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命教育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生命的存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生命的质量是人类进步的基础。通过对未成年人进行生命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发展健全的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命教育不是应试的教育,而是从根本上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是为他们的人生夯实基础。生命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要针对青少年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深度的教育:可以专设课程,也可以在德育或智育的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青少年漠视生命、性格扭曲的现象日益增多,反映出当前青少年生命意识的淡薄和生命教育的缺乏。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现实意义以及实施途径,主要包括:转变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树立生命意识;增强青少年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把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的青少年中呈现出漠视生命等现象,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无情的挑战。重视生命关怀教育,不但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生命教育滞后,导致青少年中非正常死亡呈上升的趋势。因此,探讨生命关怀教育的科学模式,使之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我国当代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青少年生命意识的现状和开展生命教育的情况,为青少年生命教育提供现实依据,本文以广州市某中学在校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生命意识总体强烈,但仍有缺失;对生存能力有一定的认识,但生存技巧明显不足;对生命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十分有限。生命教育的实施需家庭、社会和学校大力配合:家庭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摇篮,学校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场所,社会的关注可以让生命教育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时下,为数不少的未成年人,淡漠,轻视,挥霍自身生命乃至厌世轻生。这些层出不穷的恶性事件,反映出青少年令人忧虑的生命行为状态。让教育回归到生命营养地,构建适合本校校情和学生特点的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引发其良好的生命状态,展现其应有的生命活力,应该是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因生命教育的缺失、社会压力的加大,导致青少年自杀、自残现象不断发生。去年年底,在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教育部、司法部、团中央、关工委等部门大力支持的“2005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上披露,在15岁到34岁的青少年死亡事件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一死因,约占死亡总人数的26.04%。专家呼吁,让青少年接受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贯穿人生命发展全过程的终身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将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可以把知识的课堂变成生命的课堂,更好地引导和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对中学生教育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如何实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让生命的其它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缺失事件近年来不时现身媒体。关注生命并进行生命教育成为中国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必然走向。分析当前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薄弱的原因并提出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对开展青少年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缨 《广西教育》2008,(36):34-36
生命教育是贯穿人生命发展全过程的终身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将生命教育有机融入学校各学科教学中,可以把奏帜的课堂变成生命的课堂,更好地引导和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明.。本文对中职生计算却教育教学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陛及如何实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死亡是人类必须经历的普遍现象,但一直以来人们对死亡的态度是极其消极的。这种消极的态度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对死亡持有歪曲的认识,甚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美国和德国是开始生命教育较早的国家,借鉴他们的生命教育课程建构将有助于儿童和青少年正确认识死亡、珍惜有限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教育回归人性,指教育要基于与利用人性之真,达成人性之善,促成人完满的生命体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教育理论回归人性的基本方式,是在全面把握人性与教育的相互意义及其现实表现的基础上,给予教育根本性、基础性、总体性的理论指导与价值引领,让教育更加尊重人性、更好地利用人性、更合乎人性,让人性在教育的作用下尽可能地向某种理想状态发展。教育活动回归人性的基本方式,则是要踏上回归真实、走向至善、追寻智慧之路,尊重人的本性,贴近人性的真实存在——现实生活,以美善的方式实现对人性的改善与提升,让教育主体全面占有自身的智慧本质,成为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统一体,达成完整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及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大学生认识生命的完整性,唤醒大学生生命意识,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应当设置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原有的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行教育结构中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社会家庭等原因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重生命、珍惜生命,从而导致了他们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和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与残忍。对学生进行生命情感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人事智能,增强其心理免疫力,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根本。因为,人事智能决定着学生能否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学生能否获得成功人生的根本保证,是学生能否解决其社会性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人事智能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切实认识到增强学生心理免疫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人事智能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建立课程化与全面渗透相结合的人事智能培养模式。第三,创设有利于学生人事智能发展的优良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高职新生心理适应性调查与指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对其心理发展、心理健康、人格塑造都具有重要意义。以随机分层取样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和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的科学测量手段,揭示其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增强学生心理适应性的教育指导对策,即积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构建并完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团体心理辅导,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儿童艺术教育的内容,也是儿童艺术学习的重要途径。儿童艺术课程不能脱离儿童的生活而独立存在,艺术课程必须生活化。新课程背景下儿童艺术课程生活化的途径是:建构源于儿童生活的艺术课程目标,采择贴近儿童生活的艺术课程内容,选择围绕儿童生活的人文主题组织艺术课程内容,实施引导儿童生活的艺术课程评价。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有些大学生从中学迈入大学,面临全新的环境与生活不能及时适应,产生独立生活困扰、角色认同困扰、学习能力困扰、人际关系困扰、职业规划困扰等心理适应不良的现象。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既有环境变化和学习不适应的原因,也有自身角色定位不准和调节不当等因素。提出从学校教育和大学新生自我调整两个方面着手,帮助大学新生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9.
高中学生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关头,许多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模糊、情感上的困扰、人格上的冲突,更有甚者导致精神、神经疾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三生教育"是一个新兴教育理念,它以生命教育为根本,以生存教育为基础,以生活教育为方向,体现了体育教育的本质内容。"三生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观念认识是根本,两者内容的结合是关键,评价体系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