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意义]信息搜索过程中,相关信息感知是用户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也是用户搜索满意度的重要决定性因素;眼动数据为相关信息感知判断提供了客观依据。基于眼动追踪数据预测用户的相关信息感知可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也可为检索系统或文本阅读辅助系统服务提升提供依据。[方法/过程]采用实验法收集了24名研究生利用目录导航系统完成不同搜索任务过程中的眼动数据,依据用户的眼动状态将用户分为感知用户与未感知用户,并进一步挖掘出表征用户感知状态的眼动行为指标。为探索不同阶段眼动行为指标带来的用户感知预测差异性,利用逻辑回归分析分别建立搜索初始阶段及全过程用户感知预测模型,并基于基线模型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结论]用户搜索初始阶段眼动行为与全过程搜索的眼动行为存在差异,且对于简单任务初始阶段眼动数据预测用户感知效果最好,而复杂问题则利用全程数据进行预测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从建构主义视角出发,综述国外“搜索即学习”领域中“将信息搜索视为学习过程”的研究成果,为今后探索用户网络信息搜索中的知识变化主题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支持。[方法/过程]围绕用户网络信息搜索中用户领域知识结构的变化、用户系统知识结构的变化、用户知识变化的搜索实验任务设计、面向用户学习的信息检索系统优化设计4个分主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结论]第一,意义建构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地揭示用户信息搜索过程中的学习机制。第二,用户网络信息搜索中的学习同时包括领域知识学习和系统知识学习两部分,但是已有的研究却缺乏对这两个组成部分交互机制的探索。第三,已有的研究设计了面向用户学习的检索算法,并优化或开发了相应的搜索系统。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科技用户搜索行为过程中学习行为特点的基础上,选用EWA模型对用户的学习现象进行研究,对基于信息搜索行为的EWA模型进行解释并讨论EWA模型中参数的估计方法;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大学生作为实验样本,对科技数据库网站用户信息搜索中的学习行为进行探索性实验考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为了更加智能、有效地帮助用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更好地理解真实任务场景下信息交互过程中用户的相关性判断及其变化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文章以基于任务的信息交互模型为基础,利用兼具可控性和生态效度的田野实验方法,针对真实的课程论文写作任务,调查了信息交互过程不同阶段用户相关性判断所发生的变化,包括判断文献的相关性、判断信心、判断标准及其类别重要性等。[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从信息搜索到加工处理阶段,文献的相关性以及用户的判断信心均会发生渐进但显著的变化,且导致文献相关性发生变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仅有少数判断标准及标准类别的重要性在这两个阶段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不仅有利于增进对真实任务下信息交互过程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对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提供一定的洞察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孙晓宁  杨雪 《情报科学》2023,41(2):50-59
【目的/意义】对于理解“搜索即学习”理论机制,以及支持用户学习需求的信息系统的设计,融合学习与社交体验功能的检索工具的优化具有启示。【方法/过程】将ISP模型作为理论基础,综合使用日记研究与关键事件技术方法,讨论了信息搜索用户学习过程中的行动、情感与认知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基于此构建了信息搜索用户学习过程演化模型。【结果/结论】在启动、选择、探索、形成、收集与呈现六个阶段当中,信息搜索用户在行动、情感与认知上均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特别地,在启动阶段,出现了目标明确和目标模糊两种事件类型;在形成阶段,用户会结合对搜索结果的认识与学习需求的满足程度形成“提前上岸”与“乘风破浪”两种情形。社会化搜索、跨设备搜索、跨系统搜索等已经成为“搜索即学习”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创新/局限】在“搜索即学习”研究情境下重新检验了ISP模型,但对影响用户情感与认知的具体因素等的分析与解释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6.
信息搜索长期以来就是机遇识别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介绍了主要的信息搜索过程模型和影响因素模型,并以Wilson的问题求解下的信息搜索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的行为机制。该行为机制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市场机遇发现过程、市场机遇信息搜索事件和影响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的因素。最后,本文对影响市场机遇信息搜索的因素进行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7.
