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张东荪认为逻辑的多元性是由文化的多元性决定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引发不同的逻辑。张东荪坚持非普遍性和非惟一性(即多元性)的逻辑思想,否认欧洲学术为天的说法,尽管这种逻辑思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种逻辑观对当前的逻辑学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逻辑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纵观逻辑发展史.考察不同的逻辑流派诸多观点的纷争.使我们明确归纳逻辑的重要地位,以及逻辑的本质逻辑是要使推理正确的一种“工具”。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应当树立科学的逻辑观,充分发挥逻辑学应有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三十年代,金岳霖先生以欧洲传统演绎逻辑是唯一和普遍的逻辑学观念,对中国逻辑的研究提出了"中国逻辑"的名称能否成立的问题.否认逻辑与文化的联系,坚持逻辑的唯一性和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唯一性与普遍性,这些是提出"中国逻辑"名称困难的依据.上述观点将会面对由逻辑学研究对象、逻辑学学科性质以及逻辑史所展示的事实所引发的诸多困惑与质疑.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属于人的精神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依附于人类的文化,即人的实践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当人类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统一状态时,包括逻辑思维在内的精神世界不仅有共性,也有由民族地域不同而显现的个性.在中国,先秦文化不同于古希腊文化,它的核心是伦理政治与社会人事,它的主要内容是伦理尺度与治国纲纪的构想、建立和实践,它的基本思维取向是现实的需要以及实践中的经验.以"类同"为依据进行"以类取,以类予"推演的"推类",成为先秦时期逻辑思维中居主导地位的推理类型,同时也成为先秦逻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逻辑学是有别于欧洲传统演绎逻辑的.研究中国逻辑离不开对欧洲传统逻辑的借鉴,在这种借鉴研究中,应用比较法的关键有三:第一,被比较的诸对象都把与之相比较的对象视为平等的他者,而不是对立者或规范者;第二,在见其同异中,比较以见其相异乃更为重要.第三,对研究对象的异点给出制约因素的分析,就中国逻辑研究而言,就是"历史分析与文化诠释".  相似文献   

4.
在近现代的法学研究和法律实践的过程中,法律的逻辑性问题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从而促使了法律逻辑学的产生。然而,由于对法律逻辑的性质、特点、研究对象等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关于法律逻辑学的定位问题成为建构科学的法律逻辑学体系,促进法律逻辑学发展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从我国法律逻辑学发展的历史和对法律逻辑形式化的局限性分析的角度,对法律逻辑学形式化定位予以否定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我国逻辑学界又一次展开了逻辑观的大讨论 ,主要观点有两种 :一种是传统派观点 ,认为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 ;一种是现代派观点 ,认为逻辑是研究推理形式的。从逻辑学发展趋势看 ,现代派观点似有定义过窄之嫌 ,而传统的逻辑观基本适应了当前逻辑学各个分支学科蓬勃发展的需要。据此 ,逻辑是研究通过语言表达的抽象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的学说  相似文献   

6.
着重从逻辑史的发展角度,论述真是逻辑学绵延发展的永恒主题,并认为逻辑是关于获取真的推理方式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论逻辑的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作为一门科学,一向被认为是全人类的,普遍的,并且是唯一的。本文通过对语言影响思维,逻辑推理,进而影响逻辑学的论证,提出了不同民族因语言不同,因而产生和发展,引申的逻辑也不尽相同,墨子不是亚里士多德,中国古代的逻辑理论与思想也不是西方传统的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8.
本从名辩逻辑思想产生的社会大背景出发,探讨了邓析逻辑思想产生的原因,认为他们的逻辑思想中有许多合理的因素,推动了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邓析的“刑名之辨”在一定程序上反映了“名实一致”的原则,他已经意识到不同的刑名应该适用于不同行为,不同的行为亦属于不同的刑名,邓析的“两可之说”遵守了思维一致性原则,无论是从辩证法的角度或从逻辑学的角度分析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在某种意义上,逻辑学就是推理的记法体系,记法的不断改进显著推动了逻辑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逻辑的诞生。作为一位终生致力于逻辑记法研究的伟大逻辑学家,皮尔士对于系词记法处理上的持续探索,最为典型地展现了他对于现代逻辑诞生和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皮尔士与量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量词是逻辑学尤其是现代逻辑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中有着特别的重要性,不少人认为是弗雷格首次给出了量词的现代逻辑意义,但事实上皮尔士对于量词有着更为清晰、深刻的理解和表述。他提出了代数和图表的两种表现形式、而且还给出了量词的深刻的指号学语境。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逻辑学研究的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产生了逻辑,之后导致西方逻辑工具化,科学化和客观化的危机。在中国,演绎中心主义的逻辑观的形成,至少开始于本世纪初期,这种逻辑观影响我们的教育观,知识观、理性观、智力观和能力观,在演绎中心主义的逻辑观下,归纳逻辑自然也不是逻辑,我们主张应该形成一种广义的、包容的,有助于中国逻辑学朝着多元格局的发展,能够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尤其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辩护的大逻辑观。  相似文献   

