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软科学》2019,(5):129-134
结合全局信任和局部信任的思想,通过提取真实移动社交互动行为和网络特征,分析移动社交用户信任的影响因素,最终构建移动社交信任评估模型以对没有直接联系的移动社交用户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行评估并识别可信节点。同时,利用熵权法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权值以识别各因素对用户信任度的贡献程度。结果发现:评估节点信任度时,如果仅依靠单一影响因素会出现较大偏差;信息传播控制力对用户信任度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社交影响范围、社交关系强度和信息价值。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人际信任缺失严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要提高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须学生自身、学生家庭、学校及社会共同努力,构建提升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全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依据相关文献与研究假设,构建了大学生行为失范与人际信任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认为学习失范、诚信失范和社会公德失范行为等会对认知信任产生显著的负影响,而认知信任又对情感信任产生显著的正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大学生认为网络失范与恋爱失范对认知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且这些行为失范对情感信任的直接影响也不显著,而是通过认知信任的中介作用对情感信任进行影响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整体网研究,探讨班级人际关系表现对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班级情感网络和信任网络中心度均未对学业成绩产生显著影响,而咨询网络中的中心度对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大学生班级人际网络中心度与学业成绩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假设网络消费者的感知、网络消费者的自我效能、网络消费者的个人信任倾向、企业地域特征、企业展示、社会暗示等6个因素是影响网络消费者初始信任的主要原因。在数据调研的基础上,构建网络消费者初始信任的Logistic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网络消费者初始信任形成的影响和重要程度,研究结论可为更好地开展网络商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中国B2C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信任前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上信任危机限制了消费者进行在线交易,提高消费者对在线公司的信任度是促进中国B2C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对影响中国消费者对在线公司信任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网站隐私保护与安全控制措施及政策、公司的规模与品牌是最重要的因素,消费者个体特征和公司网站的易用性等品质因素对信任没有显著影响。公司应该在安全技术及政策、规模以及知名度等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消费者对在线公司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7.
以微博社交网民群体为被试,研究了其集群行为执行意向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微博网民集群行为执行意向与群体认同、情绪敏感度、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心理安全感、社会规范和感知一致性显著正相关;群体认同对执行意向的直接效应大于心理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对执行意向的直接效应;影响微博集群行为执行意向的4条主要路径为:微博社会网络→微博人际信任→行为执行意向,微博情绪敏感度→微博心理安全感→行为执行意向,微博群体认同→微博感知一致性→微博人际信任→行为执行意向,微博心理安全感→微博人际信任→行为执行意向。最后指出了研究启示和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直接和间接信任度构建校企信任模式结构,建立了能够刻画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与知识转移的演化关系的因果关系图与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用系统动力学建模软件Vensim实现了该模型,对模型有效性及灵敏性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高校对企业的信任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呈波动上升趋势;信任度与知识转移量正相关,提高信任度可以显著增加知识转移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自制问卷对四川省成都理工大学1 00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70份,有效回收率为87%。全部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当前部分大学生怀疑新媒体信息的真实性,质疑新媒体的权威性,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混乱,对社会的信任度下降。针对新兴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问题,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净化网络环境,新媒体应提高媒介素养,强化"把关人"的角色,大学生应提高思辨能力,从三个方面努力,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价值观引导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信任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喜征 《情报杂志》2006,25(4):20-22
网络信任是网络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具有化名机制的网络空间如何建立信任关系及适宜的信任管理模式是当前网络经济领域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分析基于虚拟社区上的主题活动和人际互动,发现虚拟社区所具有的群聚群分社会性征,可以成为特定意义上的各类信任关系的支点。虚拟社区极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网络信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持续出现且继续深化的各种新社会生活形式,如虚拟空间与信息交流的广泛渗透和升级,社会流动与文化观念的不断加速和变迁,劳动分工与工作方式的日益精细和专业化,人际交往与心理体验的普遍拓展和功利化等,倒逼着人们比其他任何历史生活年代都更为迫切地诉求在社会实践和社会互动中营造普遍的信任环境,实现有效的合作。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诚信的社会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社会治理进程将会面临信任的三大变迁,即:从内群信任转向外群信任的群际信任变迁,从人际信任转向制度信任的抽象信任变迁,从低信任社会转向高信任社会的社会信任变迁。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社会资本,信任具有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者心理安全感、促进信息传递以及激励创业合作等作用,是影响创业结果的重要因素。在“差序格局”较为突出的农村地区,创业者在与利益相关者互动时往往面临着棘手的人际信任问题,但现有文献对于农村创业者如何构建人际信任却缺乏探究。鉴于此,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对CCTV《致富经》栏目有关创业者遭遇和解决人际信任问题的52个创业故事进行编码分析和理论提炼。研究发现,首先,创业者在农村创业过程中往往面临源自社会制度、个体特征和互动经历的信任问题;其次,获取认同意愿、利用第三方媒介、采取可信赖行为以及进行情感沟通等行动机制及其组合有助于创业者解决不同来源的信任问题;最后,采取上述行动机制及其组合亦有助于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知信任和/或情感信任。本研究构建的“信任问题情境-信任构建行为-信任结果”理论框架丰富了农村创业情境下的信任问题研究,并为农村创业者提供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3.
