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晋学是以山西古代文化为研究客体的地域文化学科,应在过去晋文化研究的基础之上,按照学科建设的要求,拓宽研究领域,提升研究水平,力争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晋文化的特色,以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动先进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唐风》是唐(晋)地的诗歌,反映了早期晋文化的风采,此地亦是夏代疆域,不免浸染和承袭了更文化。《唐风》中的“套语”与反映夏代文化的文献《夏小正》有密切关系,就是夏代诗歌或谣谚的继承性表现。  相似文献   

3.
作为十大方言区之一晋方言从官话中分出已有20年,张家口人学说普通话难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张家口人越来越认识到普及普通话的必要性。但是在汉语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的晋方言以及晋方言所承载的晋文化已经或正在消失,因此研究晋方言的起源与普通话的消长对了解晋文化、汉民族文化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因政治和地域的原因而迥然不同,琅琊王氏在南北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两晋之际,王导等人引玄风南下,将先进的北方文化传播到江南。齐、梁时期,王肃、王褒先后入北,将南方的典章制度和文学艺术转输到北方,推动了南北文化融合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兴起,传统地域文化的研究也蔚然成风。楚文化、吴文化、越文化、鲁文化、齐文化、晋文化、秦文化以及巴蜀文化的研究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作为传统地域文化的一支——赵文化,在众多学者的辛勤耕耘下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其标志之一就是辛彦怀、康香阁先生主编、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赵文化研究》的问世。  相似文献   

6.
河南、陕西、山西相近的地缘关系,使三门峡眉户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陕、晋传统戏曲文化的影响,融合了明显的陕、晋传统戏曲文化元素,增进了"黄河金三角"区域人民群众对三门峡眉户的文化认同,使三门峡眉户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纽带之一。  相似文献   

7.
《唐风》是唐(晋)地的诗歌,反映了早期晋文化的风采,此地亦是夏代疆域,不免浸染和承袭了夏文化。《唐风》中的"套语"与反映夏代文化的文献《夏小正》有密切关系,就是夏代诗歌或谣谚的继承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伏羲为龙蛇,多见于汉晋之书;然而从秦发祥地天水一带出土的文物及当地地名文化学的角度考察,伏羲不仅为龙蛇,亦与虎图腾、葫芦崇拜有关,并有古代文献可以印证。  相似文献   

9.
汉魏两晋时期,颍川荀氏是当时重要的士族之一,其家族人才辈出,历经多世而不衰,他们在教育、谋略、哲学、音乐、史学等方面成绩突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探讨荀氏家族在文化方面的贡献,来进一步了解其在汉魏两晋时期门阀大族中的影响以及在后世文化中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运城学院河东文化研究中心是1988年由原运城师专校长赵北耀教授发起成立并以本校教师为主组成的学术科研机构。2006年12月,经过充分酝酿讨论,重组为运城学院河东文化研究中心。2007年11月,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晋教科[2007]10号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