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超  余辉  夏文蕾  管为栋 《现代情报》2009,40(3):157-168
[目的/意义] 研究政务微博评论中的情感极性分析方法,为政务微博情感倾向判断提供依据并为未来情感分析研究指出方向。[方法/过程] 基于字典的情感分析方法构建情感极性分析模型,以上海公安机构微博为实例,验证模型的可用性,并分析微博已有属性信息在情感分析中的作用。最后对微博的这些信息以及情感极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结论] 本文的情感极性分析模型具有可用性,微博评论量和转发量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性,并且在转发量较低时,评论量与情感极性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当微博点赞量大于评论量时,微博内容自身带有正向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借助知识图谱对区域政务微博内容进行知识组织与可视化展示,能够提升用户的知识阅读及获取效率。[方法/过程] 首先,基于LDA模型对区域政务微博进行主题建模,通过依存句法分析对微博内容进行语义三元组抽取。其次,构建了区域政务微博知识模型,形成了知识图谱的语义架构。最后,借助图数据库Neo4j及D3.js插件实现了区域政务微博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及关联化保存。[结果/结论] 经理论构型与实际验证,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主题划分的区域政务微博知识图谱,为社交媒体内容的知识图谱构建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政民交互的重要载体,准确把握新媒体政务互动内容中的情感倾向,有助于提升政府舆情把握能力与社会治理能力。[方法/过程]在BERT文本语义表示基础上,将主动学习策略与BiLSTM模型集成,进行新媒体政务互动内容情感倾向分析,以提升模型对互动内容情感数据的有效利用。[结果/结论]针对“法律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类”微博互动内容的实验表明,将主动学习引入BERT-BiLSTM模型后,模型的准确率、召回率及F值提升,新媒体政务互动内容情感呈现效果较好。文章所提模型科学可行,能够在减少数据依赖的情况下,提升情感挖掘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周晔  孟俊 《现代情报》2018,38(7):47-53
[目的/意义]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产物,政务微博功能综合、用户众多、信息海量、诉求多元的特点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方法/过程]通过从数据库中随机抽取的2 000条政务微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19.0分析政务微博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机理;使用案例分析法,选取@中央气象台、@问政银川、@北京微博群,来实证研究基于内容的可视化、基于时间线条的效率值、基于突发事件的微博群效应在社会治理的独特运作模式。[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政务微博在预测网络舆情、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优质的政务微博运营理念有助于促成信息在交互场景下实现多方谋划(共建)、广泛参与(共治)、共同享有(共享)的社会化机制,以期能为政府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听民意、惠民生、解民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政务短视频的应运而生开启了政务服务与社会治理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探讨政务短视频的内生逻辑,旨在推进我国政务短视频的健康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视角,从理论、实践与技术三个方面对政务短视频发展的内生逻辑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务短视频发展的优化路径。[结果/结论]当前政务短视频的发展存在着头重脚轻、定位模糊、追求形式和各自为战的问题,应从以下4个方面探索其优化路径,即强化顶层设计与明确整体规划,清晰自身定位与打造个性内容,整合政务账号与优化媒体生态,加强技术交流与发挥矩阵合力。  相似文献   

6.