引入影响知识转移的两类因素:知识特性与人际信任,着重分析对知识距离与知识转移容易性关系的单一与联合调节效应。基于对369份样本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高能力信任增加知识转移容易性,知识复杂性与隐含性均增加知识转移难度。结论是:高情感信任降低知识转移容易性、高能力信任在知识复杂时降低转移容易性。引用"过分信任"进行分析,发现过分信任导致知识转移双方拥有不完全相同的信息,双方误以为对方知道自己所知道的,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影响转移容易性,最后给出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金海  何有世 《软科学》2016,(11):140-144
基于人际信任理论将用户对推荐系统的信任过程划分为从初始信任到交互信任再到推荐信任的三个阶段。探讨了影响各阶段信任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多阶段用户信任的综合模型,分析了平台的信任前因、个人的信任前因以及认知的信任前因对多阶段信任的影响,采用结构方程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及分析。研究表明,用户对推荐系统的初始信任主要受信任倾向、正规性和口碑的影响,交互信任主要受初始信任、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推荐信任主要受交互信任、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可靠性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five types of trust,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rust influencing factors in peer-to-peer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group communication and mass communication. Previous research has mainly focused on trust and the corresponding antecedents in electronic commerce communication and online collaboration. This study extends the literature on trust influencing factors in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A trust traffic light model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keywords, drawn from interviews with 115 participants who use WeChat frequently. Salient trust factors were found and further elaborated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s. Furthermore, we developed a trust cognitive onion model to illustrate the interactions of trust factors.  相似文献   

16.
王傲  刘宝瑞 《情报科学》2012,(9):1328-1333
Web2.0环境下的虚拟社区知识互动交流过程,已经由传统的个别知识传授者向外传递知识转变为虚拟社区成员全员知识参与的知识共享。本文首先说明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形成过程中,知识偏好、知识注意、知识信任对达成知识共享效果的逻辑演绎关系。进而指出知识信任程度成为能否有效实现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鉴于虚拟社区的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不信任、制度不信任和人际不信任等问题,试图提出了提高虚拟社区知识信任度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阐述信任在企业-大学(U/I)合作创新中重要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信任在U/I合作中的来源及影响信任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信任的产生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试着建立了U/I合作的信任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8.
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既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特征。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社会文化变迁为背景,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社会信任危机的原因以及表现,力图寻找影响中国社会信任机制建立的社会结构因素和文化规范因素,为建立新的基于社会制度的法理社会信任机制提供依据。并尝试性提出一些解决社会信任危机,重建社会法理信任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和IT技术的发展,团队协作越来越趋于信息化。基于新兴IT技术平台的协作方式使得团队中的个人信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此研究采用情境实验法的研究方法,对基于国际管理学界最新的信息化建导技术进行的创新型协作的团队样本分三个阶段进行了跟踪式调查,并采用信任平衡趋势图和蜘蛛图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信任因素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的四对平衡相互关系,以及个人信任在协作过程中的整体发展趋势。研究还得出了个人信任在协作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稳定性,非理想值性,以及易扰性的特征。实验末期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验证了前两个模型的结果并深入分析了影响个人信任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些临时性的、不确定因素会影响个人信任。此外,此研究还深入讨论了导致信任不同阶段发展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高孟立 《科研管理》2022,43(1):114-123
    承诺感知的相互性影响在KIBS企业与组织顾客间的合作创新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据相互性理论,基于245个KIBS企业合作创新项目的调研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承诺感知视角嵌入,探讨了KIBS企业承诺感知与组织顾客承诺感知之间的相互性影响,并深入剖析了KIBS企业专用性投资的中介作用和KIBS企业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合作创新中企业间的承诺感知存在显著的相互性影响;(2)KIBS企业专用性投资在其承诺感知对组织顾客承诺感知正向影响作用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其承诺感知与人际信任交互效应对组织顾客承诺感知正向影响作用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KIBS企业人际信任在KIBS企业承诺感知对其专用性投资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4)KIBS企业人际信任在组织顾客承诺感知对KIBS企业承诺感知的影响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