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及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劳动力市场职业代际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职业代际效应所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较为严重,父母职业对子女职业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通过引入代际行业的总流动率、结构流动率、交换流动率、代际行业的流入性指数、继承性指数等指标,对行业代际流动进行行业自身结构变化和社会系统开放性的原因分解,对比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差异,探讨教育对劳动者跨越行业代际效应的作用。经过验证得出:中国存在行业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行业的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跨越行业代际效应,进入高收益行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市场分割视阈下的大学生就业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毅英  洪文建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3):15-26,122,123
以大学生的就业流动为研究对象,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考察中国大学生就业流动的现状、问题及成因。研究表明: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因经济发展非均衡、制度性缺失和地方保护主义而在城乡、区域和行业中存在明显的主、次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因主、次劳动力市场差距较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选择流向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学校类型与层次等教育因素对毕业生就业流向有重要影响。次要劳动力市场已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战场。两大市场间因存在较大垂直落差,从主要劳动力市场流入次要劳动力市场容易,而逆向流动则十分困难且成本较高。主、次劳动力市场间的垂直落差和非均衡状态是相对的,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经济、制度和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一研究领域,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市场分割所带来的不平等问题方面,忽略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修正了的Solow模型为分析框架,利用广东和上海的数据进行的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地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在中国,区域劳动力流动的变化是影响经济增长水平变化的因素之一:地区劳动力流动越活跃,经济增长的水平越高;流动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就业情况调查-2004》的数据,对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通过收入代际继承性和流动性指数、收入代际弹性系数等指标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流动的特点,运用通径分析技术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教育促进收入代际流动的功能,分析教育的这一功能随中国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所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原因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代际存在较为明显的传递效应,多数子女依然滞留在与父亲相同的收入组群;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代际流动机制,有助于促进弱势群体的子女实现经济社会地位的跃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代际流动的功能;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教育促进收入代际流动,改善整个社会收入公平状况的功能也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5.
代际收入流动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议题,而教育与代际收入流动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经济学与社会学家基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教育与代际收入关系展开了丰富的理论探讨,但目前学界缺乏对教育影响代际收入关系内在机制的梳理.文章将代际收入流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探讨教育影响作用的理论机制.在家庭教育投资决策阶段,家庭效用函数理论关注现实经济和信贷约束的作用,而自我实现理论更关注不平等的阶层非经济特征;在学校教育过程阶段,人力资本理论强调学校教育的精英主义和绩效原则,而社会化理论则认为学校教育是代际不平等再生产和合理化的工具;在教育的劳动力市场回报阶段,地位获得理论等仅强调劳动力供给特征的收入效应,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等则仅关注劳动力需求特征的收入效应,而工业化理论等调和了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方特征对于个人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经济学视角的研究普遍认为教育对改善代际收入不平等具有积极作用,而社会学视角的研究则多认为教育无法改变现有的社会阶层分化并呼吁直接的社会改革.基于理论视角的系统梳理对于教育与代际收入流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经典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假定劳动者面临的是同质的、自由流动的、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但现实生活中: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二元分割的结构制度,这就使高等教育投资决策模型与经典模型有很大的差异。模型差异的背后是“利益的差异”,其来源于一级劳动力市场在收益、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稳定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这种优势是人们争相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的诱因。但如何才能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在中国除了人脉关系之外,对普通的家庭来说,教育作为“能力信号”,教育水平的提高是突破二元结构门槛的很重要的途径。这也是我国家庭对子女的高等教育投资热情极高的原因。而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所要求的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又会使家庭和个人对教育进行持续投资,这一行为结果有利于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但也有可能导致教育投资的过度。所以,要使我国家庭或个人对教育投资回归理性与适度,消除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分割的二元制度是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经典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假定劳动者面临的是同质的、自由流动的、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但现实生活中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二元分割制度,这就使高等教育投资决策模型与经典模型有很大的差异。模型差异的背后是"利益的差异",其来源于一级劳动力市场在收益、工作条件、社会保障、稳定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这种优势是人们争相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的诱因。但如何才能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除了人脉关系之外,对普通家庭来说,教育作为"能力信号",教育水平的提高是突破二元结构门槛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我国家庭对子女的高等教育投资热情极高的原因。而进入一级劳动力市场所要求的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又会使家庭和个人对教育进行持续投资,这一行为结果有利于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但也有可能导致教育投资的过度。所以,要使我国家庭或个人对教育投资回归理性与适度,消除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的二元分割制度是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代际收入流动性反映了经济社会中机会均等的状况,因此,关注和研究代际收入流动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使用CHNS的1989—2009年数据,运用优化估计方法并剔除偏差因素,通过建立模型实证估算2009年中国代际收入弹性,其结果整体约为0.6,城市和农村分别为0.8和0.5。该结果表明,与已有国家的相关研究结果相比,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偏高,中国的家庭因素对子代收入的影响仍然很大。进一步地,从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几个方面研究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内在传递机制,其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对中国的代际收入传递起到了重要作用,社会资本的影响也很显著。有鉴于此,一方面,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公共支出力度,采用多种途径增加民众在享受医疗保健和接受教育等公共资源方面的公正和公平性,另一方面要继续强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破除城乡之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劳动力流动的壁垒,以及职业隔离和行业垄断等格局,从而提高社会效率,提高动态的机会均等和收入公平。  相似文献   

9.