袁红  王奥 《现代情报》2019,39(4):59-68
[目的/意义]随性休闲搜索具有与工作任务情境下以结果为导向的搜索行为不同的规律,探索休闲情境中的搜索行为特征对于信息系统功能的优化,从而为用户日常信息搜索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论文以采莓模型为基础,采用基于观察实验的日记研究法,招募23位实验参与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视频搜索实验,通过文本分析和数据建模,从查询变化、思考、信息/文档、结束4个方面分析了随性休闲搜索行为的特征。[结果/结论]随性休闲搜索中用户需求及其变化带来了查询改变;用户对信息保持着开放选择,从自身情感体验进行搜索评价。随性休闲搜索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信息接受和利用过程,也是一项带来快乐体验的休闲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 深化对在线旅游信息协作搜索的整体认识,为专业化旅游信息协作搜索服务平台建设优化等提供启发和借鉴。[方法/过程] 聚焦于在线旅游信息协作搜索情境下的团队认知,以共享心智模型表征团队认知,以高校学生为研究样本,应用扎根理论方法,探讨在线旅游信息协作搜索团队共享心智模型建构过程。[结果/结论] 识别出四大核心环节——个体感知与探索、团队任务解析、团队信息收集和团队信息决策,并理清了各个环节的认知活动与共享心智模型内容。  相似文献   

9.
袁红 《现代情报》2009,40(2):44-51
[目的/意义] 搜索策略是搜索行为的规划,是搜索过程的核心,一直是搜索行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探索用户搜索策略的运用及其转换的规律,对于IR系统的功能优化及提升用户信息搜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研究确定了来自4个搜索主题的8个搜索任务,招募了30名参与者,开展了搜索实验,并对搜索行为视频加以编码,在统计不同搜索策略使用频次的基础上,构建了常见的用户搜索策略转换模式。[结果/结论] 访问和评估策略是信息搜索的常见策略,而修改查询语句、学习等搜索策略运用较少。向前访问→评估单个项目、评估搜索结果→向前访问为用户信息搜索最常见的策略转换模式,而向前访问→探索等策略转换发生概率极低。此外,用户在搜索的不同阶段的策略运用及策略转换呈现较大差异,这为IR系统设计提供了详尽有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成全  刘彬彬 《情报科学》2022,39(2):82-90
【目的/意义】基于双路径模型(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ELM)探究互联网环境下用户跨平台学术信息 搜索行为的影响因素,假设用户在多平台学术信息搜索行为的过程中除了受到信息质量(中心路径)与信源可信度 (边缘路径)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感知有用性的中介作用以及注意力控制水平与信息自我效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过程】通过建立学术信息搜索行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到 350份有效样本,利用 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同 时对搜索模型的感知有用性、注意力控制水平及自我效能要素分别进行了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结果/结论】 结果发现信息质量或信源可信度对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受到注意力控制水平的负向调节,且注意力控制水平对边缘 路径的调节更为显著,信息自我效能则能加强感知有用性对搜索行为的预测作用。【创新/局限】本研究从行为心理 的微观视角,将注意力控制水平引入双路径模型,为探究跨平台学术信息搜索行为提供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过滤的Web信息查询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信息过滤的角度分析信息查询的个性化发展,通过用户需求与信息内容的相似性匹配过滤与用户需求无关的信息,从而实现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查询结果的优化.据此建立基于信息过滤的用户模型框架,探讨基于信息过滤的信息查询系统优化实现的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穆向阳 《情报杂志》2012,31(7):163-167
在介绍信息用户相关研究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信息用户研究模型存在的不足,并构建了信息用户成长模型,以更好地体现信息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该模型是通过系统地考察信息行为、信息意识、信息环境的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该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信息环境对用户的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户网络信息查询需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树金  马利霞  郑敏 《情报科学》2006,24(6):876-883
阐述了用户网络信息查询需求调查结果中与网络信息组织相关的主要结果,论述了它对网络信息组织的三个启示:增强关键词检索功能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网络学术分类法和大众分类法应该并存,应加强对网页分类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黄传慧 《情报探索》2021,(1):129-134
[目的/意义]旨在揭示国外用户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的内容、特点及趋势,以期为我国用户健康信息搜索行为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对86篇文献采用综合、归纳、对比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从相关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知识脉络研究进行梳理,按老年人、成年人、青年人分别对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研究进行述评。[结果/结论]研究进展及对我国用户搜索行为研究的启示包括:①国外研究对象主体更加多元化;②国外信息搜索行为研究内容比较接地气;③研究方法不必过度“数学化”和“模型化”;④学术语言要具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沈雨田  陆泉  曹高辉  陈静 《情报科学》2021,39(6):143-151
