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博  乔欢 《现代情报》2015,35(10):17-22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大规模用户协作知识生产是一种新颖的知识生产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利用海量用户的集体智慧,提高知识传播的范围。但是,与传统的知识生产不同,这种生产模式由于参与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内容质量难以保证,针对此种生产模式建立有效的内容质量评估和控制机制问题非常必要。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以维基百科为实例建立了协同知识生产社区的内容质量评估模型,综合体现用户需求和内容特征,能够为网络内容的质量控制和网络知识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提供有益的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2.
张博  乔欢  张新智 《情报杂志》2015,(2):180-187
维基百科作为当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互联网协同知识生产社区,其内容质量问题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和争论,近年来,来自于学术界各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也是层出不穷。因此,选取了国内外研究相关问题的重要文献,针对维基百科词条内容质量的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研究对象和评估方法进行总结概述,以期对协同知识生产社区内容质量研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为今后的研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百度百科用户参与行为与参与动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静  杨建梅 《科学学研究》2009,27(8):1213-1219
 百度百科是采用大众生产这一新型知识生产方式运作的在线百科。本文以百度百科为对象,构建了百度百科用户参与动机与参与行为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实用价值动机、兴趣动机、胜任性动机、交往动机和求知动机皆影响其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4.
领先用户在线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动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波  刘伟 《预测》2011,30(2)
新产品开发与改进需要客户的参与,而领先用户是最适宜的客户.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以往对客户参与的动机研究,提出了领先用户参与新产品开发的9个动机的假设.然后结合这些研究开发了量表对国内某智能手机厂商的产品开发论坛中的领先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问卷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影响最大的是独特性产品需求和认知动机两个动机,其次,是利益动机与产品生产控制动机.而交往动机与网络沉浸动机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陈劲  阳银娟 《科学学研究》2012,30(2):161-164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文章从整合维度与互动强度两个维度探索构建协同创新的框架,并论述了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与内涵,最后针对协同创新的组织和平台构建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其内部知识协同的动机,对于企业更好的管理和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知识协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从知识贡献者和知识寻求者两方面,探讨了影响研发团队成员主动参与知识协同的动机因素,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声誉、共享意愿及群体认同对知识贡献者参与组织学习的动机具有不同影响;社会地位、渠道多样化及社会存在感对知识寻求者的主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应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均对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且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团队激励对组织学习和知识协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具有干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的在线社区生产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夫增 《科学学研究》2009,27(4):546-553
 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提出和分析了在线社区生产模式的概念。这一模式集中在具有数字化形式和创造性要求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领域,具有大众用户的主体特征、灵活协作的组织特征和开放共享的产权特征,因此特别适合于大众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该模式之所以兴起,从客观物质基础来说,是由于不断降低的要素成本、分布式的生产手段及其为用户所拥有的产权特点;从主观参与动机来说,是由于兴趣爱好、互惠共享和部分物质利益的考虑。同时,由于在线平台的必要性,在线社区模式与企业模式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文章最后简要讨论了该模式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知识社区作为科技知识高密度共享和创新平台,有效促进其中用户科技创新话题参与,是知识社区和公共文化机构共同关注的热点。[方法/过程]基于MOA理论框架,对知识社区用户发放问卷获取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讨动机、机会、能力条件影响知识社区用户参与科技创新话题的组态效应,并根据核心组态结果形成知识社区用户科技创新话题阶段性参与行为模型。[结果/结论]对知识社区用户科技创新话题参与行为的影响存在高社区支持—个体效能双重驱动型、高网络联结核心驱动型、高创新驱动型三类组态模式;动机、能力、机会分别影响话题获取阶段、接收阶段和参与阶段;网络联结程度对用户科技创新话题参与行为起到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众生产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知识生产方式。与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不同,大众生产中不存在雇佣关系、等级关系,大众生产者的参与动机有着鲜明而独特的特征,是解读大众生产之所以兴起的关键所在。按照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的分类视角,对研究大众生产者参与动机的国内外文献进行述评,以期为大众生产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霍明奎  朱莉刘升 《情报科学》2017,35(12):108-114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网站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人类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全面开启。考虑个体用户参 与动机,在把握用户隐私顾虑和信任基础上,从优化用户感知、提升用户参与度角度来设计和运营网站,可以有效 提升用户粘性和参与强度。【方法/过程】本文在构建了用户信任、隐私顾虑对移动社交网络参与动机和参与度影响 模型基础上,收集调查问卷所获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法 (PLS)对提出的研究假设及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 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信任与隐私顾虑、隐私顾虑与参与动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信任与参与动机、参与动机与参 与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优化微博建设、细化客户群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的动因出发,来探索虚拟社区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的影响,构建虚拟社区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对知识共享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对虚拟社区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得到的293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运用LISREL 8.8和SPSS 17.0进行验证性分析,检验了研究假设。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和个人动机对虚拟社区成员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了解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实现基于网络平台的个性化知识管理与服务策略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刘丰军  林正奎  赵娜 《科研管理》2019,40(3):153-162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了在线知识社区协作冲突影响模型,探讨了知识异质性、群体分化、隐匿性、任务复杂性和协调机制对协作冲突的影响机制。以364个英文版Wikipedia条目为样本,采用层次回归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知识异质性和群体分化与协作冲突呈正向关系;隐匿性与协作冲突呈倒U型关系;任务复杂性正向调节知识异质性、隐匿性与协作冲突之间的关系;协调机制正向调节知识异质性与协作冲突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群体分化与协作冲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知识是人类智力劳动的产物,知识的生产与创造往往伴随着科研工作者系统的科学研究工作。现代科学的精细化发展、科研领域的复杂性与交叉趋势给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创造活动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向科研的网络社区为学科专家的协同科研与知识生产活动提供了新的环境,而专家知识的生产行为也体现出鲜明的个体、团队、群体的层次性特征。