任宋洁 《情报探索》2022,(1):98-105
[目的/意义]旨在为提高政务新媒体整体影响力,促进媒体间融合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上海发布”“北京发布”的新浪微博及抖音账号为实证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媒体平台用户的互动行为特征。引入互动h指数对内容的质量进行对比,并引入主题关注度概念对不同平台及城市发布内容的主题关注度进行对比。[结果/结论]提出树立用户意识,提升用户黏性;激发爆点引流,打造精品账号;探索平台差异,提高传播效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朱红灿  李建  胡新  肖诗依 《现代情报》2019,39(11):137-145
[目的/意义] 从满足视角探讨线上线下整合环境和信息爆炸对政务新媒体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为政务新媒体发展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为基础,探讨感知整合对公众政务新媒体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并结合感知过载构建公众政务新媒体持续使用意愿概念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感知整合通过对公众感知使用政务新媒体的内容满足、社会满足、过程满足的积极影响,间接积极影响公众的政务新媒体持续使用意愿;感知过载对公众的政务新媒体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消极作用,进而与感知整合共同影响公众对政务新媒体的持续使用意愿。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旨在提高各级媒体对政务微博的管理能力.[方法/过程]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河南暴雨事件中@人民日报新浪微博文本内容进行分类、分时段和主题关键词分析,总结重大公共事件中政务微博的信息特征.[结果/结论]在事件发展的不同时期各类微博的内容侧重点有所不同,网友互动情况略有差异,关键词分析体现国家主流媒体对重大公共...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数字政府时代,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承担着信息发布、解读回应、办事服务、互动交流、数据开放等多重功能,安全是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面临着数据泄露、侵犯隐私、黑客攻击等多种安全问题。对已暴露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升安全保护水平及推进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的良性发展。[研究方法]选取省级政府发布的190份《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检查情况通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当前面临的安全问题和应对措施,基于BMIS模型对政府已采取的措施进行优化提升,结合风险治理思想为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的安全发展提供建议。[研究结论]信息内容运维不善、监管责任缺失等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集中在人员、流程、技术三个层面,已引发各级政府重视并采取规范内容运维制度、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等相应措施,但各省水平参差不齐且均有较大提升空间。据此结合BMIS模型提出了一系列的安全防御策略,具体包括运用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图评估当前风险态势、打造专业人才队伍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聚焦流程管控提升风险治理水平、不断更新技术科学防范风险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 本研究对国内外政务社交媒体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现有研究的特点及不足,以期为政务社交媒体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对2014-2019年的国内外政务社交媒体研究进行系统归纳,梳理现有研究的特点及不足,以期为政务社交媒体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总结] 分析发现近年的政务社交媒体研究多为量化研究,分析方法包括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主题集中于政务社交媒体的运营管理、内容挖掘、应急管理、功能与作用。现有研究存在着数据来源较为单一、数据分析方法有待优化、缺乏系统规范的研究范式等方面的不足,并从政府和公众两个视角为政务社交媒体的未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 政务微博的运营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之下,为了客观公正评价政务微博的运营效率应该考虑时空因素。[方法/过程] 本文从时空角度构建了时间投入、常住人口数量和人均GDP以及总微博数、粉丝数、累计被转发的次数、累计被评论数和累计被点赞数的多投入多产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DEA方法对我国27个省份的政务微博的运营效率进行了评估。[结果/结论] 结果表明只有北京、天津、上海、河南、四川、甘肃、云南7个省市的政务微博运营DEA有效,其余20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效率缺失。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省级政务微博运营效率的对策建议,政府部门从观念上要重视政务微博的运用,加强政务微博的管理水平,缩小人口之间和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江西省政务新媒体发展现状,研究了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并以江西省政府微信公众号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为例,阐述了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影响力、引导力作用.然而,面对突发事件,政务新媒体的运营、发展和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文章进一步探索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期望以此提高政务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正面影响力,为建设"五型"政府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旨在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现阶段地方政务短视频的运营效率进行科学测度,并探索改进措施,以期为后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过程]以江浙沪地区地级以上城市官方政务抖音账号为样本,构建相应的运营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超效率DEA模型进行评价分析,进而探索地方政务短视频运营的优化路径。[结果/结论]地方政府对政务抖音账号的建设投入了一定的关注与支持,但运营效率不佳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未来需健全管理制度,保障有序运营;优化内容品质,满足用户需求;强化沟通互动,提升用户服务水平;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运营团队;深化各平台的协同融合,构建传媒矩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更新,政务服务的提供范围、规模和程度都在不断扩大,对我国在线政务服务渠道的发展进行评价分析,可为完善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启示。[方法/过程]建立了省级政府在线政务服务渠道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系统聚类法对我国(大陆)32个地区的在线政务服务渠道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识别出了4类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群以及在线政务服务渠道发展的地域分异。提出了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注重人本价值和用户体验;提升在线政务服务渠道建设率,完善政务服务功能建设;实施全面监督,以立体化考评为抓手杜绝形式主义;制定地区分类发展策略,提升各地渠道发展协同性;优化制度赋权与模式创新,畅通渠道建设的创新扩散路径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向安玲  沈阳 《情报杂志》2021,(2):131-137
[目的/意义]意见领袖在公共政策网络议程建构、异构和重构过程中发挥着作用,通过动态追踪议程变化可以准确把握政策传播效果。[方法/过程]以全国及重点城市垃圾分类政策为例,基于内容分析方法(Content Analysis)与网络议程设置理论(Network Agenda Setting,NAS),针对微博平台上的政务账号、媒体账号、意见领袖账号和网民账号的议题属性网络进行关联性分析,进一步探讨公共政策议程设置效果及其中介机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垃圾分类政策传播过程中,政策议程、新媒体议程(包含政务、媒体和意见领袖账号)与普通网民议程呈现出“异构化”属性网络;相比于政务微博账号和媒体微博账号,意见领袖账号在政策传播过程中触达受众广、活跃度高、交互性强、网络议程设置效果更为显著,作为“中继人”的角色最为凸显。  相似文献   

16.
