.
现代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为美国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美国的生涯与技术教育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探讨18至19世纪欧洲国家对美国职业教育的启蒙、殖民地时期的移植与整顿以及南北战争时期的发展与创新,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的发展沿革,进而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1922年《壬戌学制》正式改称实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改旧制甲种实业学校、乙种实业学校为职业学校。以职业教育取代实业教育并非仅为名称上的变化,实际上体现了社会对职业教育内涵、功能以及地位认识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取代实业教育与当时社会主导思想的变化、职业教育家自下而上的推动以及欧美职业教育思潮的影响相联系,这一历程加强了职业与教育、社会及个人的联系,变革了劳心胜于劳力的教育传统,并借助学制的改进推进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美国普遍采用"生涯与技术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CTE)替代"职业与技术教育"(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VTE),反映了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与功能的变革.变革对生涯与技术教育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新要求.教师是影响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为同应挑战,管理部门、研究机构与学校都在探索更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措施,并取得一定效果,但仍有部分发展需求尚未被满足.  相似文献   

13.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 (一)现状概述 进入新世纪后,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术语发生了改变,从过去的"职业技术教育"(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改变为"生涯技术教育"(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这一变更已由今年3月参议院通过的《卡尔·帕金斯生涯技术教育2005年修正案》确定和认可.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卡尔.柏金斯生涯和技术教育修订案》自颁布以来经历了3次修订。2006年新的修订法案特别将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作为重点内容,关注特殊人口职业教育,提倡生涯教育,强调普职融通、整合学术与职业能力培养,并加强了职业教育的政策领导与经费支持。其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制订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工业社会的人才需求与传统学校教育冲突,"新学校"运动兴起,同时对20-30年代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新学校"运动的教育主旨:教育融于生活,学校与社会同一,有效的教育产生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等观念,蕴涵着丰厚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加尔文是法国宗教改革时期的倡导者,其教育免费理念、职业公平理念对后世的欧洲诸国影响深远。王守仁是我国明代著名教育家,在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学说基础上,创立了影响中国一个多世纪的"王学教育体系",王守仁也积极提倡职业公平理念,主张对学生的教育要"随人分限所及"。通过对二者职业教育理念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二者职业教育理念虽有差异,但教育目的却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7.
职业启蒙教育作为生涯教育的初始阶段,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职业启蒙教育以"契合技术进步,面向社会发展""顺应教育规律,平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围绕个体发展,促进生涯规划"等为现实诉求.从教育范畴、理论基础、基本特征等三维视角出发,职业启蒙教育侧重于智育,以生涯发展理论为基础,注重"认知"参与.职业启蒙教育的实践形式分为以普通中小学为主体的实践和以职业学校为主体的实践两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综合利用校内资源,丰富课程活动形式""拓展校外参与主体,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和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职业教师资格有严格的规定,职业技术教育资格证书比一般中小学教师证书要求更高。二十世纪中期美国职业学校对教师只实施阶段性的在职培训。到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学校开始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习为中心,开展全员培训,培训的项目涵盖从职前的教育培训到在职进修。本文通过我国与美国职业教育师资的状况进行对比与分析,对我国改善职业教育师资情况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新职业主义运动在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中逐渐生成。新职业主义是相对于传统的职业主义而言,认为职业教育要面向所有学习者,要实现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中等教育与中等后教育以及教育与工作生活的整合。迄今为止,美国新职业运动已有了近三十年的历史,经历了从产生到兴盛的发展历程,并在新世纪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南北战争至20世纪初,工业化快速发展对美国传统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美国职业教育在传统与变革的冲突及融合中开始了艰难的转变。在半个多世纪里,由于创办了赠地学院,开展了手工训练运动与职业教育运动,美国的职业教育从游离于正规学校教育之外到逐渐取得合法地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从二元对立逐渐走向有机结合,联邦政府从放任职业教育发展到逐步对其进行方向引导与制度保障,为美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