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闻语言指“新闻作品的语言”。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但要选好主题、体裁,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思路和充实的内容,正确地运用或使用语言文字,尤其是新闻语言更是至关重要。判断新闻作品使用语言文字是否正确,是否恰当,主要看文字的运用是否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经过长期新闻写作的实践,新闻作品所使用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用得较多。它通过艺术变形使文学形象更加生动,使作品更具艺术张力,从而更加吸引读者,这已是文学界的共识。但是,尽管“陌生化”艺术手法实际上已在新闻写作中运用,而新闻教科书和新闻论著中却少有涉及。因此探讨一下“陌生化”艺术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对丰富新闻写作理论和增强新闻写作手段都很有必要。“陌生化”唤醒读者的“新”感觉 新闻要新,人人皆知。一篇新闻作品是否新鲜,当然首先取决于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但是对读者来说,评价新闻是  相似文献   

3.
赵秉新 《记者摇篮》2008,(12):62-63
新闻生产通常要求操作者(包括采、编等多环节相关人员)付出大量艰辛的调查研究,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是用事实说话,时效性、准确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基本要素。然而,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新闻作品会把“日前”、“最近”、“近日”这类表示时间的模糊词放在稿件的最前面,还有些新闻作品会用“某某”这样的词代替一些必要的新闻要素,  相似文献   

4.
新闻作品的第三个特点:它是“组合产品”。 商店里出售的家具,有单个卖的,有成套卖的。后一种又称组合家具。新闻作品就其“卖出”——发表的特点来说,更像组合家具。 不错,任何一篇新闻作品在写作的时候都是单个成篇的,但是在发表的时  相似文献   

5.
每名记都希望自己能轻轻松松写出新闻精品来。在新闻越来越重质的今天,都在为创出精品成为“无冕之王”而不懈追求。毕竟,新闻精品影响力大,一篇精品的影响力超过成百篇、上千篇的普通作品。但创新闻精品绝非易事,光有美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笔从事新闻写作多年,悟出一点创精品的道理,那就是记要舍得做“无用功”。  相似文献   

6.
军事新闻写作大有学问。要写出深受读喜爱的好新闻,除了新闻学所强调的“新、实、深、短、快”等基本要素外,能不能写“活”,也很重要。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一件好的军事新闻作品,需要满足3条标准:第一是经得起“看”,内容鲜活;第二是经得起“品”,语言优美;第三是能给人“打烙印”.形式新颖。而要达到上述要求把军事新闻写活,不妨从以下3个方面做些尝试。  相似文献   

7.
当少年朋友们走进小记者培训班的时候,总希望老师们可以教给自己一些“绝招”,甚至明天就可以用到自己的新闻采访写作中,写出一篇让大家羡慕的新闻报道,让周围的同学刮目相看。可是几天下来,除了知道了一些原则外,并没学到什么立刻能用的“绝招”。把自己写的新闻作品与报纸上的新闻一比,总觉得还缺点什么。 问题出在哪里呢? 首先,我们先要明确,新闻采写,特别是新闻写作,和我们在学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导语是一篇新闻作品的脸面和抓手,是最能吸引受众的关键点。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篇新闻作品的质量。而导语的写法多种多样,其在一定时期也引领了一种写作形态,达到了某种宣传效果。近一时期,网络媒体的盛行、纸质媒体的改革深入和与网络的联姻、广播电视的直播形态等,促使新闻越来越“现场化”、“画面化”、“细节化”,推动着...  相似文献   

9.
读者之声     
辽宁省大连金州区39953部队王明勇:我是一名战士,入伍后开始习文弄墨,然而306篇稿全部石沉大海。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一本《新闻与写作》,立刻被这无声的老师吸引住了。到今天为止我已订阅了31本,书中“采访琐谈”、“新闻作品评析”、“新闻写作语言技巧”、“新闻来稿评析”等讲座就像针对我说的,我边读、边记、边琢磨。依照  相似文献   

10.
尹一凡 《新闻世界》2008,(10):41-41
穆青先生热爱文学.提倡“散文式新闻”,常把描写和抒情等文学手法运用到新闻通讯的写作当中,增强美感和表现力。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作品的一些表现手谈点体会。“散文式”新闻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它是一篇新闻,却有诗的语言;它在叙述事实,却揉合着深情。能使受众加深印象,难以忘怀,能激发受众情感,打动受众心弦。  相似文献   