12.
逻辑究竟是一还是多,这是逻辑哲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金岳霖认为逻辑系统可以是多,而逻辑只能是一。因此,从理论层面上看金岳霖是个一元论者,而从事实层面上讲他则是个多元论者。这种逻辑眼界对逻辑科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律逻辑研究起步于30年前的改革开放,30年来,从无到有,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生机勃勃的学科,其发展历经形式逻辑为纲阶段、现代逻辑为纲阶段以及现代的多元发展阶段,取得瞩目的成就,也产生了许多基本问题和热点问题,如法律逻辑的学科性质、学科基础,法律推理及法律论证问题都值得思考和研究,找出其经验和不足,以期为我国法律逻辑研究的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知识问题的关注贯穿于张东荪一生的哲学沉思。他在批判西方传统认识论的基础上展开了他的认识论研究,对传统认识论有所扩展。在其早期思想中,张东荪借鉴了西方认识论,提出了自己的多元认识论主张:知识是多元的,不是对实在的表象,不是普遍必然的。在其后期思想中,他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知识论。他主张研究知识论要从生存对知识的决定关系出发并提出知识的境况决定论。从认识论发展的大框架而言,张东荪的思想是一条不同于英美认识论进路的认识论方案。  相似文献   

15.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实践精神指引下,扬弃以往异化思想的成果。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与生态失衡之间存在内在逻辑。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类应该通过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来消除人与自然的异化,这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呈现出多元、混杂的格局,如何在高度网络化的高校校园内开展好宣传思想工作,做好正面舆论引导,形成风清气正的校园舆论氛围,已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教强国从根本上要求尊重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规律,构建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促使高等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目前我国离高教强国尚远,主要表现为高等教育质量下降、高等教育管理背离规律、高等教育体系呈同质化等;高教强国的实现要求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应实现普遍性与独特性的有机结合,大学逻辑与社会逻辑的和谐统一,以构建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为导向,以建立科学的大学章程为关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逻辑的一种新研究纲领,即科学逻辑纲领,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应用形式逻辑加语言逻辑纲领,也不同于博弈论纲领。它主要研究经济学原理的性质、理论的形式结构、经济学解释、辩护及理论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克拉克.克尔提出的"多元巨型大学"是介于观念与理念之间模棱两可的一种哲学表达。克尔将"多元巨型大学观"的历史逻辑建立在大学发展史中的多元主义传统上,认为现代大学是多元巨型大学,即多元的、异质的、矛盾的机构,类似一座充满无穷变化的城市。这种以多元论为哲学基础的观念要求"内在的崩溃",对大学理念的传统分析作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但是,无论作为观点本身的"多元巨型大学观",还是它所指向的作为机构的多元巨型大学,都有无法祛除的弱点。  相似文献   

20.
对人性的探讨几乎是一切思想家思考问题的逻辑起点,作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的梁启超,也不能超越这一规律,他的政治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之一就是人性观。站在近代中西思想交汇的当口,梁启超形成了不同于中国传统认识的独特人性观。梁启超人性观的本质是"利己",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是由"求智"与"保守"、"独立"与"合群""、理智"与"情感"等三对相互对立的因素构成的复合体。梁启超的人性观,特别是基于人性观提出的人生观思想,对我们今天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