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歌《茉莉花》是我国众多优秀民歌作品中的典范之作,它的传播与分布地区极为广泛。但在传唱过程中,由于地域环境、音调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诸多《茉莉花》的"变体"形态,如山西、河北等不同形态的《茉莉花》。它们与江苏的《茉莉花》形成了一个主题相同的民歌"家庭",即在同宗下产生了嬗变。本文即围绕江苏《茉莉花》的基本形态以及其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变体形态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一、选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二、教学内容:1.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2.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三、学情分析:江苏民歌《茉莉花》虽然有的学生有点熟悉,但并不了解它所蕴涵的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陈莺 《儿童音乐》2007,(11):44-46
教学目标:1.学习演唱江苏民歌小调《茉莉花》,学会用优美的歌声表现茉莉花的淡雅、清香。2.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不同音色的《茉莉花》中所含的相关文化。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悠长、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  相似文献   

4.
<正>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聆听导入→欣赏扬州民歌《茉莉花》→欣赏《拔根芦柴花》及扬州美景→引出《杨柳青》→拓展欣赏聆听为主线贯穿教学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聆听、学唱、比较不同音乐风格等活动,能够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进而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播放音乐《茉莉花》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特别优美的歌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选自上海高级中学音乐欣赏课课本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一章节的《茉莉花》欣赏实践,教材选编民歌是从作品的一度、二度创作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几度创作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不同地方、不同体裁、不同调式、不同风格特征的民歌,让学生掌握民歌的基本特点,了解丰富多彩的民歌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喜欢传唱民歌的兴趣,培养热爱中国民歌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茉莉花》是清代以来流传于全国的民间小调,它是一首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汉族民歌.它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本文将对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进行比较与分析,让人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各地都有不同甚至差别迥异的《茉莉花》版本。本文从两首流传不同地域民歌入手,介绍《茉莉花》的起源和流变,重点从音乐学角度分析两首《茉莉花》,后通过《茉莉花》的影响引出中国民歌在新时代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8.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茉莉花》是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民歌,几千年来,丰富多彩的各族民歌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茉莉花》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河北、河南、东北、江西、山西的《茉莉花》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9.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茉莉花》是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民歌,几千年来,丰富多彩的各族民歌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茉莉花》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河北、河南、东北、江西、山西的《茉莉花》都各具特色,其中以江苏民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民歌中,《茉莉花》这首民间小调以其朴素而又芬芳扑鼻的旋律成为民歌中难得的精品,其中尤以江苏和河北的《茉莉花》最为动人。文章着重从这两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入手,阐述了民歌《茉莉花》的起源和传播,并分析其艺术特色以及在民族艺术中的派生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中原民歌崇实务,内蕴"土"的宽广、厚重和浑实;江南民歌尚玄虚,洋溢"水"的韵味,空灵清澈,委婉轻柔.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不同的特征,民歌也不例外.中原黄土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民歌务实的"脊梁";地广人稀的状况蕴育了江南民歌"不实"的情思.中原以强大的社会道德意识为民歌烙下了传统文化的烙印;江南民俗的渲染下,民歌追求个人情感明显.中原的宗族传统和儒家哲思使民歌重事求实;江南的图腾崇拜引导民歌步入理想化和玄虚化.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设计(一)设计简说江苏民歌《茉莉花》是人音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歌曲,为五声调式,旋律以级进为主,间以小跳,婉转流畅,给人以抒情秀美之感;歌词细腻含蓄的表达方式,具有江南风格色彩。本课的二部合唱选自杨鸿年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的童声合唱曲,特点是各声部旋律线条突出,风格统一,音响效果和谐丰满,具有浓郁的中国五声调式风格特点,给人以秀丽、甜蜜、清新的美感。在教学设计中,以"突出审美,深化歌曲"为主题,以"唱"为本,用"情"贯穿始终,尊重高段学生独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民歌《茉莉花》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歌中“小调”这一体裁的音乐特点、以及形成、发展等等,从而进一步懂得弘扬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2·通过两首《茉莉花》的对比赏析,从优美的旋律和朴实、含蓄的歌词中使学生感受民歌的艺术美以及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歌的热爱之情。3·通过“唱唱”这一教学手段(将江苏两首风格相近的《茉莉花》合起来唱)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以及对歌曲艺术的感受和表现能力。二、教材分析:江苏《茉莉花》是一首产生于明末清初,流传于东…  相似文献   

14.
《茉莉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同宗民歌之一,流传于全国各地。而对于《茉莉花》究竟来源于何处,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探索。文章结合了音乐学中的各类研究视角(包含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对现有的关于《茉莉花》寻根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及综述。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传承地方音乐文化的最佳方式。通过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搞好黎族民歌传承工作,既要抓好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具有地方性师资人才为目标,培养地方性、师范性的特色人才,为地方基础音乐教育输送新鲜血液;又要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地方性"有利条件,加大黎族民歌传承的科学研究力度,深入研究黎族民歌的文化领域、教学领域以及新民歌创作,建立较为健全的黎族民歌教育传承体系架构,让黎族民歌文化得以良性保护、弘扬、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16.
紫阳县在明、清时代曾有大批外省人因各种原因落户入住.客民的迁入造成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本文探讨了明清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在文学和音乐两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以追溯紫阳民歌"北地南腔"、"南北交融"特点的形成原因.上篇已发表,通过对歌词文本的对比分析来论证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的影响;下篇分别从歌词所反映的地方自然风貌和社会生活内容上,从音乐曲调的相似性上,从歌词的方言特点上,来论证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茉莉花     
教学目标: 1.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通过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本国民歌的热爱之情。 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并对音乐作品作出初步的评价。 3.了解与茉莉花相关的文化知识,开拓视野。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教学难点:对同一作品的不同演出形式作出对比,并且进行恰当的评价。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民歌《茉莉花》在各国形成了几十种各种各样的版本,流传极为广泛。每一个地区都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因此研究《茉莉花》在传播中的南北地域性差异对研究中国民歌特点和民歌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技文萃》2000,(12):130
日前,常州发现一首200多年前的江苏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其中有段唱词与现行唱词相同.  相似文献   

20.
马奇 《河南教育》2004,(9):38-38
一、利用教材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1.从学唱民歌入手,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民歌风格各有不同。如内蒙民歌辽阔、豪放,新疆民歌活泼、欢快,江南民歌婉转、秀丽,陕北民歌高亢、奔放,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民歌教唱,如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苏民歌《茉莉花》,等等,并为学生分析歌曲创作的背景、歌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民歌的不同特色,以及民歌的不同题材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