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下一代》2010,(7):48-48
2010年春夏季中国报纸10大流行语目前在北京发布。这是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分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第16次联合发布中国报纸流行语。2010年春夏季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是从北京语言大学动态流通语料库基础上提取的,语料来源包括国内16家报纸2010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全部文本。  相似文献   

2.
"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共同综合、汇总,于2010年12月30日在北京语言大学发布。综合类:地震、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高铁、低碳、微博、货币战、嫦娥二号、"十二五"规划、给力。  相似文献   

3.
本月搜索     
2004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发布2004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联合发布。综合类十大流行语为:执政能力、雅典奥运、刘翔、审计风暴、零关税、科学发展观、失地农民补助、反分裂国家法、中法文化年、海啸。同时还发布了国际时事类、国内时事类、经济类、科技类、文化类、突发事件专题六个类别的十大流行语。  相似文献   

4.
本月搜索     
今年上半年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日前联合发布2004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锦赛、虐俘(虐囚)、科学发展观、高致病性禽流感、释法、劣质奶粉(问题奶粉)、电荒、和平崛起、审计风暴”,入选为综合类十大流行语。  相似文献   

5.
郑丽 《成才之路》2009,(27):I0011-I0011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分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日前联合发布2009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入选文化教育类十大流行语的分别是:文怀沙、绿坝一花季护航、罗京、《南京!南京!》、文理分科、繁简之争、《国家》、世界读书日、学术不端、高考舞弊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计算机对15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语料的定量分析和广大受众在网上点击投票以及线下投票,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三家研究机构评出2002年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十六大”使用频率最高,名列榜首,其他九个用语是,世界杯、短信、降息、三个代表、反恐、数字影像、姚明、车市、CD-MA。元月六日向社会发布。这次的2002年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的发布是首次科学、权威的流行语发布。30条流行语候选词语是(注:候选词语以词长短为序):短信、车市、动漫、炒金、降息、彩信、反恐、新锐、团购…  相似文献   

7.
2005年,各媒体发布的当年十大流行词语中,“博客”频频出现。比如腾讯网新闻中心发布的十大流行词为“神六、禽流感、保先教育、入常、福娃、油荒、博客、超女、芙蓉JJ、PK”;《新周刊》(2005年12月15日出版,总第217期)发布的十大关键词是“超女、神六、和谐社会、连宋、禽流感、油荒、博客、经济学家、PK、贱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等单位发布“2005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其中文化类十大流行语为“超级女声(超女)、千手观音、中国电影百年、复兴国学、香港迪斯尼、《大长今》、《无极》、平民偶像、郑和下…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每年的流行语都会留下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在过去的2008年,“经济”是各大媒体关注最多的焦点。近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联合发布“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  相似文献   

9.
60年流行语     
前不久,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分中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在京联合发布了第14次中国主流报纸流行语——2009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甲型H1N1流感、绿坝-花季护航、中铝力拓、邓玉娇案、罗京等入选今年流行语。据介绍,2009年春夏季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在北京语言大学动态流通语料库(DCC)基础上提取,语料来源包括国内16家主流报纸2009年1月1日至6月30日的全部文本。这16家主流报纸是(按音序排列):《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法制日报》、《光明日报》、《广州日报》、《华西都市报》、《今晚报》、《南方周末》、《钱江晚报》、《人民日报》、《深圳特区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中国青年报》。经过计算机辅助提取、进行动态加工分析,最终得出排行榜。此次发布的十大流行语共设8个类别3个专题。其中,既有往年的常规类,包括综合类、国际时政类、国内时政类、经济类、科技类、文教体育类、社会生活类,也有2009年度的特色专题。每个类别下含十个流行语。这些流行语较真实地记录了我国与国际社会在春夏季走过的轨迹,客观映照了诸多社会现...  相似文献   

10.
放眼     
《中国高校招生》2009,(12):14-14
四川大学:2010年起偏才怪才可破格录取,北京语言大学:成立新闻传播学系,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中心、北京语言大学等4家机构公布了2005年春夏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这已是1992年以来第6次发布流行语跟踪情况了。这次的统计是根据2004年6月世界报业协会发布的《2004~2005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中引用的“2004年10城市报纸阅读排名”,选取了15家  相似文献   

12.
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闻信息中心日前发布了"中国流行语2005夏季发布榜",张云泉、祁爱群、丁俊晖、佘祥林、阿卡耶夫、迟尚斌、《青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四国联盟、台湾水果等被列为中国2005年第二季度十大流行语。(7月6日《东方早报》)  相似文献   

13.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每年都会联合发布"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类似的活动还有年度汉字评选和互动百科"年度热词"等.评选流行语、年度汉字的意义体现在:流行语记录历史、反映社会、透视时代.受这些活动的启发,笔者在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研究领域开展年度热点术语评选,希望能找到可以记录这一年研究的主要内容、反映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并能帮助读者快速把握年度研究热点的术语.  相似文献   

14.
从“品三国”到“谈论语”,从电视讲坛到热销书……一种文化现象透视出不同的文明进步观念1月12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北京语言大学等机构发布了“2006年中国报纸、广播、电视十大流行语”。在文化类中,“于丹”、“易中天”赫然在列。教授人气赛过明星,成了2006年  相似文献   

15.
首届中国地理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北京语言大学和日本金泽大学联合主办,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承办。正式与会者共60人,分别来自日本、美  相似文献   

16.
研究流行语的社会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从21世纪以来每年都由权威机构发布主流媒体流行语,至今已发布20类以上逾几百条流行语。这些流行语反映的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热点问题。跟踪流行语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研究,是观察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广西教育》2012,(12):38
阅读提示:近期,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商务印书馆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1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等代表对新词语进行了解读。新词语是语言变化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变化的一面镜子。"201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真实记录了2011年度中国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反映了这一年中百姓心理、观念上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月19日,商务印书馆主办的“2010年京津地区中青年语言学者沙龙”在商务印书馆礼堂召开。此次沙龙的主题为“中国语言学的话语权问题”。来自教育部语信司、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中国社科院民族所、教育部语用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42位专家学者出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并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不断加快。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更是对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不规范,因此有必要加以规范和完善,从而充分发挥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4中国十大文化流行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教育》2005,(1):58-59
前天,国内的有关权威机构在北京联合发布了2004年中国主流报纸十大流行语,其中,化类的十个流行语分别是:中法化年、网络作权条例、人造美女、《十面埋伏》、红色经典、审美疲劳、博客、《可可西里》、电影分级制、环球嘉年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