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积极”出发建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加快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亟须加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建设。课程具有积极性、科学性、创新性、体验性、高技术性、渗透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精神,2010年11月21-22日,中央教科所心理与特教研究中心联合复旦大学心理系,在北京成功召开了"全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研讨会"。教育部基教司德育处于长学处长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开展需要有效的路径支撑,课程是发展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最系统、持久、有效的教育形式,区域化课程体系兼具科学性、系统性与本土性,是区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重要方面。北京市海淀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坚持育人本位,构建了学科-经验-问题-发展四位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包括基础、辅导、发展、潜能开发四个目标层面,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细化为生命意识、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学习品质、生涯发展、人格塑造、积极心理品质、潜能发展等14个主题,采用指导类、探究类等多元化的课程实施模式,在区域引领下进行校本化实施,推动了区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以积极心理学引导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期从微观上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从宏观上实现和谐校园,以致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更应该研究如何体验积极情感、如何建设积极人格、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与关注发展和幸福并重。因此,必须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探讨达成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借鉴孟万金等人关于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成果,参考官群等人编制的《全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设计问卷对江都中专120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良好,自我认识水平不高,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具有多样性且发展不平衡。教育对策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在宏观上,社会用核心价值观进行引领;在中观上,学校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微观上,师生共同构建促进学习的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7.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符合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能够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指导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构建.目前,高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教学内容上供求关系失衡、教学师资上能力结构失调、教学方法上师生互动失效以及教学评价上效果反馈失真等内在制约因素.为此,教学内容要从消极问题化解转向积极品质养成,教学师资要从"一专多能"转向"多专多能",教学方法要从"纸上谈兵"转向"致知力行",教学评价要从"一锤定音"转向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石国兴 《教育研究》2006,27(5):59-62
建构主义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其强调认识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主动建构性以及“知识建构共同体”和“协作学习”。依据建构主义原理、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可以主动建构的。为此应该创设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发展性目标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进学生的认知建构;了解学生原有的建构域,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建构积极心理品质;坚持学科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利用学科渗透的渠道,挖掘和利用有助于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学科资源;营造有利于培养积极心理品质的建构境,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世纪之交兴起的心理学思潮,认为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帮助人们治疗心理疾病;更要研究健康人群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发现和培育人的卓越才能。本文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矫治性工作向发展性指导转变,从关注少数问题学生到服务全体学生转变,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关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必须把学生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层次.大学要重视学生积极生命体验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关爱和尊重生命教育,构建积极的生命教育模式,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积极心理学视域出发,分析台湾学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内容、形式等方面特点,借助积极心理学对积极体验功能的阐释,评析体验性对生命教育效果的促进作用,并分析目前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现状,建议大陆地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借鉴台湾生命教育的体验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2.
余永范 《上海教育》2010,(20):59-6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最近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又强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时代以后,心理健康教育已被正式纳入基础教育体系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并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以及教学理念的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为了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和优化教育方法。对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利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章总结了培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发现当前培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较多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与培养。提出将研究视野从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问题转向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塑造,并依据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提出了五点建议。最后,提供了“遇到困难我能坚持”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案例。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秋燕 《文教资料》2007,(21):136-138
文章认为,消极心理学取向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关注个体的积极面以及社会的和谐,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验,构建积极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积极的宣传氛围、组织系统、教育活动、评估体系、干预策略、课程体系"六大模块,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关乎大学生的学业和事业发展。积极心理学从一个新颖、独特的研究角度出发,把控和提倡心理学的取向趋于积极,关注大学生群体的和谐发展和健康幸福。通过对大学生内心潜在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剖析,运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理论,探索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主要教学内容中,“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等6章内容将重点放在心理问题的解决上,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开发重视不足;也缺乏增进幸福感的相应章节;还与高校公共必修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存在内容上的重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彻底抛弃传统的病理学取向,广泛吸收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有计划、系统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育部1999年8月发出《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两年来,各地都广泛开展了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扎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继承和借鉴经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