高校人才竞争是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固有现象和本质行为。然而,随着"双一流"战略从国家意志内化为院校行动,高校人才竞争愈发白热化并趋于失序。文章从学术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视角审视高校人才竞争问题及其生成机理。研究表明:中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因制度性和教育性因素,在院校、人才、学科、学历、职称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主、次二元分割状况;高校迫于政策驱动、制度推力、资源依赖、内生发展和同行竞争等压力,竞相扩大人才比较优势,普遍将有限资源集中投入到具有较大学术人力资本的主要学术劳动力市场,进而引发一系列无序竞争行为,加剧高端人才的非正常流动和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态势。实现高校人才竞争的规范化和理性化,需强化政策引导、优化制度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和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大学生的就业流动为研究对象,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观点,从城乡、区域和行业三个维度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在现行劳动力市场结构下的就业流动和社会分层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从不同视角剖析大学生就业难与收入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改革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于市场及体制因素的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存在普遍的分割现象,使得高职学生就业面对诸多障碍。而高职教育是直面市场的教育,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我们要分析和研究当地劳动力市场的特点,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从教育自身角度出发,通过树立市场意识、改革课程体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手段,增加学校与市场间的互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即将离校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流向及择业观念。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下,存在就业部门、职业与工作起薪等相互隔离的现象,那些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宁愿暂时失业也希望挤进主要劳动力市场。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一方面要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障碍,为毕业生的自由流动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毕业生适当降低就业预期。  相似文献   

13.
程贯平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3):64-67,70
文章对国外30多年来出现的几种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即二元结构理论、职位竞争理论、激进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等进行了描述和简单评价;同时,对我国近十几年关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有关研究作了简单介绍和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来,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对公众的吸引力却不足。在理性人假设和成本—收益分析法的逻辑框架下,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职业教育吸引力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行业、职业和体制分割;同时,就业竞争激烈、文凭贬值,大部分职校生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业、职业和工作单位就业,承受着劳动力市场“分割性损失”,导致职业教育的投资收益率偏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路径是: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减少劳动力市场“分割性损失”;增加职业教育投资,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提高职业教育投资收益;转变社会公众观念,理性看待职业教育投资回报;落实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推进普职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早期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由于制度和社会原因,劳动力市场上会形成非竞争性群体,从而导致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现代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运用新的分析工具发展了早期制度性分割的观点,并且研究了劳动力市场的市场性分割。研究西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于统一完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中国的验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根据不同职业的收人水平,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人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力市场一直存在城乡之间以及城市内部双重分割的问题,在渐进式的改革模式下,城乡分割逐渐瓦解,但同时又强化了城市内部的二元分割。未来劳动力市场变革的核心将转向打破城市内部优先部门与次级部门之间的分割,但源于既得利益者的阻力,难度将更大。它需要由中央政府充当第一行动集团,通过精巧的机制设计来满足激励相容条件,同时在两个部门之间就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力量进行对调,以促进两部门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为解决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文章阐述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现状,分析了其对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和解决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中国的验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根据不同职业的收入水平,将劳动力市场分割成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并分别统计其工作特征和计算其明瑟收入函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存在二元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0.
自愿性失业是一种不满足于或放弃已有的工作机会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由于各种历史的制度的原因,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被分成体制性市场分割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本文运用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理论,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自愿性失业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情况下大学生理性选择的结果。解决自愿性失业问题,应更多地完善市场机制,进行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流动制度、劳动力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减少自愿性失业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