Abstract:
Knowledge is the outcome of mankind's intelligent labor.The production and creation of knowledge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the systematic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The refine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he tendency of the complexity and interse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domains bring new challenges to the production and creation of scientific knowledge.Scientific research-oriented network community provides a new environment for the subject experts’activities of collabor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while the experts’knowledge production behavior also embodies the distinct hierarc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team and group.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introducing rewards within a virtual community of practice: the software vendor SAP (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online global community. The study of postings to the SAP community discussion forums shows that rewards have had a damaging effect on the exchange of knowledge and generalised trust among members within the community. Th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members to share knowledge was undermined by rewards, with the consequence that the pursuit of rewards became the priority for many, over and above contributing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the community. Thus, the introduction of rewards devalued the concept of knowledge as a public good, voluntarily shared out of moral obligation and community interest. Instead, knowledge came to be seen as a private good to be shared out of economic self-interest. Following the introduction of rewards, the primary motivation of many members to participate within the community shifted from community interest and moral obligation to that of economic self-interest.  相似文献   

15.
王楠  陈详详  王海军 《科研管理》2019,40(8):126-134
通过设置虚拟社区奖励鼓励用户分享知识,已成为众多社区促进用户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措施。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问题已经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但其效果却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行为划分为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知识共享两种类型,探讨了虚拟社区奖励对两类知识共享行为的相对影响及其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虚拟社区奖励能够显著促进用户的显性知识共享,而与隐性知识共享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在虚拟社区奖励与隐性知识共享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加深了对虚拟社区奖励对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的理解,并且探索了虚拟社区奖励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对社区合理设计虚拟社区奖励以促进用户的知识共享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和社区参与的动因出发,来探索虚拟社区成员人际信任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构建虚拟社区人际信任和自我效能对知识共享和社区参与水平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对虚拟社区的注册会员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所得的292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17.0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分析,检验了所提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实证研究表明,社区成员情感信任和自我效能有利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和社区参与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张薷 《现代情报》2014,34(5):161-165
本文通过分析虚拟社区用户知识共享动机,结合演化博弈理论的理论基础,构建了虚拟社区用户之间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以此来分析虚拟社区成员之间知识共享与知识不共享的学习策略过程,同时分析了虚拟社区用户之间两种信任水平下即相互之间信任水平高以及相互之间信任水平低的演化博弈稳定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虚拟学术社区已经成为科研工作者学习交流与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在线科研合作已日益流行,本文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科研人员合作动机的演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促进虚拟学术社区的科研合作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小木虫虚拟学术社区为例,依据扎根理论,对小木虫虚拟学术社区进行数据采集,利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0对其进行开放性、主轴和选择性编码,并据此构建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动机演变模型。【结果/结论】结果显示,虚拟学术社区科研人员合作动机包括声誉动机、互惠动机、功利动机、利他动机、自我实现动机、社交动机、享乐动机、探索动机、自我展示动机和用户认知动机10种。科研人员初始合作动机主要是功利动机,而科研人员持续合作动机在初始动机基础上,增加了自我实现动机和利他动机。  相似文献   

19.
以嵌入性理论为基础,构建了“认知-关系-文化嵌入性”的概念模型,从认知、关系和文化3个方面分析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动因,认为认知嵌入性、关系嵌入性和文化嵌入性有助于社区认同的建立,社区认同会促使个体分享自己的知识;关系嵌入性有助于信任的产生,信任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知识共享行为;文化嵌入性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知识共享行为;3种嵌入性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到虚拟社区中个体的知识分享行为。将嵌入性理论引入到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的研究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种行为背后的动因.促进虚拟社区的发展和知识管理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裘江南  杨畅  王婧贤 《科研管理》2006,40(12):94-104
随着Web2.0的发展,知识建构呈现出新的特征:用户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收者”,还是知识“创造者”,知识建构由单向的认知建构向双向的认知和社会协同建构转变。文章在分析了Web2.0环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提出Web2.0环境下的认知系统和知识系统协同建构模型,揭示了其中的认知与社会的协同建构机理。文章阐述了其中知识内化与知识外化的双向建构过程,个体的认知系统是通过内部同化拓展认知结构,通过内部顺应学习改变其认知结构,进而通过外部同化和和外部顺应建构知识系统。其中认知冲突是刺激认知系统与知识系统向前演化的主要驱动力,能够促进内部顺应与外部顺应的发生;而交流与沟通则是两个系统间相互作用的中介,也是解决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冲突的手段。最后,以维基百科为例对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