【目的/意义】探索学术信息搜寻过程中用户信息焦虑的动态变化过程,了解其成因,为减轻用户在学术信 息搜寻中的信息焦虑程度和构建良好学术信息环境提供建议。【方法/过程】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和8份访谈数据修订学术搜索信息焦虑量表,根据信息搜寻过程理论进行阶段划分并编制问卷,对 649名学术用户进行调查。【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质量焦虑、信息数量焦虑、信息检索工具焦虑、信息素养焦虑、 信息获取焦虑及信息处理焦虑是学术信息搜寻中普遍存在的6种焦虑类型,其中学术信息获取是引发焦虑的主要 类型;学术信息搜寻过程中信息焦虑呈先增后减的变化模式,收集阶段用户焦虑程度最高;每个阶段出现的信息焦 虑类型和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初始阶段、选择阶段和表述阶段信息焦虑出现类型较为集中和单一,探索阶段用户产 生的信息焦虑类型最为复杂。【创新/局限】构建学术信息搜寻各阶段行为框架,从微观层面将信息焦虑的研究细化 到学术搜索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钱鹏 《情报科学》2006,24(8):1141-1144
通过对情报服务中认知情报学和用户主体情报学的分析,本文尝试建立创造性情报的模式p:c(i,q),这个模式中,情报工作人员(c)以创造力为核心、用户需求(q)为导向,利用可获取的信息(i),获得彰显自身价值的情报活动结果(p)。  相似文献   

17.
This research focuses specifically on uncertainty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in a digital environment. In this research we argue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uncertainty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information seeking process and that, with the proliferation of new and different search tools, sources and channels, uncertainty, positive/desirable or negative/undesirable, continues to be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the search process. Users may feel uncertain at any stage of the information search and retrieval process and uncertainty may remain even after completion of the process resulting in what may be called persistent uncertainty.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from users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There were three parts to the questionnaire focusing on: information seeking activities, information seeking problems, and access to specific information channels or sources.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data collected through the online questionnaire. A total of 668 responses were returned from the chosen user categories of academic staff, research staff and research students. Thi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re are some information seeking activities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problems that are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uncertainty among significant number of users from different disciplines, age, gender, ICT skills, etc. This is also the case with respect to access to and use of specific information sources/channels, although the degrees of uncertainty in relation are relatively small. Possible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and further research issues are indicated.  相似文献   

18.
刘冰  庞琳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3):172-177,163
[目的/意义]从用户角度,通过用户评价内容挖掘构建形成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模型,为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为其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过程]文章在利用爬虫工作自动抓取三个知名学术网站用户评论的语料库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研究方法对评论数据进行分词、聚类,根据词间与词对关系,构建形成评价体系模型。[结果/结论]基于用户评论挖掘构建形成涵盖资源内容属性、资源外部特征、网络功能属性、获取过程、用户体验五个维度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评价体系模型。该体系模型反映出科学用户在利用新兴网络学术信息资源过程中对资源自身属性和平台规范性的关切,是用户与利用正式学术信息资源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