11.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取决于新闻采访,新闻采访的方向来自于新闻发现。如何从纷繁的客观事物中发现新闻,并迅速作出判断、报道,能否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是衡量一个记者对事实中新闻价值的发现和鉴别能力的试金石。美国著名新闻学家李普曼曾说:“一条新闻的价值往往不在于文字上有多么优美,写作上有多么高明,而在于谁首先发现它,报道它。”  相似文献   

12.
新闻作品写作与文学作品写作是有区别的。许多时候新闻作品是一份“快餐”,是“急就章”。新闻是易碎品,其质地讲究“新、短、快、活、强”。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时效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各抱地势、檐牙高啄,铺陈排比、起承转合。但是,即便是新闻作品,说得清并不等于说得好,此所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若说得好,表达充分,凭语言就气势如虹,夺人二目。新闻语言精炼、生动会使作品不同凡响。我的一篇获奖作品《锦铁来位新局长》,就得益于新闻语言的运用。1993年9月,我刚到锦州日报社时间不长,报社领导交给我一项采访任务: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闻写作形式的不断创新,有一种新闻不时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尽管它也是以目击形式出现的,但它选择的不是已发生了的新闻事实,而是没有发生的,即“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从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理解,它似乎并不构成新闻;但如果将“某某事情没有发生”作为新闻事实,它又确确实实是已经存在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可算作是新闻。也许因为这种形式在新闻作品中所占比例较小,也许因它本身就是某种分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目前的各类新闻教科书尚无有关的专门分类与介绍。但从新闻采写实践的角度讲,这种新闻形式因其视角独特,在一些新…  相似文献   

14.
于雁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62-163
新闻学和美学的完融合与整统一,在一篇新闻作品中是能够体现出来的.在新闻采编过程中,通过新闻的采访、文稿的写作、新闻编辑等三大板块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来体现.本文主要从新闻采编的真实性、向善性等后面谈新闻美学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新闻文本是由语言构成的说明特定事件并具有一定意蕴的新闻作品。研究新闻文本的“熟悉”特性,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传播现象,遵循新闻规律,实现新闻写作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传播的最优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读过荣获首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江泽民自费购书送一汽职工》,掩卷而思,眼前闪现的是那一幅幅人物活动的画面,耳旁回响的是那一句句真情浓浓的人物语言,确有给人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快感。如果把这篇获奖消息比作是一幅反映中央最高领导与基层职工情深意浓、有声有色的速写画,是不以为过的。 近些年来,为了克服新闻作品枯燥、呆板、干瘪、老套的痼疾,新闻界一些同志不断呼吁要写“视觉新闻”、“现场新闻”。笔者认为,“视觉新闻”也罢,“现场新闻”也罢,它的核心是要彻底摆脱新闻写作只是平面叙事的表现手法,应多采用…  相似文献   

17.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当你拿起笔来在墨水瓶里留下血和肉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进行写作。”要想写出新闻精品来,同样用得上这句话,也就是说,新闻作品应该是有血有肉之作,是呕心沥血之作。《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带来历史性大转折》(载《湖南日报》2001年12月26日)这篇荣获第12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作品,就是一篇这样的新闻精品。这篇新闻精品有如下几点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古人  相似文献   

18.
甘社会 《新闻世界》2009,(12):38-39
我们常说,新闻是一种写作。是写作。就要讲究语言的运用。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评价新闻作品的质量高低.在事实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语言表达的“精准”程度显得十分重要。记者采访得来的“新闻素材”能不能变成“新闻报道”,能不能变成“新闻精品”,关键要看有没有厚实的写作功夫,  相似文献   

19.
把经济新闻写成美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新闻能不能与美“汇合”呢?回答是肯定的。法国小说家福楼拜曾由衷地感到:“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汇合’。”经济新闻要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这一目标,就要求新闻记者在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经济事件和人物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写成美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将经济新闻写成可读、可感、可知的美文。一、红线贯串、形象生动。搞经济报道应该像搞科技等报道那样从技术性和业务性中跳出来,以人们可知、可感形象…  相似文献   

20.
谢常青 《新闻界》2005,(3):104-105
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写作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美国新闻学者的这一新闻理念,使“新闻故事化”成为众多记者在新闻写作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以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以至达到共鸣等显著优势同样引起中国记者的兴趣并付诸于广泛实践,在新闻界兴起别样的新闻表现风格。这种新鲜、生动、细腻的新闻叙述方法改变了我国新闻报道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单调、僵化、枯燥乏味的状态,使新闻作品的可读性大幅度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