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行政伦理学原理,采用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对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若干路径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改革中遭遇的行政伦理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规范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对策,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管理的几个瓶颈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民营化改革,是我国体育领域内公共事业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然而随着民营化的推进,在其实施过程中遭遇了理念滞后、制度缺损、监管缺失等方面的瓶颈。采用专家访谈法与实地考察法,基于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典型案例分析,对其民营化过程中的若干瓶颈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问题若干意见,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公共体育场馆开始探索采用民营化的方式建设和运营。在分析辽宁省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论证了辽宁省实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辽宁省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公共服务民营化与体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主要采用规范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障碍,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主要存在政府责任认识不清、监管体系不健全、风险认知不到位、评价意识薄弱等障碍。由此基于5C战略理论,从而提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核心、竞争、结果、顾客、控制战略,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民营化是公共体育场馆改革与发展的可选择模式,而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公共体育场馆应该体现其公益性.民营化后委托方与受托方所追求的目标函数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经营管理中的经济伦理的失范.为探究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采用访谈法与实地考察法,对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后的经济伦理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其经济伦理建设之思考,为发挥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职能提供经济伦理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公共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作用.借助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基于公共体育场馆的经营定位,多种模式的尝试及实现民营化的背景分析,并结合"经营城市理念",政府与民资双赢的合作博弈分析,得出"政府引导、民资营馆"是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可选择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城市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民营化改革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价值理性、所有制性质、公共利益取向、社会条件、改革形式以及政府职能等6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私有化,是一种从公有公营到民有民营的渐进性及多样性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产权制度创新: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深化改革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面临着现有存量较少与新建场馆奢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使用效率低下、固有的公共产品属性与过多从事非本体产业开发等诸多矛盾,它们成为了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难以破解的重大难题.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创新我国公共体育场馆产权制度、开启民营化的改革方向将是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深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武汉"六城会"场馆赛后民营化经营,是探索降低政府运作成本,提高场馆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模式选择必须以政府支持程度、民营经济基础及民营企业经营场馆专业化程度等因素为依据,针对类型不同的公共体育场馆采用不同的民营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公共体育场馆运行效率低下和财政支出增加制约着我国体育场馆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体育场馆的民营化有利于改变现状和充分挖掘体育场馆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应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从民营化的理论概念入手,对民营化的动因、风险预测以及风险规避进行分析和阐述,以助于民资更好地进入体育场馆经营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公共体育场馆的高成本运作及其民营化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是由政府提供的准公共产品。长期以来,政府垄断经营导致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机构臃肿,运营成本高,服务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其原因是公共体育场馆的产权主体不明确,管理活动不到位所致。只有当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后,随着产权的明确,管理的到位,才能降低经营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2.
厦门市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厦门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现状、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公共体育场馆实行建设管理为基础,日常管理为保障,赛事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实行部门管理责任制的体育行政部门法人管理模式;实行非企业化(事业型)经营模式。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的质量和效益,厦门市公共体育场馆在管理上应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有效分离,建立法人和物业公司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引进和培养既懂体育运动规律又熟悉市场运作机制的经营管理人才;在运营上应依据场馆的类型建立承包和租赁相结合的运营机制,按照"文、体、商"的综合需要,完善场馆的功能设计与开发,借鉴国际体育场馆建设的经验构建多样化投融资渠道,开发公共体育场馆无形资产,实现运营的低成本高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以公共产品理论为理论支撑,运用访谈、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对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特性、企业与公共体育场馆社会责任异同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社会责任的定义及内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希望能促进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北京奥运会场馆功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科学规划,融入城市生活;动态设计适应动态需求;科学的投融资机制。旨在为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后期利用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经营管理高校体育场馆,在保证高校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便利,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已成为目前研究高校体育场馆的重要课题。从公共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出高校体育场馆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得出高校体育场馆应与社区居民体育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在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功能的前提下兼顾经济功能,并且给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