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鲁迅的杂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讽刺手法的运用独具特色。文章认为其讽刺艺术特色有如下几方面:夸大讽刺对象、恰到好处运用多种修辞格的讽刺、以夷制夷的讽刺、不失幽默的讽刺和尖锐泼辣的讽刺用语。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讽刺对象、讽刺手法和讽刺效果三个方面来探讨《围城》与《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李贺的咏古诗众多,结合其自身经历和时代背景,其中的讽喻性能够体现李贺认清形势的睿智。本文将探讨李贺众多咏古诗中的讽刺艺术的特色,并探求其讽刺的对象以及原因,最后通过李贺咏古诗讽刺艺术的特色与杜牧的讽刺艺术进行对比来更好地概括出李贺咏古诗的讽刺艺术意向新奇和想象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鲁迅作品讽刺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性。一、同十九世纪欧美和我国晚清时期作品相比、阐明鲁迅作品的讽刺艺术内容,讽刺的目的、意义和讽刺的对象。二、鲁迅作品讽刺分三类:(1)嬉笑式:(2)怒骂式;(3)白描式.  相似文献   

5.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性作品,突出的成就不仅表现在继承了明清以前小说在讽刺艺术上对比、夸张等惯用手法,还独创了讽刺艺术的新特色。在讽刺的内容、手法、以及对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探索,单单从以往的典型性、真实性等角度来理解《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色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6.
夏芳 《考试周刊》2009,(25):20-21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钱钟书的《围城》都是以“士林”为表现对象的讽刺文学作品,两部长篇小说各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辛辣的讽刺艺术成就屹立于我国讽刺小说的前列。在艺术上,它们有着许多异中见“同”之处。其一。从描写对象上说,两部都写“儒林”或“士林”。其二,从表现方式上说,它们部采取了讽刺的手法,是讽刺文学中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7.
一、寓赏罚于嬉笑讽刺艺术要求作家能够准确地抓住人物、事件的本质特征而且熟练地用夸张、想象、托翁等艺术技巧来修饰这种本质特征,使人物更鲜明,事件更突出,使作品有一种漫画式的艺术情调,让人们在轻松的一笑或一蔑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非常善于抓住讽刺对象的本质特征进行高度的夸张描写,尽情地对讽刺对象嘲讪戏谁,让讽刺对象当场出丑,充分发挥讽刺艺术笑的力量。段栗玉说的“寓赏罚于嬉笑”指的就是这一特点。《郭安》写的是仆人李录因与一幢仆有夙怨,半夜去杀他,结果错杀了另一仆人郭安,郭安的父亲去告…  相似文献   

8.
曲师 《文教资料》2010,(2):16-17
钱钟书的小说《围城》继承发展了五四以来的讽刺传统,开创了现代意义的讽刺小说。钱钟书从社会现实和人生角度出发选择讽刺的对象剖析人性与社会.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丰厚、独特的艺术天地.展现了其作为一个学者的幽默特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围城》表现的讽刺艺术的审美感受入手,探析其审美意蕴.以讽刺的语言为本位,走进其悲喜剧融合的围城世界。  相似文献   

9.
讽刺在鲁迅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他运用的最广泛也最纯熟的艺术。讽刺的对象往往是否定性的形象和事物,但它绝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需要一定的技巧。那么,鲁迅认为讽刺艺术的真谛是什么呢?他认为,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假如过甚其辞,就失去了文艺上的价值。这些言论说明了讽刺小说在内容上的真实性外,在艺术上尤以“语婉”两字为要旨,即讽刺的含蓄性。这一点在鲁迅的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边塞诗人高适的《燕歌行》对后世影响极大,但是对于诗人在诗歌中所讽刺的对象,后人却有不同的理解。有"讽刺张守珪"说、"讽刺安禄山"说、"讽刺张说"说、"任人不当、边策失误"说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应该把讽刺对象理解为一种泛指,是一种艺术概括,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本诗的复杂性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11.
论《围城》的喜剧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城》是一部富有喜剧性的讽刺小说 ,其喜剧艺术具体表现为运用“围城”名篇 ,形象而富有哲理 ,以及精心选择讽刺对象 ,幽默诙谐的喜剧风格得力于幽默俏皮的语言 ,运用比喻、通感、活用典故等手法也增强了喜剧色彩。而《围城》的喜剧艺术主要渊源于古代喜剧性作品特别是《儒林外史》 ,鲁迅等人的讽刺艺术对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围城》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但最独特之处是其出色的讽刺艺术。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从剖析病态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来分析其独特的讽刺对象;二是机智、锐利的讽刺语言。  相似文献   

13.
<围城>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但最独特之处是其出色的讽刺艺术.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从剖析病态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来分析其独特的讽刺对象;二是机智、锐利的讽刺语言.  相似文献   

14.
覃杰 《语文天地》2009,(7):13-14
讽刺(来源于希腊文satyros——萨蒂尔)是一种喜剧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家常用讽刺这一手段。塑造各具神态、恢谐可笑的人物形象.来揭露人们身上的疤疾和危及社会的有害弊端.对讽刺对象进行无情嘲笑与愤怒谴责。制造讽刺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浅谈三种常用的讽刺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戏曲史上,讽刺艺术源远流长。明代杂剧作家在讽刺杂剧的创作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感伤情绪,而且对当时黑暗腐朽的官场及世风日下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取得了鲜明的艺术效果。分析研究明中后期腐败政策下讽刺杂剧的创作特点和叙事手法,可以更加细致全面地把握明代讽刺杂剧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张天翼研究中,其小说的讽刺艺术一直是学界研究重点.张天翼早期作品曾因"油滑"和心理描写的欠缺而受到多方批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摸索.张天翼的讽刺艺术逐渐走向成熟,研究界肯定了其在客观细致的细节和片断描写方面的优点,总结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在新的文学理论视野和比较研究视野中进一步探索张天翼小说的讽刺艺术真谛,并多方探寻张天翼小说讽刺艺术的中外文学资源.  相似文献   

17.
《斩鬼传》是《儒林外史》之前的一部特色鲜明的寓意类讽刺小说。作者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将讽刺的锋芒直指人类的道德缺陷和丑恶癖性,使众多"人鬼"穷形尽相。小说善于运用对比、衬托的讽刺手法,在衬比之中彰显讽刺对象;作者秉持冷静的态度,不加半点评述,让人物尽情地表演,在冷静客观中呈现人物的言行、刻画讽刺对象。此外,小说还使用了主观直斥和合理夸张等讽刺手法,讥刺了人类诸多弱性。《斩鬼传》的讽刺艺术和风格,对后世讽刺性小说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卧评和天评中的讽刺艺术论是对《儒林外史》典范性讽刺艺术的开创性研究。他们从运用讽刺手法的原因、目的、原则以及讽刺技法的使用等方面对《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围城》与《三重门》写作手法上都以讽刺艺术为主,笔者认为在讽刺艺术上《三重门》与《围城》一脉相承,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形式来讽刺批判教育体制和人性,两者值得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反讽与悖论——张天翼小说讽刺艺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英美新批评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反讽与悖论的本质作用是制造"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所以也可借用来分析张天翼的讽刺小说。张天翼善于选择不同的角度来展现他笔下四类讽刺对象的思想实质和精神面貌,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反讽和悖论,由此产生的场景反讽、情节反讽、叙事者悖论和悖论式语言情境成就了张天翼小说独特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