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建军  刘文宽 《初中生》2008,(12):18-21
[题目] "不!"历史的天空中曾经回荡过多少个这样理直气壮的声音."不!"现实的土地上仍然传扬着多少个这样斩钉截铁的回答.于是,我们的眼前会浮现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于是,我们的心中会感悟到一个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题目】“不!”历史的天空中曾经回荡过多少个这样理直气壮的声音。“不!”现实的土地上仍然传扬着多少个这样斩钉截铁的回答。于是,我们的眼前会浮现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于是,我们的心中会感悟到一个个颠扑不破的道理。  相似文献   

3.
邻居秋玲的小孩贝贝,既聪明又淘气,这令当妈妈的秋玲很是头痛.比如,贝贝喜欢玩军队打仗的游戏,可每次玩完后总把那些"小将军"、"小士兵"丢得到处都是.于是,秋玲看到了便会数落儿子:"贝贝,跟你说过多少遍了,玩完打仗的游戏后,要把那小人儿放回到盒子里去,你总是不听,怎么就不长点记性呢?"可奇怪的是,尽管妈妈每天这样唠叨,贝贝还是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相似文献   

5.
眼睛与大脑让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神奇的大脑吧!眼晴会骗人请你跟我这样做1.请你观察第一幅图,数一数你看到了几个三角形。2.观察第二幅图,说出你看到的数字。你会看到的现象第一幅图中,你会觉得有两个三角形;第二幅图中你会觉得是数字289。科学揭秘大脑会根据它以前的经验"看出"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形状。大脑还有把独立的图像组合成一个整体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执教生涯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厌学、不守纪律、沉迷网络、学习成绩差……他们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经常使得老师无奈、家长无助.然而"问题学生"真的就如有些老师认为的"无药可救"?在我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要想展现出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质量"是学生在中学科学课堂中第一个遇到的极其抽象的物理概念.教材是这样定义"质量"概念的:质量可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大概能够解释"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我们先来回顾物理学家对质量概念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8.
很早就听说日本著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名著<窗边的小豆豆>给无数的读者带来了笑声和感动,但自己却没有真正读过一回.这学期学校推荐的三年级选读书目中就有这样一本书,而我们班恰巧有个叫"逗逗"的女孩,于是我没有丝毫犹豫,首先推荐学生们读这本书. 还没等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就有个学生跑来对我说:"李老师,<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读完了,真羡慕小豆豆的生活呀!不知道那‘山的味道,海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如果,我们能去小豆豆的巴学园吃饭,我想,葛菲飞也会把吃饭当成是享受吧!"  相似文献   

9.
刘德志 《物理教师》2005,26(1):59-60
高考难题的特点之一是:题中设计的物理情景复杂,它不是一幅静止的画面,而是一幅幅不断变化的图像.令考生有越想越复杂的感觉.笔者通过长期摸索发现,若把题中的一些物理情景,利用有关物理规律,把它合理地"固定"为"模型",这样题目难度会大大降低,且使物理过程清晰形象.下面就以2004年(广东卷)的  相似文献   

10.
熟悉中小学教学的人都清楚,那些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师们除了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教学各个环节.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个环节都不行.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看的往往也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因此,许多物理教师在上示范课时,往往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精雕细琢.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提问,什么时间讲授,给学生多少时间实验,多少时间讨论,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我们反思,新的课改需要这样的"好课"吗?  相似文献   

11.
掌管农业的,不太会管农业,于是.就找一个示范的村或示范的乡;找不出来,就"培养"一个出来,然后要所有搞农业的都跟着学."农业学大寨"之类的就这样搞起来了.江南水乡,有的是一马平川,学大寨据说是要搞梯田,于是,很平整的土地也要把它搞成一个梯形出来.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当我们在讲授功的概念时常会进入"说文解字"的古典的教学轨道.于是,问题便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力的功是指力对运动物体的哪个方面有"功劳"?有"贡献"呢?学生们通常会错误地回答:对物体的移动(位移)有"功劳"和"贡献".其实,在物理的逻辑中物体发生位移是可以不需要力的,因为物体运动是可以不需要力的.我们在初中教材中关于功的切入角度很容易导致学生犯这样的错误.学习任何东西都应从它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形入手,功的最简单最基本的情形就是:恒力(与位移方向相同的恒力)做功.因此,按此恒力做功的公式"W=FS"来切入功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初中的物理教材就是这样处理功的概念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初学者较轻松地把握住功的概念,并能很快地进行简单运用,在活动中去感受它,在运用中去熟悉它,至于它的清晰度和准确度就只能留到后面去发现了.  相似文献   

13.
"以学论教"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评价一 堂课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教得如何,更重 要的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怎样。而举手发言是 其最明显、最直观的表现。于是有部分教师就片面简 单地强调学生在课堂上举手的次数和发言的多少。 笔者就曾耳闻目睹过这样几个关于"举手发言"的小 花絮,颇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中,一方面我们期望"意外"的出现,一方面又在抑制着这种现象的产生.因为我们担心这样的"意外"会打乱我们的教学思路,会让我们手足无措,甚至会影响到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5.
王刚 《现代语文》2006,(10):53-55
○.前言 "随意"和"随便"这两个词都有"不受限制"的意思,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曾经遇到留学生这样的句子:去还是不去,随意你. 他随意做什么作业都要查辞典. 我们知道这两个句子中的"随意"最好是换成"随便".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怎样给留学生讲解呢?这其中就是一个"随意"和"随便"的用法及区别的问题,即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经过长时间的研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语文课还是难以上成"语文"课,阅读教学成了泛泛而读的阅读课.为什么会形成"付出"与"得到"这样极不相称的落差呢?审视我们的阅读教学,不难发现,一些事关阅读教学主流的"意识"因素,在不少语文老师的头脑中并没有扎下根.虽然影响阅读教学的因素有很多,但语文教师"心"中到底有多少"语文"?教学过程中到底有多少属于"教学"呢?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的"陈规陋习",使得本来富有情趣的语文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17.
在解析几何的学习中,面对众多面目多变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很多学生总是不知道如何设方程形式,从而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出现入手难、分析慢、步骤不规范等问题.如果能对问题统一分析归纳,我们会发现只要灵活地应用"系"方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有感情朗读",语文教师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有感情朗读"已经日益成为语文园地里最具春意的一枝.于是,语文课堂上"读"占鳌头,"读"霸天下,"读"当一面.可谓语文教师之情有"读"钟.然而,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充斥着"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带着感受读"这些字眼;当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风格的作品的阅读都被"有感情朗读""格式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追问,有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发挥了作用,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让学生读进去了,又读出感情来了呢?  相似文献   

19.
朱静晶 《早期教育》2000,(12):37-37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但是以往在组织小班幼儿玩娃娃家游戏时,教师们却顾虑重重,认为孩子年龄小,经验不丰富,能力有限,于是就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幼儿布置起一个个精致美丽的"家".这样的游戏其实并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游戏,它极大地压抑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我们根据自主游戏所提倡的自主精神,对小班的娃娃家游戏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20.
"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人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常常会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来.如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时.就会想这家电影院有多大能坐多少人等等,这就是数感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