王志宇  刘雨薇 《现代情报》2024,(3):47-58+119
[目的/意义]利用政务微博信息构建自然灾害知识图谱,旨在为相关部门加强自然灾害事件的管理提供知识层面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以森林火灾事件为例,选取政务微博信息资源,首先使用LDA主题模型划分微博资源主题;其次构建自然灾害知识图谱的模式层和数据层,包括本体构建、实体抽取、关系抽取和数据融合等环节;最后使用Neo4j图数据库实现自然灾害知识图谱的存储与检索,实现自然灾害信息的组织与可视化。[结果/结论]构建了基于主题划分的自然灾害知识图谱,实现了自然灾害信息的主题知识关联与规范化处理,对提升政府部门防范与管理自然灾害的科学决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在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政法事件微博舆情传播成为政法机关面临的新问题。对政法微博舆情传播进行研究,有助于剖析微博舆情传播的信息生态学规律。[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政法微博舆情生态系统,以聊城于欢案政法事件为研究实例,将新浪微博舆情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对系统内的信息主体、信息环境、信息3个因子的传播和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主体因子中用户粉丝数和关注数均符合幂率分布且呈断尾分布特征;信息因子特征量符合指数分布;环境因子特征量具有长尾分布特征,政法微博舆情传播符合信息生态学的互生再生规律、动态平衡、协同进化规律。文章的研究对政法机关舆情监管部门把握微博舆情传播规律及舆情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对突发事件情境下的舆情引导能力进行成熟度诊断,揭示影响舆情引导效果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政府提升舆情引导能力成熟度,避免网络舆情危机。[方法/过程]首先构建政务微博舆情引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账号基本信息、信息发布、议题设置、互动和博文影响力5个维度共17个特征组成。然后以沈阳市、大连市、长春市和石家庄市的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间的博文和评论数据。最后确定舆情引导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能力成熟度诊断。[结果/结论]政务微博舆情引导能力成熟度诊断模型有第一级(混沌—有意识)、第二级(萌芽—有规范)、第三级(发展—有效)和第四级(成熟—高效)4个级别,议题设置维度对舆情引导能力成熟度等级影响最大,其次是信息发布维度和博文影响力维度,为政府部门引导突发事件的舆情发展提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我国高度重视政务数据共享开放过程中安全管理的问题,针对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政策文本进行评价研究,旨在为今后我国政务数据安全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2015—2023年省市级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政策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挖掘政策核心要素,构建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政策PMC指数模型,对9个专项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结果/结论]我国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政策整体处于良好水平,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建议加强政务数据开放相关规定,明确政务数据授权细则,数据分级分类管理,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短期预期目标,提高资金保障,推动试点建设与外包合作,促进政策客体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微博流行的今天,力行"织博为民"的政务微博却时常徘徊在群众的质疑声中,这一现象让人深思。为了了解网民对政务微博的熟悉程度、搜集他们关于政务微博现状的看法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出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